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朱雄英連續外出,在陝北考察煤礦情況的時候,打西邊也來了個喇嘛.呃,使團。
來的使團,並非是東察合台汗國派出的,而是更西方的帖木兒汗國。
隨著晨曦初破曉,帖木兒汗國使者阿爾都沙、哈馬力丁與斡魯撒一行人,在河西走廊沿途將領派出的軍隊的“保護”下,來到了西安城。
與其說是保護,倒不如說是監視。
畢竟帖木兒汗國,不管是地緣情況還是統治人種,在任何意義上,都是大明的潛在敵人。
所以,這些使者想要沿途詳細地窺探明軍的寨堡分布以及兵力部署等情況,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過到了西安府,這些人就要移交給陝西方麵了,不然實在是容易起內部糾紛。
在陝西都司派出的士兵的保護下,帖木兒汗國的使團一行人進入了西安城。
西安城城門巍峨,人流如織,各式商鋪沿街而設,叫賣聲此起彼伏,可以說是相當熱鬨。
昨晚下了一場雨,宿雨的痕跡就凝結在這一個又一個的小坑裡,陽光灑在青石板路上,反射出了有些刺眼的光芒。
作為使團正使的阿爾都沙走在隊伍最前,他的目光在旁邊商店琳琅滿目的商品間穿梭,時而駐足。
他轉頭對身旁的哈馬力丁笑道:“這西安城,果真是名不虛傳,如此繁華景象,不輸撒馬爾罕了,隻是不知道這樣的大城,在大明國內有多少個。”
“華夏曆史悠久,以前西安城,就是漢唐時期的長安城,或許我們所處的地方,就是以前大名鼎鼎的西市呢。”
史書記載,唐朝長安城中設有東、西兩市,對稱分布在唐長安城中心大街,也就是號稱“天街”的朱雀大街兩邊。
而西市則是唐長安最為繁華的商業市場,善於經營的胡人聚居在西市周邊,在西市裡經營著諸如珠寶、邸店、西域飲食等多種行業,被泛稱為“西市胡”,這裡也是被外國人最為熟知的華夏名片之一,哪怕如今大唐已經煙消雲散了數百年,像是阿爾都沙這些外國人,一提起長安,還是會本能地想到西市。
畢竟,當年盛唐的時候,西市可真是“車如流水馬如龍”,從服飾衣冠、女子妝粉、美食小吃,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那綿亙幾萬裡,延續數千年的絲綢之路。
自漢朝張騫開辟後,到了唐朝,其起點已轉移到了西市及其附近,當時的長安繁盛至極,已成為世界上唯一人口上百萬的國際化大城,所以,漢朝市場是“人不得顧,車不得旋”,而唐朝比漢朝的市場更繁榮,僅固定的商鋪就有四萬多家,西市以其繁榮的市場體係、堅實的經濟基礎,支撐著當時整個絲綢之路的貿易體係。
隻不過,如今絲綢之路斷絕已久,僅憑著關中地區的貿易量,想要恢複當年大唐西市的繁榮之景,那就是癡心妄想了。
哈馬力丁已經來過一次大明了,這時候他不敢亂說話,但是看著街上的人群,還是覺得大明其實是個令人羨慕的國家。
畢竟,這個國家的百姓並不是被教派所統治的。
而帖木兒汗國,就綠化的非常嚴重了。
沒辦法,蒙古人本來是信長生天的,但問題在於,“入鄉隨俗”這四個字,還是勁兒大。
所以過了一百年,在中亞的蒙古人,就跟著一起綠化了,甚至還突厥化了。
而綠化後的帖木兒汗國,自然就有了很多規矩,其中一些規矩,也不是所有人都非常喜歡的。
或許信這個的,長期在帖木兒汗國生活,倒也沒什麼,但是像是哈馬力丁這些見識過大明等其他國家的人,心裡頭就多少有點難以接受了。
斡魯撒則更加細致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從精致的瓷器到繁複的絲綢,無不讓他讚歎不已。
“大明的手工藝,確實令人歎為觀止。”他邊說邊撫摸著一塊質地細膩的絲綢,眼中滿是讚賞。
沒辦法,絕活,真學不來。
跟著引導的官員,他們穿過熙熙攘攘的市場,步入了一條寬敞的大街。
這條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商鋪與茶館錯落有致,再往前,就是鐘樓。
這裡的人們或悠閒地品茶,或有的沒的在交談,一派悠閒的景象。
如果不是足夠太平,足夠富庶,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景的,這也是使團眾人感受最深的地方撒馬爾罕或許足夠富庶,但是連年的征戰,讓那裡的百姓沒有任何安全感可言,所以,想要有這種承平已久才能養成的悠閒氣氛,是幾乎不可能的。
西安,已經二十年未見兵戈了啊。
除了老一輩的人,還會偶爾念叨一下以前李思齊、張良弼等“關中四將”統治關中的歲月以外,幾乎很少有人還會意識到,這裡曾經經曆過的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
而路過一家酒樓的時候,阿爾都沙提議進去吃飯,本來這是不符合規矩的,但是考慮到他們住的地方也沒有接待外國人的廚師,還是吃這些東西,所以在士兵們的看管下,也就允了,隻不過要吃的快一些不能磨磨蹭蹭。
垂下的食牌上的字眼,有通譯給他們翻譯了一下,所以大略是什麼東西,帖木兒汗國使團成員是能夠看懂的。
使團成員分彆點了自己想吃的東西,酒樓上菜很快,沒多時就都送上來了。
阿爾都沙點的是羊肉泡饃,羊肉煮得很爛,主要由新鮮的羊肉和羊雜碎製作而成,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
阿爾都沙喝了一口,又學著其他人的樣子撕碎了泡饃,頓感回味無窮,而且胃裡很暖和。
其他人吃什麼的都有,反正關中的這些吃食,基本上在大明這個時代都已經定型了,所以跟現代世界吃的也差不多。
阿爾都沙吃的不過癮,又要了一個臘汁肉夾饃,旁邊的通譯告訴他,這種東西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華夏戰國時代,那時稱“寒肉”,唐朝才叫“臘汁肉”,這種肉由三十多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後來有了白吉饃,二者的完美結合直接造就了這款美食。
連炫了羊肉泡饃和肉夾饃,阿爾都沙的肚子已經撐了,他稍微鬆了鬆腰帶,又用手抓了一小塊由糯米、蜜棗、芸豆等物蒸製成的甑糕,這才算罷休。
而得知了這東西是用陶甑做的,使團成員們倒是覺得可以複刻,畢竟帖木兒汗國還是有不少高甜度的乾果的,陶器也不缺。
嗯,可能他們的這個想法,在現代世界叫做切糕.
