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1 / 2)

京城內,乾清宮的琉璃瓦在夕陽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輝。

今天朱元璋回來的很早,他手中緊握著朱雄英從開封發來的電報,電文中詳細闡述了朱雄英對治理黃河的整體思路。

朱雄英是連夜撰寫了一份詳細的治理黃河方案,不僅包括了當前加固堤防的具體措施,還規劃了未來引入水泥、實施“束水衝沙法”等長遠計劃。

隻有從根本上解決黃河問題,才能確保開封乃至整個中原地區的長治久安。

“上遊植樹,中遊束水,下遊改道。”

這些文字,在朱元璋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元朝亡於修黃河啊!

脫脫當然是個救時宰相,可惜,這黃河要是不修,像是之前元朝的那些昏君們一樣,紅巾軍大起義,是不會來的這麼早的。

畢竟能出現“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前提,是有近百萬的民夫被聚集在一起,這些民夫早就對元朝的殘暴統治心存不滿,聚在一起不僅給了互相熟悉的機會,而且也給大規模起義創造了溫床。

所以,修黃河這件事情,絕不是那麼容易的。

黃河誰不想修?從宋朝到金朝到元朝,直到如今的大明,沒有哪個皇帝真的不想修黃河。

但問題在於,修黃河一旦沒修明白,很容易就會釀成大規模的民變,而修明白了,堤壩也不見得能夠保持多久,說不定過去幾年,就又決堤了修黃河不是一次性買賣,而是需要永無止境地進行維護的,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持續投入。

所以麵對這個選擇題,絕大多數皇帝都選擇了擺爛,而沒選擇擺爛的幾個,說實話也沒修明白就是了。

當然了,也有更畜生的,那就是杜充和後來的女真人。

建炎二年冬,東京留守杜充在滑縣上流的李固渡以西掘開黃河大堤,黃河決口,河水東流,經滑縣南,濮陽、東明之間,再東經、鄄城、巨野、嘉祥、金鄉一帶彙入泗水,經泗水南流,奪淮河注入黃海。

所謂“決黃河入淮,以阻金兵”的效果沒見到,金人鐵蹄照舊南下,但釀下數百年禍根的效果倒是見到了,此後數十年間,因為黃河始終處於金朝和南宋的交戰區中間,所以也沒人管,或決或塞,遷徙不定,遷徙的範圍,主要在今豫北、魯西南和豫東地區嗎,而此次決河改道,使黃河由合禦河入海一變而為合泗入淮,長時期由淮河入海。

就這麼著,黃河在基本上沒人管的情況下,蔓延到了淮河流域並“定居”了下來。

可想要綜合治理黃河,談何容易呢?

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使用不知道噸水泥,才能重新修建用以束水衝沙的黃河中遊堤壩係統,這個就不說了。

外科手術式地把黃河和淮河分開,改變黃河下遊“奪淮入海”情況的浩大工程,也不說了。

就單單說一件事,黃河上遊的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大本營,陝西和山西兩地在黃河兩岸約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黃河粗沙的主要出產地。

而之所以會有黃土高原,歸根結底也是上中遊的植被不斷遭到破壞,在戰國以前,山陝峽穀和涇渭北洛河上遊處於遊牧射獵時代,原始植被基本良好,黃河下遊的決徙也就比較少;而到了漢武帝時,徙民戍邊,山陝峽穀和涇渭北洛河上遊地區的人口迅速猛增,史書中所謂“六郡良家子”中的六郡便是天水郡、隴西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和西河郡的總稱。其中,天水、隴西、安定和北地四郡屬於涼州,上郡和西河郡屬於並州,基本上全是黃河流經地區,而之所以要選這些良家子來當兵,就是因為這些地方被拓荒了,剽悍善戰的人口較多,而這也意味著本就脆弱的自然地理環境被進一步破壞;而到了隋唐時期,整個帝國的重心都押在關中,陝北高原僅存的一些樹林也被砍伐開拓成了耕地,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溝壑不斷蔓延,由此以前根本沒多少裸露黃土的地方,才形成了黃土高原而長期水土流失的結果,就是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千溝萬壑,耕地越來越少,土地肥力減退,農民越來越窮,農民越窮,又越開荒,形成“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

現在跟隋唐時期相比,其實水土流失反而是有改善的,之所以有改善,是因為宋朝做出了突出貢獻,之所以宋朝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因為宋朝把河套和山西北部都丟了.遊牧民族不耕地隻放牧,放牧就需要草,黃河“幾”字型北部的水土,因此得以恢複的不錯。

而到了蒙古人統治時期更是如此,因此現在大明在黃河中上遊不僅北方沒什麼部落在遊牧,而且陝北高原的北方以及更北方的河套地區,漢人居民也寥寥無幾。

所以,關鍵的問題其實還是在於關中和陝北地區的燃料問題,隻要讓關中和陝北的百姓不再砍伐樹木當柴火,那麼再搞一搞植樹造林,中上遊的水土是不難恢複的。

這裡麵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怎麼才能讓關中和陝北的百姓不再砍伐樹木當柴火?

