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二、三月間,逆賊劉招孫率滿蒙朝鮮聯軍數十萬之眾,連破遼中遼西七十餘城,據遼沈、屠廣寧、破寧遠,兵鋒直指山海關城。
距離山海關六百裡外的京師已在開原軍威脅之下,紫禁城驚慌不已,三月十二日,朱由校宣布京師戒嚴。
出現這種局麵,王在晉是難辭其咎的。
他是遼東經略,還是薊遼督師,從廣義上講,京師外圍整個順天府都在他的防區之內。
從理論上來說,不管劉賊攻破山海關還是龍井關(薊州),王經略都須對結果負責。
不久前,王在晉上疏崇禎皇帝,總結山海關之役,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三年來,儘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劉賊戰,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拚命,不知有劉賊之凶悍剽悍,幸得聖天子庇佑,九邊大軍忿恨此賊,乃今山海關下之一戰,橫屍遍野,大敗劉賊·····”
王在晉送上捷報的同時,還將明軍斬獲的一千顆“開原賊首級”送到兵部驗功。
兵部核驗後表示
“貨真價實,顆顆都是劉賊腦袋”。
無論捷報寫的如何振奮人心,無論劉賊腦袋如何“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京師受劉賊威脅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京師防衛壓力與日俱增,崇禎皇帝開始對遼東經略不滿,有傳言說朱由校準備撤換王在晉,還要將王經略下獄。
像曆史上朱由檢對付袁崇煥一樣,朱由校現在對王在晉,也漸起殺心。
隻要京師被圍,可以想見這位倒黴的遼東經略,也將麵臨千刀萬剮,被京師百姓分食的命運。
王在晉對此心知肚明。
所以他早早給自己留下後路,萬一京師有變,便立即投奔山海關外的那位天可汗。
崇禎元年三月十六日,剛剛入閣辦事的大學士成基(字靖之,北直大名人)鑒於形勢嚴峻,向皇帝極力推薦閣臣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督理兵馬錢糧,駐紮通州以控製京師東陲,確保京師安全。
朱由校接受這一推薦,特地召見了剛剛履任的孫承宗,和他磋商京師防務大計。
孫承宗為三朝老臣,先後效忠萬曆、泰昌、天啟三位皇帝,久經戰事,是目前為數不多知曉遼事的大臣之一。
順便說一句,此人曾是崇禎皇帝的老師。
泰昌三年,孫承宗曾協助王化貞修築寧錦二百裡防線,功勳卓著,後遭魏忠賢攻擊,辭官回鄉。
他對王在晉過於收縮防線於京城外圍的消極部署,有不同的看法。
崇禎元年三月二十日,朝鮮朝天官李惕然受平遼侯委派,由山海關過遷安、通州,由左安門入京師,呈書司禮監、六部,正式向大明呈遞議和條文。
朝野震驚。
讓朱由校和他的臣子們震驚不是劉招孫大膽僭越,不是放棄對朝鮮的控製,承認遼東獨立地位,開放登州為通商口岸等狂妄要求,而是這位外番使者從山海關到京師,竟能暢通無阻。
可見明軍在薊州、順義、三河一線的防務等同虛設。
朱由校緊急在乾清宮召見孫承宗。
五十八歲的孫承宗須發皆白,走路卻是健步如飛。
“許公公,聖上如此急切,是為何事?”
許顯純扶著孫承宗走過乾清宮幽暗昏冥的長廊,生怕這位上了年齡的閣臣摔倒在地。
“還不是劉賊的事!這殺千刀的,派個朝鮮人來京師,擾亂人心!”
孫承宗入宮前便已聽說此事,他知許顯純耳目聰敏,消息靈通,便故意在他麵前裝作什麼不知道。
“哦?上月王經略不是擊敗劉賊,還用紅夷大炮打傷劉招孫,想必開原賊是來求和的!”
許顯純神色慌亂,壓低聲音道
“王在晉上的報捷文疏,孫大人也信?什麼大捷,狗屁大捷,咱家派人去兵部查驗,一顆建奴人頭都沒有!王在晉那老東西,早已投降劉賊,他們合夥欺瞞皇上!”
許顯純越說越激動,將孫承宗拉到旁邊,聲音顫抖道
“孫大人,咱家給你透個底,這個叫李什麼然的朝天官可不是來求和的,他是來威脅皇上的!劉招孫想霸占關外,還要皇上斬了咱家!孫大人,待會兒見到聖上,可要替咱家說話,千萬不能讓劉賊奸計得逞!”
許顯純說到最後,已有了哭腔。
孫承宗也不知這太監是真哭還是演戲,隻覺好笑。
沒想到許顯純竟如此害怕平遼侯,早知如此,當初為何要招惹人家。
孫承宗一臉正氣,緊緊握住廠公雙手,安慰許公公道
“廠公但請放心,本官知道該如何說,劉賊妄想侵占神京,還想和皇上簽訂城下之盟,那是在做夢。”
兩人說話之間,已到乾清宮皇極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