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重生朱棣之子
我叫羅·哥澤來滋·克拉維約,是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一名大臣。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的諸多國家眼中,我所在的國家,應該叫西班牙王國。
而我之所以會動筆寫這本《東使記》,是因為我經過一連串的奇遇之後,結識了地上天國——大明帝國的國使慶耀,跟著尊貴的慶耀國使去了大明帝國,見到那位傳說中的大明皇帝朱四汗。
為了讓我的國家免於奧斯曼帝國的征伐,我先後出使大明帝國六次,時間跨度十八年,見證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巨大變化。
在此之前,我一直叫中國皇帝為九邑斯汗,意思為“統有九邦之大帝”之謂。
中國就是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學者口中的賽裡斯國,也是馬可波羅在他所寫的《東方見聞錄》裡提到的那個統治著廣闊九邦的大帝國。
不過,這個大帝國的子民,更喜歡稱呼他們所在大國為“中國”。
各位親愛的讀者,我在這裡必須要隆重的介紹一下如今的中國。
自從成吉思汗去世後,由窩闊台繼任大汗,再傳至拖雷為和林之主。
至拖雷之子忽必烈為大汗時,方才征服中國全境,當時馬可波羅正在汗庭執役,察合台族人之於撒馬爾罕者,開始有納貢上都之例。
等到後來,朱明光複漢土,重主中國,察合台汗國即向之稱臣納貢。
“朱”是如今統治中國的皇帝的姓,“大明”是統治中國的皇帝對外宣稱中國時用的國號。
我這樣說,可能會有人看不懂,簡單來說,就是大明人自稱“中國人”,希望彆人稱呼他們為“大明人”或者“中國人”。
因此,我們稱呼現在的東方大國為賽裡斯國或契丹國的話,很顯然是一種錯誤的叫法,應該稱呼中國為大明帝國,或者就叫中國。
大明帝國的第一任皇帝病逝後,其第四子繼位,即我之前所稱呼的朱四汗。
嚴格來說,應該用大明人的稱呼,叫朱四汗為永樂皇帝。
至於為什麼叫永樂皇帝,是因為朱四汗繼承皇位之後的年號叫“永樂”。
年號是中國皇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就是為了區彆去年、今年、明年、後年而設立的名號,總之用起來很方便。
我開篇說了這麼多關於中國的事,並不是為了賣弄有多了解中國,而是向各位讀者介紹我在本文中稱呼“中國”為“大明帝國”,采用永樂年號紀年的原因所在。
現在言歸正常,說一說我什麼要出使東方,中間經曆了哪些事情,最後又是怎樣跟隨大明的慶耀國使前往大明帝國的,以及我在大明帝國境內見到了哪些匪夷所思的事物。
十幾年前,奧斯曼帝國不斷擴張,威脅著拜占庭帝國及西方大陸上的其他國家,我所在的西班牙王國也不例外。
不過,到永樂四年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在安哥拉之戰中,慘敗於帖木兒帝國,並淪為俘虜。
對於我的國家西班牙而言,帖木兒帝國的崛起,可以說是解除奧斯曼帝國威脅的一個轉機。
而在此之前,我的國王曾經派出使者出使帖木兒帝國,並頗獲優待。
於是,國王便決定再派遣以我為首的使節團,出使帖木兒帝國,希望可以得到帖木兒汗的援助,幫助我的國家解除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威脅。
永樂五年五月,我帶領的使團從本國港口加的斯出發。
作為我們東使旅程的第一站,我們通過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前往南意大利,然後再從那不勒斯王國橫渡希臘海岸,抵達了由騎士團控製的羅德島基地。
通過當地士兵的護送,繼而沿著小亞細亞海岸向北航行,最後落腳在貌似殘破,但仍舊威嚴有餘的拜占庭帝都——君士坦丁堡。
直到三百年前,君士坦丁堡都扼守著地中海與黑海的交界之地,但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衰敗,原本用於攔路收稅的鐵鏈已經被意大利人拆除。
雖然我看到了查士丁尼大帝雕像,還有傳說中的偉大競技場,以及高聳的聖索菲亞教堂,但整座城池都變得蕭條而破落,甚至被居民當做菜園子和牧場。
隻有旁邊的加拉太區異常繁華,這是因為意大利的商船,常常往來貿易,從而帶來了繁榮。
這一切的變化,在遙遠的過去,簡直是人們無法想象之事。
我們在君士坦丁堡停留了一段時間之後,計劃坐船向北,沿著黑海南岸東進。
而在馬爾馬拉海中,我們卻首先目睹了嚴重對立的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