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一沉吟,便殺氣騰騰說道:“朕認為魏征和洛玄辰剛才說的都很有道理,這件事關乎著國朝大業,必須讓天下人都看到朕要和解的決心。
下旨嚴厲的斥責王君廓,褫奪王君廓的勳爵,免掉他幽州都督府長史的職位,將他流放到嶺南,即刻出發,不能拖延。
下旨嚴厲斥責竇軌,褫奪勳爵,免除他行台左仆射的官職,流放到黔西南,即刻出發,不得拖延。
任命河北道宣慰使,益州道宣慰使,再次講解朝廷的詔令,向天下人表達朝廷的意願。
任命河北道監察使,去查廬江王李璦謀反一案,看看其中有沒有隱情,是不是有人在其中,陰私作亂,欺瞞朝廷,如果王君廓真的事涉此案,殺之。
諸卿可還有異議,如果沒有的話,就按照這個施行。”
天子一言,就決定人的生死,而宰相一句話,就可以改變天子的態度,這就是朝廷中樞的權力所在。
李世民為什麼喜歡將政事堂諸宰相一起叫來開會,原因很簡單,把這些人叫來一起開會,開完會後,形成共同的決議,之後三省的流程就真的隻是走流程。
否則他在這裡下令,結果門下給駁回來,那來來回回就太麻煩了,不如直接宰相和皇帝商量好來到快。
對於王君廓和竇軌這件事,諸位宰相從一開始就不滿,認為這兩個人就是在搞事,這天下的確是有造反的,但李璦和區區一個行台尚書,怎麼可能敢於造反呢?
天子下這麼辣的手,如果是正常來說,應該是要勸諫的,但現在這兩個人找死,那就怪不得他們下狠手了。
“臣無異議,天下和解,乃是國朝根基,王君廓和竇軌壞事,應該重罰。”
“臣等無異議!”
幾位宰相都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李世民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這是最好的情況,宰相們和自己的想法一樣,就連魏征那個老杠精也沒有和自己抬杠。
如果一直都能如此就好了。
諸位宰相紛紛離開之後,李世民走出殿中,感受到了一股壓力襲來,這才僅僅是元年,就遇到了這麼棘手之事,之後新政還不知道要遭遇多少壓力。
聖旨經過三省很快就發了出去,新上任的河北道宣慰使是唐儉,他也是秦王府的舊臣,隨著他出發,長安開始漸漸傳出消息,說廬江王幽州都督李璦造反,被幽州都督府的長史王君廓平定。
之前來自幽州的使者就是來報這個消息,這道消息在傳出來的一瞬間,立刻就傳遍了長安官場的大街小巷,幾乎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剛剛安心的人心,再次慌亂起來,陛下難道這麼快就開始清算了嗎?
緊接著從宮中以及三省傳出來的消息就開始安撫人心。
聽到天子直接將二人一擼到底,而且流放到那些瘴氣橫生的蠻荒之地,而不是廬陵這些地方,所有人都知道,陛下這不是隨便作秀,而是真的很生氣。
尤其是之後又聽到天子認為這其中有人構陷,所以已經派出了監察使去徹查。
“陛下說了,他不相信在大赦之下,還有人會冒著十死無生的風險造反,他相信所有人都會團結在貞觀新政之下,那些所謂的謀反都是構陷,他會還那些被構陷的一個清白。”
“陛下真是聖王在世啊,如同陛下這等明察秋毫的君王,如此關心臣下的君王,古來怕是也不多見,我等生在貞觀之世,又是何等的幸運呢?”
“我早就說過,陛下說大赦,那就是真的大赦,當初陛下還是秦王的時候,府中就有很多從其他勢力招攬過來的人才,陛下海納百川,有無比寬廣的胸懷,區區隱太子舊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無數的這種言論傳在街頭巷尾,這就代表著現在的一種民心,和解的確是大勢所趨,隻有儘快的放下爭端和仇恨,才能讓所有人把精力都放在建設貞觀新政上。
遠在幽州都督府的王君廓,以為自己將要迎來的是加官進爵,卻沒想到迎來的是一道道斥責的聖旨,以及奪走他一切權力的聖旨。
當聖旨宣讀完後,他還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使者,是不是讀錯了,我是平定宗王謀反的功臣啊,怎麼能夠這樣對待功臣呢?”
唐儉嗤笑一聲後惡狠狠的說道:“哪裡有宗王謀反?
我大唐也沒有宗王謀反這個罪名,你擅自殺害宗王,沒有直接殺你,這已經是看在你曾經立下的功勳之上,給你留一個體麵。
按照聖旨上說的,你要立刻啟程前往嶺南,走吧,王長史,不,庶人王君廓!”
唐儉來到幽州不僅僅是要宣讀聖旨,他還要查清楚當初李璦謀反到底是什麼情況。
真可謂是樹倒猢猻散。
王君廓一倒,他府中的那些下人中,頓時有不少直接出賣他。
真是風水輪流轉,今日輪到王君廓倒黴。
唐儉查清楚這裡的事務後,就匆匆趕回了長安。
進宮彙報道:“陛下,這王君廓果然是牽涉在廬江王謀反案中,根據王君廓的屬下說,這廬江王李璦謀反,就是王君廓教唆的。
是王君廓對李璦說,陛下不可能放過他,要早做打算,還暗示李璦說,他會助李璦一臂之力,李璦相信,恐懼之下就扣押了朝廷的使者。
結果王君廓根本就是欺騙他的,轉身就率領士卒包圍了李璦的府邸,然後直接殺死了李璦。
據說李璦臨死前還說,‘王君廓你這個卑鄙小人,本王在黃泉之下等著你’,可想而知李璦對王君廓有多大的怨氣。”
李世民一聽,在殿中快走幾步,深深呼了幾口氣,恨聲道:“這王君廓真是該死,讓他死在嶺南,永遠都不要再回來。”
唐儉一聽有些傻眼,直接殺嗎?
