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姚震在南門捉拿了逃跑的知縣田正義、縣尉柳葉、縣丞尤忠等人,追回了他們的家屬,截獲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真是令人驚歎不已!
當下,姚震立刻命令士兵們將這些人押回縣衙,並將他們關進大牢。與此同時,他也下令釋放了所有被關在牢房中的人犯,這一舉動贏得了眾人的喝彩和讚譽。
而那些金銀珠寶,則被暫時單獨保管起來,等待著大興將領的到來處理。姚震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須謹慎對待。於是,他立即傳喚來自己的外甥郭成,讓他迅速去找來肖家兄弟。
肖綱和肖常接到消息後,很快就趕到了。姚震對他們說道“你們二人要火速趕往巴州,找到你們認識的大興將領,告訴他們這裡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派人來處理。”肖綱和肖常對視一眼,齊聲應道“遵命!”然後轉身離去。
他們來到巴州,告訴了孫立恩陽縣姚震起義,知縣等主要官員都被活捉的消息,孫立大喜,立即親自帶了二百名士兵趕往恩陽。看到姚震他們把事情處理得有條不紊,當場予以褒獎,並委任姚震為恩陽縣兵馬總管,起義士兵全部收編,有功人員都有封賞。肖綱、肖常兄弟願意留在家鄉,被姚震收入軍中,做了都頭。
孫立順勢又占領通江,這樣整個巴州都納入了大興版圖。與此同時,史斌、魯正鋒也順利攻下利州,史斌直接屯兵昭化,劍指劍門關。魯正鋒屯兵葭萌,與巴州的孫立呼應,計劃同時出兵夾擊閬州。史斌又調動鎮守三泉縣金牛鎮的楊誌出兵文州,讓鎮守興州的周百裡分兵協助,拿下文州後,南下攻打龍州。整體形勢大好,將士們也是士氣高昂。
可偏偏這個時候,金兵分三路大舉南下。他們指責趙構背信棄義廢了他們扶持起來的大楚皇帝張邦昌,發誓要摧毀趙宋皇朝。負責西路的主帥換成了撤離喝,不過,完顏婁室部還是主力,他自己也擔任副帥。
金兵沿著黃河順流直下,氣勢洶洶,所過之處,沿途州縣皆難以抵擋其鋒芒,紛紛淪陷。金兵一路勢如破竹,其前鋒部隊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奪取了解州和河中府。如此一來,金兵便直接威脅到了華州、潼關、陝州以及虢州等地,情況危急。
麵對金兵來勢洶洶,史進立即下達聖旨,要求史斌停止向川蜀進兵,並迅速抽調主力軍隊支援潼關一線。然而,史斌卻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堅信奪取川蜀才是根本之策,且如今形勢大好,應當乘勝追擊,加快推進步伐。因此,他堅決反對史進的決策。
不僅如此,魯正鋒、孫立、楊誌、周百裡等一眾大將也紛紛支持史斌,他們紛紛上書,力挺史斌的主張。有了這些身處前線的大將們的支持,史斌信心倍增,態度愈發強硬,甚至公然違抗旨意,按兵不動。
朝廷內部意見不一,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讓史進憂心忡忡。他深知當前局勢的嚴峻性,必須儘快采取措施應對。於是,他急忙召集朱武、徐品、李虎、金豹等人共同商討對策。眾人圍坐一堂,氣氛凝重而緊張,大家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一時之間卻又陷入沉思,難以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看到大家都在沉默,還是老將軍李虎先表達自己的看法“從我們大興的利益角度去看,史元帥的主張是對的,三位副元帥都一致支持就說明了這一點。他們四位元帥高度一致,這事就很難辦了。但皇上的想法也是對的,眼看著金人肆無忌憚地踐踏我河山不管,縱然取得天下也會背負千古罵名。其實我們在潼關一線已經部署了防守兵馬,就是缺乏一個元帥級彆的指揮官,沒有這個指揮官,各地兵馬就是散沙一把,趙宋州縣紛紛淪陷就是這個緣故。大家推舉出來一個能夠鎮住場麵的人,這問題就解決了。”
大夥也都認為李虎分析得很有道理,但除了四位元帥,誰還可以信任這個角色呢?史進、朱武肯定可以,他們怎麼可以離開呢?李虎、金豹也有這個能力,但他們一直沒有參與過指揮軍隊的事情,怕不能服眾。大家也在反複推敲,最後都一致認為李雲飛可以信任。朱武歎口氣道“李雲飛是可以信任,但他目前鎮守京兆府,也是個重要去處,把他抽出去,這京兆府也得派相應的人去頂替啊!”
