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雖不明製作工藝,但他意識到這是一個能提升大明整體工業能力的契機。
他當機立斷,將這些工匠儘數納入軍器局,使其享受朝廷俸祿,並擢升其中一位技藝精湛的國人擔任軍器局郎中,另一位西方人為副使。
工匠們聞此消息,欣喜若狂。他們在澳門時備受冷落,賺錢機會寥寥無幾,如今來到大明,竟能捧上鐵飯碗,自然是喜不自勝。
而那三百葡國士兵是三個整編百人隊,原來就有各自軍事長官。朱由榔將他們安排到“天威軍”中,將三個百人隊改為三個百戶所,所有將官按照明軍官職留任。
他讓李昂親自訓練,好讓他們儘快熟悉大明的軍事指揮體係。並讓李昂手下的趙勇,在原“天威軍”中挑選了三百人,裝備剩下的火繩槍。
原本沐天波送來的三千支火銃,他已經將其中兩千支裝配在天威軍,剩下的一千支,則給了鳳凰軍。
那三百葡軍給了他巨大的驚喜,他們對火繩槍的使用爐火純青。
他們采用三段射擊法,將士兵分為三個小組,當第一組射擊完畢後,第二組上前射擊,然後是第三組,而第一組則有時間重新裝填彈藥,實現對敵人不間斷的打擊。
他讓李昂組織了一個百戶所的火銃兵同火繩槍兵進行比試,火銃一敗塗地。
火繩槍相較於火銃具有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點火效率、射擊準確性、操作便利性上。
火繩槍采用火繩點火裝置,使得點火過程更為可靠和高效,一分鐘大約能發射兩至三發,射程在一百米到二百米之間。同時允許射手雙手穩定持槍,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此外,火繩槍的設計簡化了射擊流程,使得射手能夠更快速地進行射擊。
而火銃需要兩個人操作,一人負責瞄準,另一人負責點火。射程與火繩槍相近,效率卻大大不如。而且射擊精度也沒有火繩槍高。
在成本上,火繩槍造價相對低廉便於大規模裝備軍隊。
雖然火繩槍的威力和精度遠不及朱由榔想象中的槍械,但就當下的情形而言,這無疑是最靈活、最具殺傷力的作戰手段了。
見火繩槍如此威力卓絕,朱由榔下令軍器局全力趕製,希望在清軍進攻前能多武裝一些部隊,增加守城力量。
現在,他既不缺人力,也不缺材料,唯一欠缺的便是時間。
至於那些“紅衣大炮”,自然全部安裝在了城牆上,十門“紅衣大炮”如鋼鐵巨獸般矗立在城牆上,其中北門四門,東、南、西門各兩門,威嚴赫赫。
朱由榔覺得“紅夷大炮”這個稱呼帶有歧視意味,便將其改成了“紅衣大炮”。
他親自檢驗,發現“紅衣大炮”的射程遠勝往昔的大將軍炮。其射程可達一千五百多米,如火龍出淵,威力更是驚人。
他喜出望外之際,憑借此堅城利器,何懼滿清韃虜?
然而,另一個念頭如電石火花般在他腦海中閃過——滿清占據了大片明朝疆土,豈會沒有掠奪眾多明朝的火器?
他回憶起與李定國探討新會之戰時的情景,李定國便是在攻城時缺少強大的攻堅武器,而清軍卻配備了大量從大明繳獲的火炮,甚至還仿製了許多威力不相上下的火炮。因此,明軍傷亡慘重,這也是李定國野戰勇猛,攻城受挫的關鍵因素。
“如果他們用這些武器攻城,那鎮遠、遵義和都勻的城牆還能堅如磐石嗎?貴陽的城牆又能否安然無恙?”
朱由榔的心頭猛然泛起一股刺骨的寒意,好似一盆冰水無情地潑灑在他的頭頂,令他頃刻間汗流浹背。
他似乎能看到,滿清的軍隊,如一群凶殘貪婪的惡狼,攜帶著數不勝數的火炮,如狂潮般席卷貴州的大地。
朱由榔迫不及待地召集了他的將領們,緊急商議應對之策。
馬維興首先打破沉默:“陛下,我們可在城外加築土牆,以抵禦炮火的猛烈攻擊。”
武大定緊接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陛下,我們還可以令兵士多挖掘壕溝,設置障礙,讓敵軍的火炮無法靠近城牆。”
馬寶思索片刻後,提出了自己的計策:“陛下,臣願領一軍,屯於貴山之上,占據高地,令敵軍不敢輕易靠近城牆。”
經過深思熟慮,朱由榔決定多措並舉,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的防禦。
士兵們在城外築起了一道道厚重的土牆,用於抵禦炮彈的攻擊。同時,他們還在城外四周挖掘出多條壕溝,縱橫交錯,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限製敵人攻城武器和火炮的打擊距離。
朱由榔下令預備了充足的沙土和水,隨時準備撲滅城內可能發生的火災。
此外,在他的命令下,工坊中的工匠們也在加班加點,加速製造炮彈和火藥。還有一種特殊的頭盔——鐵盔,防止炮彈或其他火器的子彈碎片擊中要害。
至於馬寶所說分兵之計,他仍在猶豫之中。城內守軍本就緊缺,再分兵兩處,恐怕會被敵人逐個擊破。
朱由榔心中暗自思忖,是否要將白文選調回貴陽呢?然而,這個念頭剛起,便被他生生掐滅。白文選、馮雙禮等人身經百戰,與清軍屢次交鋒,又怎會不知曉清軍火炮的厲害?應對之法,他們自然比自己更為清楚明了。而且臨陣撤回,貴陽東、南、北麵將門戶洞開,無險可守。不僅不能撤回,自己坐鎮貴陽,還要隨時準備支援他們。
對於貴陽城的指揮權,他原本打算完全委托給孫可望。但經過深思熟慮,他最終決定讓馬寶來指揮,因為他對孫可望的忠誠仍有所保留。
而馬寶在緊要關頭的倒戈,已經清晰地表明,他與孫可望之間的情誼已經走到了儘頭。
朱由榔憑借自身經驗,號令城中居民挖掘防空洞——當然,這是為了防禦炮彈而設。與此同時,他責成城中官員組織緊急情況預演,以確保清軍炮彈入城時,百姓們能夠處變不驚。
此外,他還傳喚皇後王少姬,命其統領“鳳凰軍”開展現場救護演練,模擬在各種情境下如何救治傷員,並在太醫的指導下擬定簡要的救護流程。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朱由榔嚴陣以待,時刻準備著迎接清軍的攻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