關西這裡有一點好。
胡麻種得多,胡麻油一百文就能打上一大壺。
還有羊油、牛油等動物油補充。
以往摳唆用油的婦人們,來了關西用油都手寬了不少。
苜蓿菜餅這般用胡麻油煎出來,不僅非常省麵粉,而且味道也超級香。
最重要的是,不愛吃菜的孩子都很樂意吃。
壯勞力們更喜歡的,是苜蓿的另一種做法。
同樣是把苜蓿芽切成碎末,和發酵的麵團揉在一塊,加點鹽,上鍋蒸出來。
綠綠的菜饃蘸著油醋汁兒,一口下去,略帶青澀水汽的清香,都能吃出草長鶯飛的味道來。
男人們不懂春天的浪漫。
隻知道,拳頭大的菜饃一頓吃上四五個就能管飽。
這種菜飯兩得的食物,婦人們也很樂得做。
反正自從苜蓿芽成為衛所裡的當家菜後,麵粉的消耗量都比以前慢了些。
吃進去的食物,身體有直觀的感受。
一些便秘嚴重的老年人,連續吃了兩天苜蓿芽,積攢了一肚子的宿便哐哐往外排。
整個人都感覺輕鬆了好多斤。
甘明蘭家也吃苜蓿菜。
羅氏非常熱衷於去小夾山摘菜。
掌管灶房的王婆子,做野菜的手藝比起普通軍屬來,又要精細得多。
她最愛做的就是苜蓿牛肉餡兒餃子。
隻把苜蓿芽過水汆燙攥乾水分後,切得稀碎,放入剁碎的牛肉餡兒裡加香油、胡椒等調味兒。
手巧的她,包出來的餃子形狀就像一個個的小元寶。
汆過水的苜蓿芽沒有了那股子草酸味,又保留了翠綠的顏色,連帶著牛肉的肉汁水,彆有一番風味。
吃不膩,根本吃不膩。
王婆子也愛用苜蓿芽烙菜餅。
但她會在菜糊糊裡加十幾顆鴿子蛋,如此煎出來的菜餅兩麵微黃,比不加蛋的要暄軟好吃得多。
其實用雞蛋也很好。
但甘露川不是沒人養雞麼?自打甘明蘭把八千隻鴿子交給親兵小子們飼養,鴿子蛋就成為了甘露川老人和孩子們的補品。
親兵小子們怕把鴿子凍壞了,就把鴿巢安在了之前用來做雪地靴的暖房裡。
室內暖和,鴿子們活得很愜意。
每天能撿到兩千五百枚左右。
除了大食堂的親兵們每日每人四枚鴿子蛋,剩下的就放在衛所商鋪裡銷售。
鴿子蛋的定價並不便宜,五文錢一枚。
但甘露川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窮人。
鴿子蛋的美味和營養一經宣揚,真有不少人樂意買來給老人和孩子補身體。
反正前後兩個來月時間,賣鴿子蛋的銀子,已經攢了五百多兩。
甘將軍表示,這些銀子今後就給親兵小子們當夥食費。
他們飼養好了這些鴿子,都夠養活自己的。
當然,家主一家的鴿子蛋供應也是免費的。
親兵小子們每天都會把最新鮮的鴿子蛋送來。
但其實,神木空間裡也有撿不完的鴿子蛋。
當初為了讓小金學會自主捕食,空間裡留了一千多隻。
被小金吃到隻剩了三百多隻。
她要想撿都撿不過來。
神木空間氣溫要比甘露川暖和得多。
熬雕期間,甘明蘭有二十來天沒進空間去撿蛋。
這日剛進去,就傻眼了。
“唧唧唧......”
幾百隻渾身長著金黃色絨毛的雛鴿,正此起彼伏的哼唧著。
喜歡豬肉西施她,乾活比殺豬還絲滑!請大家收藏:豬肉西施她,乾活比殺豬還絲滑!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