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明軍會讓他們西返嗎?
理論上明軍繼續被遲滯,那麼高麗軍的主力部隊,通過船渡的方式,很快就能返回到鴨綠江南岸,然後向西。
但問題是,明軍不是被他們操控的,也不是一定非要頭鐵硬衝一層層的阻擊線。
所以藍玉很果斷地同樣兵分兩路。
一路一萬多人大張旗鼓繼續猛攻,同時裝作攻勢有所衰減的樣子,努力鼓噪聲勢。
另一路三萬人則在用斥候屏蔽了北部以後,在夜間拔營,極速西返,同時調集丹東的部分漁船向東,雙方相向而行縮短距離。
很快,明軍就獲得了船隻,開始來回不停地往返運輸。
而明軍的舉動並沒有能隱瞞太久,在一天多以後,高麗軍主帥李和就接到了斥候的急報。
接到了情報,李和如墜冰窟。
他哪還不明白,自己采用的計策,被明軍識破了。
不過李和很快就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因為眼下的局勢,還沒有到最糟糕的狀態。
畢竟高麗軍人少、船多,而且比明軍率先渡河了好幾天,所以此時高麗軍不算分兵阻擊的,已經有一萬八千人來到了鴨綠江的南岸,隻不過距離明軍在西麵的渡河點,還有八十多裡的距離。
而明軍的雖然人多,可以渡河的船隻卻非常少,甚至無法搭建浮橋,哪怕每艘小漁船都以快要沉了的狀態滿載十五到二十名披甲士兵,一天也就能送幾千明軍過河,三萬以上的明軍理論上沒有個六七天是過不來的。
就算明軍放棄了在丹東搭設的浮橋,後續還有船隻派過來,但幾天內是解決不了大軍渡江的問題的,更彆提後續的輜重,以及戰馬、火炮等等裝備了。
所以,眼下其實是一個戰機。
明軍固然想要抓他們西返的機會,可同樣也把少量明軍喂到了高麗軍的嘴邊。
隻要高麗軍進行急行軍,那麼哪怕到明天,在鴨綠江南岸的明軍也不可能夠一萬人,這不到一萬人,還都是缺乏戰馬和火炮的。
沒有戰馬和火炮的明軍,有什麼好怕的?
就拿宋朝舉例,統計對外戰爭,宋朝確實勝率很高,但是勝率高有個屁用啊?大多數情況下“以步製騎”都是把敵軍擊退,根本無法徹底圍殲,光是賬麵上又打贏了一仗,其實軍隊消耗極大。
而且明軍還沒了火炮支援,鴨綠江這麼寬,火炮是跨射不過來的。
同時,高麗軍在鴨綠江南岸,是有很多戰馬的,甚至還有重騎兵。
如此一來,在這個幾天的窗口期內,高麗軍在鴨綠江南岸野戰,其實有著相當的優勢。
想想看,以重騎兵為先導,衝擊敵軍步兵蝟集的陣型,隨後輕騎兵兩翼散開襲擾,己方重步兵開始帶著步兵集群攻堅,己方還是三倍人數優勢,還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嗎?
至於明軍有什麼底牌,李和想不出來。
或許,明軍也在賭。
但無論如何,戰爭就是賭,眼下戰機稍縱即逝,李和不再猶豫,下令全體開始急行軍。
翌日,鴨綠江東岸,六千明軍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備的營寨,有著部分工事和矮牆以及挖掘出來的壕溝。
而他們的身後,正有船隻不斷地往返運輸著。
之所以明軍隻有六千,是因為明軍並沒有隻顧著運人,而是運了少量的火炮。
至少戰馬,確實沒運多少,隻給斥候運輸了一點。
原因很簡單,騎兵不到一定規模,在正麵戰場是沒有用的。
而隨著目視可見高麗軍的到來,明軍營寨中開始擂鼓。
鼓聲隆隆,震天動地,仿佛要將這寧靜的拂曉撕裂。
明軍早已經埋鍋造飯了,所以此時一陣陣白煙升起,明軍也不慌張......都是百戰精銳了,隻要前頭有正常的警戒以及駐守的部隊,安心乾飯就完事了。
吃飽飯,滾肚溜圓兒,六千明軍將士整備兵器,穿戴甲胄,嚴陣以待。
高麗軍的先鋒部隊,在晨光的照耀下,如同一片鋼鐵洪流一般,到處都閃爍著金屬的冷光,他們開始快速逼近。
全是騎兵,其中不乏披甲騎兵......輕騎兵裡麵最極端的就是無甲騎兵,也就是草原遊牧民,然後就是半甲騎兵,也就是穿個半身皮甲就上了,而最稀罕的,則是穿著包括裙甲在內完整鐵甲的騎兵。
至於具裝甲騎,那就是重騎兵了。
因為蒙古人把高麗當養馬地,所以不僅濟州島上戰馬多,高麗本土戰馬也不少,這些高麗騎兵身穿鎧甲,手持長矛大刀,嗷嗷叫著向明軍示威。
朱雄英站在營寨的高台上,放下了手裡的望遠鏡,目光冷靜。
這一次戰役的指揮權,是他主動請來的。
明軍有完整的營寨,而且雙方都沒有像樣的水師,退路是在的,再加上眼前的六千明軍雖少,卻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且配有少量火炮,足以給予高麗軍重創。
勝算很大,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含金量也不低,朱雄英決心用這場仗來給自己樹立威望。
“傳令,紅衣大炮準備!”朱雄英的聲音不高,卻相當乾脆。
上來就大炮開兮轟他娘!