金豹自告奮勇道“京兆府就交給我哥倆吧,我們一直閒著,關鍵時候也得出把力。”
大家也感覺合適,不過除了他們有這個能力,現在身邊確實再也找不到第三個了。史進便下旨任命李雲飛為關中兵馬都統製,總領關中各州縣兵馬,金彩雲為副統製,另撥五千兵馬給他們進駐潼關。任命李虎、金豹為京兆府兵馬統製,接替李雲飛、金彩雲鎮守京兆府。
次日,李虎、金豹兩位老將軍領著五千兵馬離開興元府,取道子午穀直奔京兆府。來到京兆府,隻把兵馬在城外駐紮,與李雲飛交接過手續後,李雲飛、金彩雲就帶著這五千兵馬匆匆趕赴潼關上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個危機就算勉強度過,史進、朱武、徐品他們各自心中都增加了一種新的負擔。他們很清楚,這種矛盾現在剛開始,後續還會深化,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好的兆頭,他們三人可是大興的智慧,必須想出妥善的辦法,防患於未來。對於局勢的把控朱武應該是行家,他認為大興需要史斌他們這種積極進取精神,也需要史進這種沉穩全麵的思想。而他自己就是如何把這兩種相反的觀點都轉化為動力,極致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很明顯,史斌、魯正鋒他們的野心勃勃,他們的動機溢於言表,所以他們的行為是完全圍繞著如何讓大興王朝真正擁有廣袤的國土,真正可以君臨天下。很多道義上的事情是束縛自己的枷鎖,完全憑道義去征服天下那隻是愚弄天下人的笑柄。今天的大興守著這彈丸之地,無論你如何道義都無法讓各州縣望風來投,如果你已經擁有川蜀之地,這就是底氣,才有君臨天下的資本。也是基於這種思想,孫立、楊誌、周百裡都極力支持史斌,主張全力先奪取川蜀之地。
史進也是完全理解史斌、孫立、楊誌、周百裡他們的做法,所以他也不想去打破這種平衡,隻是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去解決矛盾。作為一國之君,他要考慮的問題自然要比彆人複雜,看得更深更遠。現在他並不擔心潼關前線,與金兵打了許多大仗,完顏婁室是一點便宜也沒占到,在心理上他們完全處於下風。隻要趙宋勢力不來乾預,金兵很難通過潼關。讓他十分擔心的還是史斌他們,在他看來,史斌他們太過於輕敵。上次攻打一個小小三泉縣就讓史進警醒了,現在他們陳兵昭化、葭萌,閬州,劍指川蜀腹地,一場空前的決戰就會到來。這場決戰也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不過發生在這個節骨眼上,史進確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很清楚單憑目前史斌他們的實力是根本無法突破麵前的防線,即使傾注大興舉國之力也沒有完全取勝的把握。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史進才保持冷靜克製的姿態,有意放緩進軍川蜀的腳步。很明顯,史斌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意孤行。史進也想過強行攔阻,但那樣的結果可能就是內部分裂,加速大興的滅亡。所以他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組織有限的力量去支持史斌,讓損失降到最低。回顧身邊也隻剩下陳達、楊春、時遷、李來旺、梁青山幾個人了,說實在這些人都不具備統領一方衝鋒陷陣這個實力。焦慮之下,他隻能在心中默默祈禱!但願都能化險為夷。
卻說史斌屯兵昭化,扼守金牛古道,心中充滿了自信和期待。他渴望能夠趁勢出擊,突破前方的障礙,展現自己的實力。然而,他深知前路布滿荊棘,困難重重,但仍決心全力以赴。因此,他精心策劃並部署了戰略,希望能在這場戰鬥中取得勝利。
史斌派遣魯正鋒在葭萌地區作為策應,而楊誌則率領部隊從龍州出發,向東夾擊陰平。他們緊密配合,形成了一個有力的包圍圈。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他們約定在六月十五日這天,三方同時出兵,展開一場決戰。
這一天清晨,天空剛剛泛起一絲曙光,史斌便率領軍隊悄然離開昭化,向著劍門進發。經過一上午的行軍,他們終於抵達了利州與劍州的邊界,劍門關雄偉壯觀地展現在眼前。由於正值中午,烈日炎炎,酷熱難耐,史斌下令讓隊伍暫且在山林的陰涼處休息片刻,避開炎熱的午後陽光,稍作休整後再次出征,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激烈戰鬥。
