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樓,外表有苗族的風俗,房內卻有現代化的布局。
看的舒服,住的舒服。
縣委書記讓縣委辦公室主任,包下了這棟旅館。
床上用品全換!房間用品全換,這天,不需要空調風扇。
但是,熱水必須二十四小時滿足供應。
除了住,還得餐飲。必須是苗族的飲食!
沒有材料?
縣委小食堂的大廚帶材料來,親自掌廚!
那是黔東南特色菜的大廚!
留下了一個辦公室的科長負責這邊的事,縣委書記去了苗寨。
縣委宣傳部長,在苗寨布置著。
一共規劃出了十幾個的項目。
十二道攔門酒→長桌宴→也東寨→>銀飾坊→農民畫家→米酒坊→鼓藏堂→守寨樹→蠟染坊→田園觀光區→小吃街→大型歌舞晚會→觀景台苗寨夜景→吊腳樓旅館→觀景台第二天的苗寨晨景→嘎歌古巷。
一共列出了十六個項目。
縣委書記看了後,人都傻了。
“我們雷山縣,竟然有這麼多的景色。為什麼我原來不知道。”
宣傳部長說,“這是江山同誌提出要上的,還有幾個,來不及,就隻好放棄了。”
縣委書記點頭,“江山同誌的腦袋,就是不一樣!”
定下後,宣傳部長將十幾個村寨的人都召集起來。
將那十六個項目分派了下去。讓苗民們去訓練。
其實,苗民們都沒有在意,“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做的事,早就熟悉了。”
每個村寨,都有拿手的技藝,隻選最好的那個村寨的。
這樣一來,就等於摸底了。
將來千戶苗寨對外開放,這些節目就會向世人展現出來。
這一晚,各個苗寨是唱唱跳跳了很晚。
當天晚上,江山帶著客人,來到了西江。
客人到後,鎮乾部去鎮口迎接。
長長的鞭炮響起,驚飛了樹上的鳥兒。
客人住進了吊腳樓。
駐樓的大廚,馬上開始忙了起來。
按照江山的要求,做的都是雷山的家鄉菜。
首先,上的是“苗家鼓藏肉”。
“苗家鼓藏肉”是苗家在過十三年一次鼓藏節少不了的一道菜,它都是以黑豬的胸脯五花肉或大肥肉為主,有二尺寬、二兩重,用白水來煮,不占鹽、不占辣椒。
江山告訴大家一個規矩吃這道菜時,最好多吃少說,吃飽喝足後可不能直接說出來。
要說苗家鼓藏語吃飽了要說“倉滿了”,喝酒喝不下去要說“水漲”等等吉利語言。
過這鼓藏節,苗家有這樣一句俗語“過這十三年一次鼓藏節,吃肉就要吃一坨坨,喝酒也要喝一碗碗”。
第二道菜,上的是“苗王魚”。
苗王魚是聞名桂州省內外的一道苗族傳統名菜佳肴。這道佳品又俗稱奪辣子魚。
製作方法為用白菜、廣菜、竹筍、血豆等菜中之一兩種放入盞有清水的酸湯中,把取除苦膽、內臟的鮮鯉魚放入菜鍋中煮熟,然後把魚撈出置於食盤或大碗中,剔去骨刺,適度搗爛魚肉,把在木炭火上燒熟搗爛的青辣椒(或用乾糊辣椒麵代)拌勻,加配適量鹽、蔥花、蒜泥、花椒、魚寥等調料,即製成苗王魚。
這是苗家人用以款待至親嘉朋貴賓的上等佳肴。
“到雷山,不吃苗王魚猶如到了京城不吃北京烤鴨一樣會終生遺憾!”
第三道菜,一上來就被搶了。
這是一道純天然的菜肴──爆炒鬆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