還沒等他勸諫,李世民自己就意識到錯誤了,轉而說道:“朕不能因為這麼一個卑鄙小人而破壞朝廷的法度,將你調查的結果,去刑部公示,然後去三省,找宰相下旨意,按照朝廷的製度和律法。
殺了他,給其他蠢蠢欲動的人一些警示,告訴他們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唐儉這才鬆了口氣,陛下還是知道輕重的,正如李世民所說,因為一個王君廓就敗壞國家的法度,那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他領了命令匆匆離去,李世民臉上的表情很是複雜,自然是夾雜著憤怒和傷心,但又有一些的釋懷,至少他沒有真的把自己的功臣殺掉,這也算是一件大好事。
這件事的處理結果很快就公布出來,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廬江王李璦竟然真的是被刺激造反的。
這下李世民之前的舉動就更是收攬人心,讓群臣高呼聖明無錯。
貞觀元年最大的一件事,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在大唐的各州中,都有許多人在蠢蠢欲動,但見到了王君廓的下場之後,這些蠢蠢欲動的人,幾乎在一瞬間就停止了自己的運作。
天子的態度實在是太明顯了,就算是真有造反的,隻要你敢告發,那告發的人就要受罰。
換句話說,在這三年之中,就算是本地出現了造反,本地的官員也不會被治罪,這倒是也算一件好事。
麵對著急劇減少的衝突以及告發謀反事件,李世民和諸宰相都知道,經過這件事,隱太子黨和楚戾王黨的事情算是真的要過去了。
天子的誠意,再也不會有人去懷疑了!
這項判斷很快就得到了驗證,當初一直都在外逃匿的一些東宮官員,紛紛在山東現身,主動向官府投靠,李世民大筆一揮,再次重申了大赦令。
“諸原東宮僚屬以及楚王僚屬,不必投案,按照原先的官職到吏部報道,重新評定即可。”
不僅僅保住命,甚至就連官身都還在,這屬實是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
李世民的聲望就在這一件件事中大幅上升,而減政寬刑的效果也非常的好。
在休養生息的階段,政府不乾涉就是最好的執政方式,在諸位宰相的運作下,除了修整水利之外,幾乎停下了所有的大型工程,這極大的減少了徭役的數量。
再加上大唐奉行的防禦策略,不主動進攻突厥,而是在邊境和突厥打一些小規模的戰爭,不需要大量的輔兵,對兵役的要求也極低。
在這種大政方針之下,大唐的恢複速度極快,本來人口就非常多,雖然比起隋朝鼎盛的時候少了許多。
但因為李唐統一天下的速度極快,所以三千萬的人口依舊非常強橫。
要知道當初最鼎盛的時候,中原也就是不到六千萬人口,再加上西域等外藩,也就是六千多萬的人口,現在中原有三千萬人口,基本上已經足夠撐得起幾乎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略。
……
在貞觀元年八月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被冊封為太子,正式入主東宮,這是一件眾望所歸的事情。
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的地位瞬間就變得有些不同了。
甚至可以說,舉朝的目光都投了過來,他就是洛玄夜。
洛玄夜在現在的唐廷中,地位很不同,因為他地位太高,從貞觀元年封賞之後,洛玄夜就再也沒有擔任過什麼能夠立功的實職。
因為他已經有一點升無可升,封無可封了。
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進宮陪李世民喝酒,這倒是和當初李淵身邊的裴寂差不多。
在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後,李承乾拜完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之後,就來拜見洛玄夜。
因為洛玄夜是太子太師和太子太保!
這兩個官職是現在大唐最高的,因為現在的大唐沒有非皇子親王擔任正一品三公和三師的。
所以他這個從一品的官職,已經是最頂級。
現在洛玄夜擔任太子太師和太子太保,就注定要和太子有一定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很快一項新的任命就下來了。
洛玄夜的嫡長子洛君成,進了東宮陪太子李承乾讀書。
洛君成日後一定是太子的班底,這是毋庸置疑的,又有洛玄夜保駕護航,再加上長孫皇後的地位,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信任。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比他的大伯父可要穩妥的多了。
————
貞觀元年的大幕落下,我們或許不能僅僅根據一年的執政來下一個定論,但事實是,僅僅貞觀元年,李世民和他的宰相,所麵對的種種挑戰,幾乎都交出了一個完美的答卷。
在這一年中,唐朝不僅僅確定了未來幾年的大政方針,還頒布了科舉製度這個影響深遠的選官製度。
久經戰亂的百姓,在天下一統後的第五年,終於感受到了來自中央朝廷的恩澤雨露,從某種事實上來說,直到貞觀元年,大唐終於開始承擔一個大一統王朝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這個局麵直到貞觀三年,開始結束,這是下一節的內容。——《唐帝國興衰史》
(本章完)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