隨著命令的下達,明軍中的火炮手迅速行動起來,調整炮位,裝填彈藥......射界都已經確定好了,這些高麗騎兵沒挨過火炮的洗禮,密密麻麻站在一起耀武揚威,直接開炮就完事了。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決定戰局走向的關鍵一擊。
“放!”隨著負責火炮明軍軍官的一聲令下,射程最遠的六門紅衣大炮同時轟鳴,炮彈劃破長空,帶著毀滅性的力量直撲高麗軍陣。
開花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硝煙彌漫,高麗軍的先鋒部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甚至,某個炫耀馬技,站在馬上撒尿以示對明軍侮辱的高麗騎兵,直接下半身都炸沒了。
爆炸的餘波尚未平息,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火藥味與血腥氣,高麗軍的先鋒部隊在突如其來的炮火打擊下,陣腳大亂。
馬匹受驚,四處奔逃,踐踏著自己的同伴,而那些還未來得及反應的騎兵,有的被炮彈直接擊中,血肉橫飛,有的則因戰馬失控,摔倒在地,被後續的騎兵踐踏而過,哀鴻遍野。
朱雄英冷靜地觀察著戰場上的變化。
——這僅僅是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隨著第一輪炮擊的結束,他迅速下令:“火炮持續射擊,同時盛庸率領步兵出寨,準備迎敵!”
匆忙建立的營寨並不可靠,死守是沒有前途的。
而且,有一個違背大多數人常識的知識,那就是從古至今,守城或者守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背城寨列陣,以城頭的遠程火力為掩護,背城迎敵,真沒有多少死守的。
盛庸帶領著步兵出去了。
而明軍的火炮並未停歇,第二輪、第三輪炮擊接踵而至,每一發炮彈都像是對高麗軍的宣判,不斷削弱著他們的士氣。
而明軍的步兵,則在火炮的掩護下,迅速出寨,同時調整隊形,拉長了陣型,準備迎接高麗軍的進攻。
他們並不害怕,因為營寨上麵,還有明軍大量的弓弩手,能夠給他們提供保護。
高麗軍主帥李和見狀,臉色鐵青,他萬萬沒想到,明軍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火炮支援,這讓他原本精心策劃的突襲瞬間失去了效用。
然而,作為一軍之主,他深知此時絕不能自亂陣腳,必須迅速做出應對。
“重整隊形,重騎兵衝鋒,輕騎兵兩翼包抄!”
李和的命令通過旗語傳遍全軍。
高麗軍的重騎兵登場了。
作為戰場之王的地位,讓所有人都要為他們的登場而服務,在短暫的混亂後,前麵的輕騎兵開始向兩翼散開重新集結,而重騎兵則利用馬匹的速度與衝擊力,試圖突破明軍的火炮封鎖,直取敵陣。
輕騎兵們整理好了狀態,則迅速分散,意圖從兩翼迂回,切斷明軍的退路。
然而,明軍顯然早有準備。隨著朱雄英的一聲令下,步兵方陣如同銅牆鐵壁一般,穩穩地擋在了高麗軍的衝擊路線上。
他們手持長矛,組成密集的槍林,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衝鋒。
同時,站在營寨上的火銃手和弓弩手也已蓄勢待發,隻待敵軍靠近,便給予致命一擊。
戰場上,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明軍的火炮仍在不斷轟鳴,而高麗軍重騎兵的衝鋒也愈發猛烈。
看起來拿重騎兵去衝寨前的步兵很傻,實際上也是如此,但這時候不是講交換比或者雙方誰更珍貴的時候了。
重騎兵就是李和手裡的錘子,他要第一時間,錘爛明軍的防禦!
麵對高麗軍的凶猛攻勢,明軍並未慌亂,他們依托堅固的營寨和矮牆,利用火銃和弓箭進行還擊。
每一聲銃響、每一箭射出,都伴隨著敵人的倒下。
在盛庸的率領下,出寨的步兵雖然傷亡慘重,但紀律嚴明,配合默契,使得高麗軍的攻勢一再受阻。
但是高麗軍的人太多了,如同密密麻麻的螞蟻群一樣,很快就推到了寨前。
盛庸率領的步兵陣線,不見得能堅持多久,他們後麵雖然還有幾重阻隔,但單憑這些是不夠的,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要靠明軍的軍陣,以及,勇氣!
“第二批準備,迎敵!”朱雄英再次發令。
隨著他的話語落下,張玉率領的步兵方陣緩緩向前推進,長矛如林,步伐堅定有力,他們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隻有對勝利的渴望。
殘酷的攻防戰,開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