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華公可知道,朕讓平江伯陳治安為整編協理大臣乃是何意?”
“陛下方才說讓陳治安做步兵第二十一師指揮使,那麼陛下肯定是信任陳治安的,而且臣聽說平江伯素有賢名,也算是勳貴中少有的德才出眾者。所以陛下才令平江伯協助臣。”
“卿隻說對了一麵。”
“朕讓平江伯協助你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挑選在京營中任職的勳貴,隻要還有些德行能力的,都挑出來編到陳治安麾下去。以後這三個師都歸兵部名下,但是軍中勳貴全都集中到第二十一師裡麵,其他兩個師不許有勳貴。”
“朕不想將京營中的勳貴全都攆回家,如此做有失偏頗,有些人還是能為朝廷出力的。在朕看來,勳貴中也並非都是蠢蛋,也有不少有德行才乾者。”
“這正如從前所謂的閹黨中並非全是壞人,而東林中亦不乏虛偽奸詐之徒。”
李邦華聽後默然。
李邦華早年曾跟隨恩師鄒元標學習。鄒元標是東林黨大佬和早期首領之一,與顧憲成、趙南星合稱為“東林黨三君”。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標準,李邦華自然就是妥妥的鐵杆東林黨了。
東林黨說是叫“黨”,其實與後世的近現代政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所謂的東林黨僅僅是以政治理念、學術觀念、地域、師生關係等相近者的一個籠統的稱呼而已。早期的東林也隻是一個以東林書院為大本營的學術團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與後世政黨完全不同的是,他們既沒有政治綱領,也沒有任何的組織形式。
由於沒有固定的章程和嚴密的組織,他們的政治態度和主張,往往是通過個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
一句話,東林黨僅是個概念,其組織形式甚至連後世的車友會都不如。後世之人不斷將東林黨妖魔化,說的東林黨好似龐然大物,權力也大的沒邊,
原曆史上,崇禎時期。有很多朝臣,隻是因為與某個所謂的東林黨張三,私交不錯,便也被劃成了東林黨,至於張三本人是否是所謂的東林本身都是疑問。
更有甚者張三可以今天宣稱自己是東林黨,明天又因為政見之爭或者權力之爭而互相彈劾反目成仇。
一切政治鬥爭的本質都是權力之爭和利益之爭而已。
所謂的東林黨人,往往都是通過個人活動表達政治主張。
譬如李邦華,便是一名實乾型的官員,在他看來踏實做事比諷議朝政、評論官員要有意義的多。
而現在重用他的這位皇帝在這一點上,無疑和他很一致。因此當皇帝當著他的麵說出“閹黨中並非全是壞人,而東林中亦不乏虛偽奸詐之徒”時,李邦華選擇了沉默,他隻想做好眼前的事,並不想摻和到朝廷的政爭中去。
李邦華很清楚,皇帝對東林的防備和不滿要遠大於從前的閹黨。
魏忠賢倒台後,閹黨中除了幫魏忠賢攬權的核心人物被懲處,其他參與不深的大多得到了寬宥。
而之前被魏忠賢貶官逐出京師的東林,卻隻有很少一部分被召回來。
喜歡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