午後,天空飄起了一層薄薄的雲層,偶爾有陣陣清風吹過,讓人感到一絲涼爽。史斌帶領著他的軍隊離開了林地,他們整齊地排列在劍門關前,擺出了戰鬥的陣勢,並開始大聲叫關和辱罵。
遠遠望去,可以看到關上的旌旗迎風飄揚,士兵們嚴陣以待,整個布防看起來非常嚴密。然而,無論史斌如何挑釁,關上的士兵都保持沉默,沒有人回應他的挑戰,更沒有人出來應戰。
麵對這種情況,史斌並沒有氣餒,他命令士兵們一起齊聲叫罵,試圖激怒對方。士兵們紛紛響應,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讓整個劍門關回蕩著他們的呼喊聲。但即使如此,關上的將士們仍然不為所動,仿佛對這些挑釁毫不在意。
史斌皺起眉頭,思考著下一步該怎麼辦。他意識到對手可能有著堅定的戰略意圖,不會輕易被激怒或上當。這使得他必須重新考慮自己的戰術選擇,以找到突破敵人防線的方法。
這劍門關有駐軍五千,歸朝廷直管,兵馬都統製武靖在此經營多年,積極發展武備,與地方官府緊密配合,幫助地方也培養了大批軍人,臨戰可以聚集上萬兵馬,還有源源不斷的鄉兵支撐。他知道大興遲早要犯境,所以把防禦工作做的滴水不漏。三泉縣金牛鎮駐軍都統製丁啟和副統製文一敗退後也投到他的帳下效力,丁啟向他了很多關於大興兵馬的具體情況,所以他對史斌的用兵之道是了如指掌。從丁啟口中得知,史斌勇力過人,鮮有對手,所以他就儘量不與他正麵鬥將,以避其鋒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史斌看著天空中的雲層越來越厚,心中暗自警惕起來。他深知這種天氣變化可能意味著一場暴雨即將來臨。於是,他當機立斷地下令退兵,並選擇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作為營地。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忙碌地尋找平坦的地麵並搭建營帳。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清理出一片空地,但正當他們準備撐起營帳時,天空中突然傳來幾聲震耳欲聾的炸雷聲響。緊接著,傾盆大雨如瀑布般傾瀉而下,雨量之大令人震驚。士兵們毫無防備,瞬間被淋成了落湯雞。不僅如此,大量的雨水還浸濕了糧草和物資,使得它們變得濕漉漉的。原本已經支撐起一半的帳篷也被狂風猛烈地吹飛,四處散落。與此同時,山澗中的洪水奔騰而下,溪水急劇上漲,逐漸淹沒了營地周圍的土地。眨眼間,整個部隊陷入混亂之中,士兵們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終於,這場傾盆大雨停歇了下來,天空重新變回了湛藍,陽光又開始照耀著大地。然而,營地裡仍然一片混亂不堪。士兵們顧不得身上濕漉漉的衣服和盔甲,急忙在泥濘中忙碌著整理和重建營帳。還有一些士兵則忙著脫去濕透的衣物,用力擰去多餘的水分。就在這時,劍門關方向突然傳來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一隊人馬如潮水般向這邊衝殺過來。史斌心頭一緊,暗叫一聲不好!他連忙召集軍隊準備迎敵,但此刻士兵們的衣甲都還沒來得及穿戴整齊,一片慌亂,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史斌見狀,當機立斷地下令撤退,並親自留下來斷後。
史斌雖然英勇無畏,但麵對敵人如潮水般洶湧而至的攻勢,他一個人難以抵擋。在撤退過程中,他們失去了所有的輜重物資,士兵損失超過一半。無奈之下,史斌隻能率領殘兵敗將退回利州。
與此同時,魯正鋒率領的部隊離開葭萌縣後不久,便遭遇了暴雨的襲擊。當他們陷入困境時,又遭到了敵軍的追擊,最終也不得不退回葭萌。
楊誌的兵馬雖然在龍州,但龍州城依然掌握在敵人手裡,為了配合史斌奪取劍門關,他放棄了攻打龍州城的計劃,領兵東進直取劍州的陰平縣,他於六月十四夜就提前到達目的地,先安營紮寨,把兵馬安頓下來,十五日早早就把兵馬挺進到陰平縣城外,列陣叫罵挑戰。
陰平雖是小縣,本身兵馬不多,但緊鄰劍門關,也是戰略要地,所以他們的民團組織有相當規模,團練使張超更是武藝超群,膽識過人,縣尉王銳也是文武兼備,所以他們的軍隊也同樣極具戰鬥力。更有劍門關都統製武靖在統一部署指揮,所以他們都是在協調作戰,步調一致。
當看到楊誌部在城外挑戰時,團練使張超就領了二千兵馬出城應戰。兩陣對圓,張超出馬大罵“大膽逆賊!竟敢犯我陰平,快來受死!”
