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太子妃出身山東名門,但這不代表支持他的就是山東名門,實際上現在支持李治的是關隴貴族。
關隴貴族是看不上山東名門的,隻有那些出身山東的士人才會因為過去那些年的傳統,去追求和山東名門的婚姻,比如魏征這一類出身貧寒的名臣,還有李世民當初秦王府的程知節等人,都有這種追求。
但真正的老關隴,是發自內心的看不上他們。
這些老關隴,玩的是軍功,追求的是從龍,入仕就是禁衛以及各地府兵裡的官職,誰家身上沒有幾個爵位和武散官。
他們追求的是和皇家聯姻,以及關隴間互相姻親,最終操縱中央朝廷的權力,山東士族那種盤踞地方的玩法,關隴貴族根本就看不上,這是雙方在幾百年的發展中,所出現的觀念分歧。
關隴兩開帝業,一統天下,在這之前也有過無數政變的傳統,在他們看來,他們是天下這個棋盤上,真正的棋手,而其他的諸如山東、江南等士族,隻不過是給他們辦事的差使罷了。
曆史雖然悠久,但說殺你就殺伱。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山東士族在權勢上,完全不是關隴的對手,在隋唐兩朝五六十年間,被乾掉的有名有姓的嫡係房支,就不下十個,其他的房支,就不用提了,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亂世。
直到進入貞觀年間,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才算是進入黃金時代,雖然被李世民打壓,但至少李世民不濫殺人。
李治年紀小,性格柔弱,在很多人看來,易於操縱,所以關隴貴族希望李治能夠上位,這樣能夠更好的延續他們的富貴。
所以當李世民在太極殿中,當著一眾重臣的麵問,“國無儲君,社稷不安,諸卿以為誰當為太子啊?”
出身關隴又喜歡權力的長孫無忌立刻出列道:“陛下,立嫡立長,如今秦王和齊王皆出鎮外藩,唯有晉王尊貴,兼之仁孝,可立為太子,以振邦國。”
一般來說,皇帝問誰能夠成為太子的時候,臣子是不說話的,說了就很容易被君王認為,在參與儲位,這幾乎是必死的。
所以大臣通常隻會一遍遍的說讓皇帝立儲,但卻絕不說誰應該被立為太子。
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麼古板,存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
比如現在的李治和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是故去的長孫皇後唯一還留在長安的孩子,按照娘親舅大的原則,長孫無忌給李治說再多的好話,再多的支持,也沒人會認為長孫無忌有什麼不妥,就算是李世民也隻會覺得長孫無忌這是對李治的疼愛。
再有,李治的身份也能讓長孫無忌毫無顧忌的說這些話,李治的身份,是現在唯一的嫡子,有嫡子不立嫡子,那不是開玩笑,這是傳統所賦予長孫無忌說話的權力。
他不是在向李世民推薦李治,而是在向李世民宣揚傳統,至於皇帝接不接受,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沒有說話,反而目光望向其他人,最後落在魏征和房玄齡身上,“尚書左仆射、中書令,你們是什麼意思呢?”
房玄齡心中一個咯噔,對於立太子這件事,他是真的難受,因為在李承乾被封秦王之後,他就在兒子的攛掇下,偏向了魏王李泰,那個時候倒向魏王李泰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畢竟天子的態度太過於明顯,而李治又太過於不顯眼。
誰也不會想到,天子竟然會選擇和自己完全不像的晉王,換掉了太子,而且換給了晉王,難道天子就不覺得膈應嗎?
晉王的確是尊貴,春秋第一大國,而且晉國就是唐國,就是龍興之地,晉王和晉陽公主這兩個封號可謂是尊貴至極了。
但這架不住前麵一個晉王太拉了。
晉王楊廣,二世而亡。
房玄齡遲疑許久,就連魏征都看不下去了,先說道:“臣以為右仆射剛才所言很正確,立嫡立長,秦王和齊王就藩,晉王是嫡長子,應該立晉王為太子。”
李世民讚賞了望了一眼魏征,自從李承乾受封秦王之後,魏征似乎是改變了一些。
房玄齡聞言也不再糾結,同樣躬身道,“晉王仁孝,地居嫡長,當為太子,臣附議。”
左仆射、右仆射、中書令。
政事堂的三巨頭同時確認,其餘眾人便齊聲道:“臣等附議,晉王當為太子。”
“晉王!”
李世民的聲音極高,在殿中回蕩,在廊柱上空飄蕩,悠悠似乎有回音傳來,這坐滿人的殿中,卻有空寂的感覺。
因為無人言語。
在太極殿的門前,有一道身形略單薄的身影,正是李治,太陽在他的身後,影子在他的前麵。
他站在門楣上,仰著頭,望著殿中,他的父皇高高坐在禦座上,離得有些遠,光線有些暗,他看不清那張臉。
殿中眾人都回頭望著他,他明明見到所有人臉上都沒有什麼表情,卻隻覺熾熱的目光照在他的身上。
所有人都在盯著他。
李治邁步走進,他覺得自己走的很快,但實際上他走的很慢,就像是他那個瘸腿的兄長一樣。
他每向前一步,都仿佛有如山沉重的壓力壓下來,壓得他走不動路。
“父皇!”
他終於走到了殿中,在燭火的印照下,他看見了每一個人的臉,以及他父親的容顏。
他跪在地上,而後深深地叩首。
“群臣皆言稱‘晉王當為太子’,你認為自己能擔當大任嗎?”
李世民的聲音縹緲著,從上首飄來。
————
上曰:“昔佐臣薦朕,先帝有問‘何以擔當社稷?’
朕對曰:‘苟利國家,生死而已!’
朕遂以眇眇之身得以奉承宗廟,儘在此,爾當知矣!”——《唐書·高宗本紀》
推薦語:見過太子辭職嗎?沒見過吧?這就給你安排一波
(本章完)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