阿爾都沙不禁感歎道:“大明不僅國力強盛,百姓生活也如此富足安樂,這背後定有非凡的治理之道。”
“嗝”
哈馬力丁意猶未儘地放下了手中的油潑麵,大碗寬麵被他吃的碗都乾淨了,隻能說這種麵食非常對他的口味,上次出使吃過了以後,就一直念念不忘,畢竟誰能拒絕筋道的麵條配上蔥花碎、鹽、花椒粉、辣椒麵,再撒上一大勺滾燙的熱油呢?
為了避免沒人給他捧場,斡魯撒趕緊說道:“此行若能促成絲綢之路重新開放,對於我們來講也是好事。”
隨著日頭漸高,看著身邊的士兵們也有些不耐煩,使團一行人結束了用餐,跟著大明官員的引導,來到了給他們安排的駐地。
駐地雖不奢華,卻也乾淨整潔,足夠他們待著了,也不算怠慢了他們。
吃飽喝足的阿爾都沙坐在桌旁,手捧一杯熱茶,陷入了沉思。
“哈馬力丁、斡魯撒,你們覺得此行如何?”他輕聲問道。
哈馬力丁放下手中正在記筆記的筆,認真回答:“大明比上次來的時候,更強大了。”
斡魯撒也點了點頭:“沒錯。”
“這便是大明的心臟地帶之一,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文化繁榮,商貿發達,今日所見,不過冰山一角罷了。”
使者們心中對大明的敬畏之情又多了幾分,能夠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條,國力之強盛可見一斑。
而對於帖木兒汗國來講,如果想要進攻大明,就必須要進攻西域繼而通過河西走廊,可即便能如同當年蒙古滅西夏一般,啃下河西走廊一連串的堅固據點,關中前麵依舊有著隴山防線的阻擋。
很顯而易見的一件事是,如果無法拿下關中,單靠隴西以及更西部的區域,大軍哪怕屯田或者放牧,依舊是無法長久駐留的,必定會因為缺糧而崩潰。
可關中,真的不好打。
征服過這裡的蒙古人的各種典籍和筆記,撒馬爾罕同樣也有一部分,因此對應大明國內的地理情況,他們是知道的。
關中是一個封閉的地理單元,即便打下了關中,南麵的漢中和巴蜀,進攻難度更是地獄級彆,而東麵的山西和河南,可以憑借黃河潼關作為防線不要小瞧這道防線,天下無敵的蒙古人,在金朝的“關河防線”麵前,可是頭破血流了無數次,最後還是借道南宋繞後,才得以成功。
而很快,朱雄英也得知了帖木兒汗國使團到來的消息。
“他們來乾嘛?”
解縉想了想,答道:“殿下,帖木兒汗國使團的到來,其意圖或許並不單一一來,他們或許是想探明我大明的虛實,畢竟帖木兒汗國近年來在擴張迅速,對周邊國家的動向自然格外關注;二來,或許他們也有意與大明建立某種程度的聯係,無論是商貿往來還是政治上的聯盟,都有可能成為他們此行的目的之一。”
“經濟上麵的可能多一些,現在隨著大明拿下了哈密城,商人往來還是不少的,絲綢之路的逐漸複蘇,或許讓帖木兒汗國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希望通過與大明的合作,重振這條貿易路線。”
夏原吉從經濟角度考慮:“若帖木兒汗國真有意重啟絲綢之路,這對我大明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可借此機會,擴大與西域乃至河中地區的貿易往來,促進關中的經濟繁榮起來。”
這時,鐵鉉上前說道:“殿下,臣以為,我們應派遣錦衣衛,全程陪同使團,既要確保他們的安全,也要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以防不測。”
嗯,老司法了。
其他的就沒什麼了,練子寧和胡儼,主要考慮的就是禮儀上麵的事情。
聽他們一一說完,朱雄英微微頷首,心中盤算著應對之策。
“所言都不差,但無論他們的來意如何,我們都需以禮相待,展現我大明的大國風範,不過也要小心提防,確保機密不被泄露。”
像是鋼筋混凝土城牆這種,示威的效果,大於泄密本身。
畢竟明擺著告訴你我用這種材料修築的城牆,你基本不可能打破,圍城就要付出極大代價,那麼能極大概率降低對方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效果是比等對方遠道而來再讓他們從實戰中得知城牆的堅固度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