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是先生欲行改革之舉,當由上而下,今隻教農家子弟,來日難免勢單力孤。”
“學生見這壽春城內,達官貴人子弟甚多,彼等進學皆靠家學教之,未有先生這般淵博。”
“何不向使君諫言,建一專門學校,收彼等入學中教授!”
“如此,彼等從先生而學,便知先生之理,待得彼等長成之後,亦可成為先生助力!”
他尋思秦瑱既然要培養一批新學支持者,那就該培養一批強力一點的外援。
農家子弟雖然不錯,可哪裡比得上壽春城內這些達官貴人之子?
反正秦瑱現在都是要積蓄力量,現在培養這些官二代,等以後這些人獨當一麵之後,自然而然會成為秦瑱的助力。
到了那個時候,有大批當權者支持,即便那些名士有意見,也反抗不了秦瑱推行新學!
終究儒家力量再強,也就是一群書生,哪裡能是當權者的對手?
他這個建議一說出來,秦瑱自是眼睛一亮。
心想孔明就是孔明啊,他怎麼沒想到這個辦法!
實則他心中也想建立一個書院,廣收士族子弟培養。
可思來想去,他覺得培養士族子弟的阻力太大,也就打消了念頭。
而諸葛亮這個辦法卻是極好,他不招士族子弟,就專門培養劉備麾下臣子的子弟。
一則劉備麾下臣子,有不少功勳貴族,家中沒啥家學。
他若是辦學招徒弟,這些大老粗必然趕著都要送過來。
二則他現在位於眾人之上,直接用地位去推行新學,這些臣子即便知道,也不敢和他多說。
唯一需要考慮的,在於弟子太多之後,會引起彆人忌憚。
雖然老劉本人不是特彆在意這些。
可架不住師徒關係太過密切,要是所有子弟都是他徒弟,這麼龐大的能量,足以引起彆人的恐慌。
再者,他這麼忙,也沒有多少時間去教書。
想到此處,他便直接對孔明道:
“吾雖有慮此事,然則吾實難親自教授彼等!”
諸葛亮何等聰明,自然知道會有什麼患處,當即笑道:
“先生無需親自教之,隻需擔任學校祭酒,聘請教習,編製教材即可!”
“隻需先生親自編製教材,便可讓彼等先識先生之理。”
“至於如何教授,便須看先生所聘教習如何施展!”
“此等皆由先生主導,有何多慮也?”
祭酒,便是這個時代的學校校長。
他的意思也很直白,您老人家怕有問題,那就不要親自教。
隻管擔任校長,編製教材,學生學什麼,那不就是由你控製麼!
這樣如果出了問題,也可推給教書的教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左右都是你自己的人,如何處置,那都是靠你掌握!
這樣把風險轉移了,那還擔心什麼?
秦瑱一聽這話,自是一陣側目,看著眼前尚自年少的諸葛亮,心中微驚道:
“孔明此法倒是不錯,然則待我思慮幾日再行決定!”
他心想孔明不愧是原本曆程中的大權臣,天生就是玩政治的高手。
這一手建立貴族學校的操作,還真有幾分日後的風範。
不過這事終究不太急,他自也不急著行事,當下又講話題轉到治國之論上。
諸葛亮見秦瑱沒有當即答應,自也不再多問。
由此二人便討論許久,直到夜幕降臨,秦瑱留下諸葛亮吃了一頓晚飯,又傳了一套竹簡給諸葛亮:
“此書為吾以往所作,喚作《國富論》,其中自有富國之道,孔明可回去好生研習,不懂再來詢問於我!”
《國富論》自然不是秦瑱所寫,其本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這套書也是秦瑱前世自學經濟學的啟蒙教材。
其中關於市場經濟體製和宏觀乾預的觀點,可謂西方經濟體係的根基。
不過其中有著大量實例舉證,皆不符合漢朝的實際狀況。
故而秦瑱將其一一改寫,最終才得到這部大漢朝版本《國富論》。
由於其改寫內容幾乎占據書裡大半內容,因而秦某人自是厚著臉將其歸為自己所寫。
而諸葛亮哪裡知道這些,他隻知道凡是秦瑱的東西都是寶貝。
得到書之後,便是如獲至寶,又是感動,又是感謝。
磨蹭了好久方才牽著毛驢馱著竹簡離去。
至此,秦瑱便開始了對諸葛亮的全方位培養。
在培養其經濟學觀念的同時,也培養孔明對於唯物主義史觀的理解。
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其他的基本常識教導。
比如大地其實是一個圓形的球狀物體,又比如牛頓三定律,以及整個世界的地理分布。
對於這些知識,諸葛亮自是來者不拒。
一方麵感慨秦瑱的學識淵博,超乎想象。
一方麵又在通過秦瑱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驗證秦瑱所說知識的真實性。
於是壽春城內便出現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一個身材高大的俊俏男子,有時候會在街上一邊閒逛,一邊記錄各種現象。
有時候又會在太陽底下立著兩根棍子,觀察棍影的移動角度,隨之寫寫畫畫,不知在算什麼。
麵對此狀,劉備自然十分好奇!
他有心讓諸葛亮跟著秦瑱學習的是治國之道,怎麼這小子整天不務正業的到處亂竄?
由是他便把秦瑱叫道跟前詢問孔明的學習進度。
秦瑱對此,便表示明公放心,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按他的原話說:
“孔明天資卓絕,承吾業者,必此人也!”
劉備聽到這個話語,自是一陣驚異。
他尋思秦瑱到底教了諸葛亮一些什麼?還需要在太陽底下觀察棍影?
不過他雖然奇怪,但秦瑱這麼說了,他自也不好多問。
隨之他又讓諸葛亮來到府內問話,詢問其到底是在算什麼。
而諸葛亮聞之,便笑著給劉備表示,自己是在依照秦瑱方法計算大地周長,經過計算,得大地周長九萬餘裡漢朝一裡為415.8米)。
劉備自然不知算出大地周長有什麼用,隻得問諸葛亮學習進度。
諸葛亮一聽,就表示先生學識淵博,學無止境,按照他原話是:
“從先生學之,方知天地之理,萬物之本,學之無儘,不覺自醉!”
總而言之,他是越學越起勁!
劉備看著二人如此情投意合,這才放下心來,索性不再多管。
如此,時間來到了四月上旬,北方一個消息,便再度打破了淮南的平靜。
而這個消息濃縮一下,便隻有簡簡單單五個字,劉寵遇刺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