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乎於師雨亭和青荷之間的“明爭暗鬥”,終於以這樣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隻是以最後的結果而論,甚至再算上楚維陽,三人好似是都輸了,儘都輸的一敗塗地;又像是儘都贏了,全數都大贏特贏。
許是人世的吊詭本就如此,道法的參合與變幻就是這樣的無常。
隻是在落下了帷幕之後,這樣隻顧著眼前諸法實證的生活,便倏忽間要戛然而止了。
遠方傳遞而來的消息,教楚維陽無法再這樣安坐。
於是,翌日清晨,將那血煞道孽修的道軀,還有其已經凝練的諸般寶材,儘都好生的規置在了那間靜室之中,並且被師雨亭當場以須彌道法封存。
做罷這些之後,楚維陽複又仔細的叮囑了師雨亭和青荷幾句。
緊接著,從師雨亭那裡接過了一枚乾坤囊之後,遂折轉了身形,戴上了那厚重的帷帽,一身玄袍在風雨之中獵獵作響,遂在外門大弟子的現身遮掩下,消失在了朦朧煙雨之中,複又在遠離著百界雲舫的地方,倏忽間化作一道碧藍靈光,鴻飛冥冥而去。
如此以無上遁法疾馳,倏忽間,隻半日之後,遠天之際一道碧藍靈光閃逝,再看去時,楚維陽的身形便已經闖入了靈浮島外環繞的厚重霧靄,等身形再顯照時,便已經出現在了琅霄山內的甬道石室之中。
不是鎮封著血煞道孽修的那間石室,而是被楚維陽歸置出來的另一間空蕩蕩的石室。
此刻,石室的穹頂之上鑲嵌著四枚玉珠,寶玉映照著瑩白明光,將整座石室洞照得明晰,隻是許明光自玉珠之中生發,連帶著那瑩白的明光本身,都浸潤上了一層水潤的溫和,使得那寶光明亮,但卻並不顯得刺眼。
直至此刻,楚維陽方才取出了清早辭彆時,師雨亭遞過來的那枚乾坤囊,乾坤囊打開,楚維陽先一步取出的,是一枚玉簡。
道人磅礴的神念自玉簡之中一掃而過,霎時間,一部繁浩至極的法陣,便事無巨細的映照在了楚維陽那磅礴的思感與念頭之中,隻消閃瞬間的觀照,這映照的靈光便儘數被楚維陽的心神所容納,進而被楚維陽所熟稔的掌握,渾似是融彙貫融了許久時日一樣。
畢竟,哪怕和師雨亭之間未曾參合三元,隻參合了神念這一元,對於楚維陽而言,都是無法想象的進益。
楚維陽覺得,這甚至都無法被視之為參合三元的修法了,純粹是師雨亭耗費著心念,對於楚維陽魂魄本源的滋養。
不僅僅是之前在海眼漩渦之中所受的創傷以及創傷帶來的疲憊儘數彌合,連帶著,那破而後立的進益在一息間頃刻攀升。
更在耗儘了破而後立的底蘊之後,又被師雨亭以自身神形的渾厚底蘊所托舉著,直生生教那百花盛開在了五嶽八十一龍脈上,教楚維陽的神念躍升至了築基境界的巔峰一步,才戛然而止。
若是尋常時,這樣迅猛的進益,怕是要有後患,可不論是楚維陽早先時直麵海眼漩渦這等天地之象的洗煉,還是後來師雨亭這般九煉丹胎境界的神形力量的輔助,不僅僅將本無可能的後患儘數掃除,更將楚維陽的神念底蘊前所未有的夯實!
一麵是天地之象的自然造化,一麵是離著證道金丹都臨門一腳的高卓境界。
不論是哪一般,於築基境界的修士而言,都是無法想象的仙緣了,楚維陽兼而有之,足見底蘊之渾厚!
而也正是因為著神魂底蘊的陡然之渾厚,楚維陽方才能夠將往昔所一點點累積的諸般底蘊儘數煥發出更進一步的全新活力來,至少,此刻仰仗著陣道的根基與底蘊,已經足夠頃刻之間,便將百花樓的無上須彌法陣所洞悟。
誠然,這其中有著師雨亭已經在玉簡之中將法陣傳承本身描述的極儘於詳細的緣故,但是對於楚維陽而言,隻陣法本身的閃瞬間通悟,便足以證明底蘊層麵的渾厚了。
也正因為著這樣的通悟本身,楚維陽再傾倒著手中的乾坤囊的時候,先是五捆地龍元靈蠶絲落在了楚維陽的掌控之中,緊接著,則是一琉璃寶匣,內裡封存著一枚又一枚承載著百花篆紋,已經被師雨亭提前祭煉與熔煉完成的玉籽。
隔著琉璃寶匣看去,在同樣瑩白的玉光洞照之中,那玉籽承載著百花篆紋,不時間靈光兜轉,展露出斑斕顏色來。
百花樓的百花煞炁相互交織配合之間,堪稱千變萬化,教人眼花繚亂,因而這須彌之道的符陣也是這般,再加上古往今來曆代先賢的參悟與補充,隻須彌法陣本身而言,百花樓的傳承便已數不勝數。
昔日裡,百花樓的六長老亦是將此中諸般法陣的集大成者,儘數彙總,以一陣承諸般花煞變化,凝練成一界,遂一步步有了百界雲舫的雛形。
此時間,師雨亭所傳授給楚維陽的,便是其中之一道,毫不客氣的說,師雨亭這幾乎等同於將自身道果的百分之一,徹徹底底的從根底上交給了楚維陽,而也唯有這樣的須彌法陣,才得以在百界雲舫的隔空氣韻加持之下,不會被任何人所截斷。
楚維陽準備將之布置在自己的道場之中。
如今楚維陽欲要主動撩撥運數,攪動大勢,凡事謀算之前,便須得思量最壞的那一麵,而這道法陣,便是楚維陽給自己留下的最後退路。
許也正是因為明白著楚維陽的心意,因而師雨亭所傳授給楚維陽的這道法陣,更是以五行花煞的交織與共鳴為根源,最善教楚維陽所掌握,布置在這靈浮島琅霄山中,更是最為契合玄景所在。
仔細看去時,不僅僅是那琉璃寶匣之中的玉籽,顯照的斑斕靈光之中,隱約之間展露出了囊括在五行之中的繁簡之變化,連那五捆地龍元靈蠶絲,都已經被師雨亭提前炮製,以自身的渾厚花煞法力所養煉,仔細看去時,五捆蠶絲的氣韻各自有著纖毫之間的變化,印證著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