楊誌心裡想著“這無名小輩,不知天高地厚,待我親自上前砍了他,順勢就搶入城裡,先拿下這陰平再說。”於是也不說話,拍馬飛速向前,來到貼近,揮刀就砍。不料張超身手不凡,輕鬆化解,楊誌大吼一聲,“唰唰唰”連環三刀。凶狠地襲來,張超奮力抵擋,有驚無險地躲過,但心中也直發毛“這廝的刀好生淩厲,得小心應對才是。”二人在陣前大戰十四五合,雖然楊誌稍占上風,但急切也難以殺死對手。
這時,隻見城裡又飛出一支人馬來,為首的正是縣尉王銳,戰鼓聲中王銳挺槍躍馬來到陣前。楊誌陣中一指揮使飛馬出來接戰,兩人鬥了七八個回合,被王銳一槍挑於馬下。這時楊誌陣中飛出三將,一將接住王銳廝殺,兩將搶得那指揮使回本陣。那王銳在呐喊助威聲中越戰越勇,勢不可擋。楊誌看著自己的將領不是王銳對手,處在危急之中,便怒吼一聲,一刀撥開張超,直奔王銳殺來,王銳看楊誌來勢洶洶,隻舉槍這一擋,就感覺到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震懾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知道不是楊誌對手,立即策馬逃回本陣。那張超雖然打不過楊誌,但經過這場惡戰後,也不是那麼害怕了,他依然從容在陣前穩定軍心。楊誌也知道急切求勝不得,便穩住陣型,雙方就這樣對峙著。
楊誌看著對方陳兵城外不退,心想還有機會搶城,於是重新部署,吩咐部下隻等他與張超交手時,就突然發起衝鋒掩殺,順勢搶入城中去。眾將得令,把厲害的馬軍排在前麵,做好衝鋒準備。
楊誌正要出馬挑戰的時候,忽然守營的士兵慌慌張張跑來報告,說大營遭敵兵襲擊,守營將士已全軍覆沒,襲擊大營的是龍州兵馬統製劉通,大約有三四千兵馬,正朝這邊趕來。楊誌得報,大驚失色,知道一定是劉通從龍州尾隨過來,也怪自己大意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容不得多餘思考,楊誌立即傳令退兵。
楊誌不敢回龍州,也不敢深入劍州地麵,隻令部隊沿兩州邊境北上,向利州方向撤退。這邊張超、王銳突然見楊誌退兵,初時怕有詐不敢追擊,及待劉通的龍州兵馬趕到,才明白過來,於是立即發起追擊,兩路人馬合兵,實力強大,緊追不舍,誌在把楊誌消滅在劍州地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一路狂奔逃亡,也顧不上烈日炎炎,直到午後,依然沒有擺脫敵兵追殺。將士們都累得精疲力儘。看到前麵一處峽穀,地勢險要,楊誌就命將士們迅速占據有利地形,準備打個反擊。突然間狂風大作,雷聲滾滾,瓢潑大雨嘩啦啦下來。
楊誌仰天長嘯道“天助我也!”隨即命隊伍冒雨繼續前進。這雨一直持續半個多時辰才停,楊誌的人馬也逃到了利州邊境附近。到這裡敵兵是不可能追來了,大家才把懸在喉嚨口的心放下。楊誌也命將士們原地休息,大家紛紛脫下衣甲,擰乾水分晾曬,這雨後的天特彆藍,太陽也特彆刺眼,大夥雖然被雨淋成落湯雞,但心中還是感謝這場及時雨,要沒有這場雨阻擋了敵兵追擊,現在還有沒有命都不好說了。
楊誌的人馬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退到了利州境內,同時也和史斌取得了聯係。當得知史斌也已經敗退時,楊誌便帶著自己的隊伍直接回到了三泉縣金牛鎮的駐地。
這場原本精心策劃、轟轟烈烈的決戰,最終卻以這樣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草草收場。楊誌的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但他也明白,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他們需要重新審視局勢,尋找新的戰略。
回到利州後的史斌,終於意識到了天下第一關的威嚴。他發現這劍門關遠比他之前估計得要強大得多,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擊破的。麵對這樣的現實,史斌不得不改變策略。
經過深思熟慮,史斌決定先與巴州的孫立取得聯係,然後從東西兩麵夾擊,共同攻打閬州。一旦成功拿下閬州,他們便可以積蓄力量,慢慢圖謀劍門關。這個計劃雖然看起來有些保守,但卻是目前最為可行的方案。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史斌積極地與孫立溝通,準備實施這個新的戰略。而與此同時,他也開始著手整頓自己的軍隊,加強訓練,提高士兵們的戰鬥力。儘管前路充滿了挑戰,但史斌堅信隻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喜歡大興英烈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興英烈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