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待燕王朱棣走後,燕王世子朱高煦便成了會議的主持人。
“諸位臣工,我曾與父王商討過科舉革新的章程,已於昨夜挑燈趕出一份初稿。由於來的匆忙,並未帶在身上,方才已命人臨時去取,還請諸位耐心等待。”
朱高煦此言並非謊話,昨晚他與朱元璋、朱棣聊了近兩個時辰,溝通了許多事情,之後的確挑燈寫了一份洋洋灑灑數千字的科舉革新細則。
對於科舉革新,他早已暗自琢磨許久,做到了心有腹稿,故而下筆神速,沒有一點障礙。
不多時,康平捧著一疊厚厚的文稿,來到了文淵閣。
“奴婢參見世子。”康平鞠躬道。
“免禮,把手稿分給諸位臣工傳閱。”朱高煦頷首道。
康平恭聲稱是。
片刻後,針對科舉革新的章程手稿開始在眾臣之間傳閱。
當然,能夠先睹手稿內容的人,都是六部尚書級彆的老臣。
實際上,今早朱元璋與朱棣已經看過這份科舉革新的章程草稿,兩人皆給出了頗具見地的點評,朱高煦臨時又進行了一番修改,所以眾臣眼中的手稿上有多處塗改的痕跡。
幾位尚書看完後,手稿便傳到了夏原吉等各部侍郎手中。
而看完手稿的戶部尚書鬱新並沒有發表評論,禮部尚書鄭沂亦沉默不語,隻有刑部尚書夏恕忍不住作了一番感慨。
“世子當真是天縱英才,若科舉照這般完善革新,必會讓天下人覺得公平公道,日後定不會再現南北榜之爭。且假以時日,朝廷每年可用各類人才將數以十萬計,如此善政,實乃大明之幸,社稷之福耶!”
手稿之中,朱高煦針對科舉進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解決南北榜之爭的問題僅是其中一個。
即便戶部與禮部兩位尚書不開口,但其他還未看過手稿的人也能猜出這章程草稿定然不俗。
在場眾人皆知,刑部尚書夏恕為人謙和,品德高尚,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再過一二年必然致仕,如此當頭,他完全沒有必要在這點事上恭維或討好朱高煦。
換言之,若朱高煦親筆所寫的科舉革新之章程得以實現,那麼日後朝廷每年可用的各種人才,必然如夏恕所言那般,以數十萬起步。
每年皆可培養出數十萬人才,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概念,放在過去曆朝曆代足以憑借此功勞封爵王侯,彪炳史冊。
同樣,若在場眾人能有幸參與此次科舉革新,負責某些具體的事宜,後世史書必會對此有所記錄,那真的是青史留名。
許多人越想越激動,感覺科舉革新大有可為,隨後望向朱高煦的眼神都變了。
齊泰才思敏捷,一目十行,是幾位侍郎當中率先看完章程草稿之人。
就在其他官員低聲議論之時,一位與齊泰關係不錯的同僚,見齊泰看完手稿後,目光閃爍,麵露震撼之色,好奇的問道“齊侍郎,以為如何?”
齊泰沉默以對。
那人又問道“莫非不合禮法?”
齊泰仍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