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可望的鐵腕指揮下,貴陽城接收流民的行動如同精密的機械運轉,井然有序。
一旬時間匆匆流逝,竟然從這四萬流民中篩選出來一千多名識字的百姓,他們有的被招攬進蒸汽機製造局和軍器局,成為吃皇糧的工匠。另一些人則被禮部選中,他們將肩負起掃盲的重任。
而那些未能吃上皇糧的百姓,也沒有被遺棄。他們中的許多人被各個施工隊召走,投身於修城牆、鋪設道路的工作。更有一些機敏的百姓,自發組成施工隊,從上家分包工程,乾得也是熱火朝天。
隨著這些人的離去,大營中隻剩下了一萬多名老幼和婦女。
孫可望沒有讓他們虛度光陰,而是安排了做飯、洗衣、織布等活計,並根據他們的勞動成果給予報酬。
這四萬百姓,終於在貴陽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這一切的安置並非沒有代價。
四十萬兩白銀從貴陽的府庫中悄然流失,而那從成都送來的四百萬兩銀子,再加上貴陽府庫中原有的一百三十萬兩,在短短三個月裡,竟然隻剩下了二百六十萬兩。
“真是花錢如流水啊!”戶部尚書龔彝站在賬本前,凝視著最新的財務報表,不禁發出感歎。
財務報表,這個新穎的詞是皇帝陛下所創。在龔彝看來,這不就是傳統的會計錄換了個名字嗎?隻不過,數字改用阿拉伯數字填寫,表格設計更為簡潔。
報表分為進項和出項兩大項,每項下又細分出不同的小項。
這幾個月的進項唯有一個——江口沉銀。
而出項卻琳琅滿目,購買糧草、原料、修路、建橋、月餉、軍餉……足足列了三大頁,幾十項。
雖然銀子如流水般花出,但每一項支出都有明確的去向,清晰明了。
龔彝不得不承認,皇上推行的這個財務報表,確實有著它的獨到之處。它讓每一筆銀子的流向都暴露在陽光之下,讓人無法挑剔。
“不行,必須要麵見聖上!”龔彝帶著財務報表,急匆匆趕到行宮。
當他穿過一道道宮門,終於來到皇帝的禦書房前,龔彝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
“臣戶部尚書龔彝,求見皇上。”他的聲音在門外回蕩。
門緩緩打開,王坤探出頭來,看了看龔彝,又瞥了一眼他手中的報表,微微點頭:“皇上正等著您呢,請進。”
龔彝步入禦書房,隻見皇帝正端坐在案前,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難題。他不敢打擾,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皇帝的注意。
“龔愛卿,你來了。”皇帝抬起頭,目光如炬,“如此行色匆匆,可是有要事相商?”
“回皇上,正是。”龔彝上前一步,雙手將報表呈上,“這是最新的財務報表,請皇上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