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大明皇宮與民間一樣,從臘月二十四祭灶開始,宮中便著手準備過年了。
宮眷內侍們會穿上應景補子,像司禮監太監康平、隨侍太監劉敬忠等大監,會特地穿上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禦賜的蟒袍。
所謂應景補子,是指專門在特定的時間、場合所服用的補子,與大明朝廷官員用於代表官品等級的補子不一樣。
葫蘆景補子用於臘月二十三祭灶之後到新年期間,葫蘆景又稱大吉葫蘆。
在明代,葫蘆的枝“蔓”與“萬”字諧音,成熟的葫蘆裡葫蘆籽眾多,均有“子孫繁茂”的寓意。
葫蘆又諧音“護祿”、“福祿”,有祈求幸福等含義。
同時,內廷二十四衙門各家皆蒸點心儲肉,將為一二十日之費。
從這天開始,到正月十七日為止,宮中每天都在乾清宮前燃放花炮,除非遇到大風天氣,才會停止半天或一天。
而且,皇宮內還會安設鼇山燈、紮煙火。
按規製,大明皇帝朱高煦每日都會去看這些燈火,當聖駕駕臨與離開時,皆會有專人燃放花炮以相迎或相送。
這段時間,普天同慶,朝廷官員們全部放假,朱高煦也基本上不處理政事,即“凡正旦節,自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至正月二十日止,百官俱吉服,通政司不奏事。”
等到了臘月三十日這天,宮中將會變得更加忙碌起來。
這一日為歲暮,即互相拜祝,名曰“辭舊歲”,鼓樂喧闐,為慶祝焉。
門旁植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室內懸掛福神、鬼判、鐘馗等畫,床上懸掛金銀八寶、西番經輪,或編結黃錢如龍,簷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焴歲”。
當天朱高煦還會在太廟舉行盛大的“祫祭”儀式。
所謂“祫祭”就是將大明王朝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在太廟裡麵,舉行合祭。
大明雖是朱元璋於洪武元年所建立,實際的帝係也應從其本人開始算起,但曆代王朝皆存在立國後追贈祖先的傳統,朱元璋也不例外。
儘管老朱家往上數代皆是籍籍無名的貧苦小民,可並不影響朱元璋尊崇祖先的意誌,他拒絕了文臣“尊朱熹為祖”的意見,大氣地宣布“予本淮右布衣,受天命奄有社稷,非賴祖宗也!”
考慮到曆代王朝立國後追尊先祖,或是上溯三代,或是四代,即追尊至曾祖或高祖。
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後,按例尊崇祖先,追尊高祖朱百六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懿祖恒皇帝,祖父朱初一為熙祖裕皇帝,父親朱世珍為仁祖淳皇帝。
這就是大明建立之初,追尊的皇室源流。
所以,朱高煦在太廟祭拜的祖先共有五位,除了上述追封的四位皇帝之外,還有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次日,也就是乾熙二年正月初一。
時至五更之時,宮內所有人都會早早的起來,焚香放花炮,飲用椒柏酒,吃扁食,或暗藏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這一日眾宮眷內臣按品級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
所食之物,如百事大吉盒兒者,柿餅、荔枝、圓眼、栗子、熟棗共裝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