畢竟百姓也要生活的嘛,沒有柴火怎麼做飯,怎麼取暖?這是維持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而朱雄英也提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煤炭。

陝西和山西,都有大量的煤炭資源尚未大規模開采。

煤炭確實不會造成水土流失,但會造成空氣汙染反正兩害相權取其輕吧,現在還汙染得起,但重修黃河確實是未來幾十年內必須要做的事情,是長期國策。

畢竟如果對於黃河還是擺爛的態度的話,那麼中原和江淮地區的經濟,肯定是跟不上的,到時候南北割裂會更加嚴重。

道理很簡單.年年黃河泛濫,搞什麼農業或者工業有用?大水一來,什麼都白費了。

“希望用煤炭代替木頭的辦法有效吧。”

在那麼一瞬間,朱元璋仿佛已經預見到了黃河安瀾、百姓安居樂業的未來景象。

不過,朱元璋不是一個沉浸在未來美好幻想中的樂觀主義者,他輕輕將電報置於禦案之上,目光在字裡行間細細品味,心中更多的是對大孫成長速度的欣慰。

這些東西,本可以不提的。

畢竟,提出問題,你就得同樣提出解決辦法。

而這裡麵的東西,不僅僅是治理黃河的策略,更是朱雄英心係蒼生、勇於擔當的體現。

這孩子,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正一步步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麵的國之棟梁。

想到此處,朱元璋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這時,馬皇後輕步走進殿來,手中端著一盤點心,不算精致,但是她帶著宮女們做的。

“陛下,歇歇吧,英兒可有好消息?”她將點心放在桌邊,輕聲說道。

朱元璋抬頭望向馬皇後,眼中閃過一絲溫暖。

“英兒在鳳陽和開封都做得很好,你看,這治理黃河的思路,詳儘而周密,既有眼前之急,又有長遠之計。”

馬皇後接過信,仔細閱讀起來,臉上漸漸浮現出欣慰之色。“陛下,英兒真是長大了,這信中提到在開封弄得的‘以工代賑’,既解決了人力問題,又兼顧了民生,實乃一舉兩得之策。還有他提到的‘束水衝沙法’,雖不懂水利,但聽這名字,便知是個了不起的法子。”

朱元璋點頭讚同,說道:“妹子所言極是,英兒不僅繼承了咱的堅韌果斷,更有他自己的智慧,而且他懂得體恤民情,知道百姓之苦,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而在開封,正當朱雄英沉浸在深思之中,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寧靜。

一名錦衣衛快馬疾馳而來,手中緊握著一封電報,神色緊張地遞到朱雄英麵前。

“殿下!”

朱雄英接過電報,迅速瀏覽其內容,眉頭漸漸舒展。

電報中,不僅傳來了朱元璋和馬皇後對他在開封所作所為的肯定和讚許,還附帶了朝廷對於進一步治理黃河的初步規劃與資金支持的承諾,這無疑是給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畢竟,沒錢啥都乾不了。

而把計劃書寫的漂亮,目的就是為了爭取經費。

當然了.整體治理黃河根本不是現在的大明所能承擔得起的,因此隻能先進行幾個比較容易的步驟。

比如關中地區的煤炭燃料推廣,比如從洛陽到開封段的堤壩加固。

而僅僅加固數百裡地區的堤壩,花費是可以承受的,而這裡麵開封已經加固過一次了,整體工作量就更少,主要是需要在開封這邊建一個水泥廠,然後用混凝土修築堤壩,這樣的話更結實,畢竟在開封地區石頭還是比較少的,而夯土堤壩根本不可能阻擋黃河多久,所以在外側修堤壩,用混凝土就不錯。

朱雄英也對身旁跟隨他一同巡視的官員們宣布了這一消息。

解縉、夏原吉等官員們聞言,無不麵露喜色.隻有朝廷的支持,治理黃河的行動才能事半功倍,不然單靠開封府地方,最多能做的,也就是加固堤壩這種事情,範圍再大就超出能力了。

而電報裡的其他內容,就是馬皇後則關切地詢問朱雄英的身體狀況,叮囑他務必保重身體。

接下來,朱雄英一行人,由開封向西,經過洛陽、潼關、華縣,進入了西安。

由於是分段旅途,所以把漫長的旅途拆分成“京城鳳陽”、“鳳陽開封”、“開封西安”,每一段的旅途都不算遙遠。

朱雄英一行人經過多日的跋涉,終於踏入了這座古都,心中不免生出幾分感慨。

在西安府稍作休整後,朱雄英決定去見觀音奴。

在大明現在的環境下,觀音奴依舊是他很重要的政治盟友,如今已經一年多沒見了,不管是出於對西安的影響,還是什麼其他因素,都該見上一見。

觀音奴約見他的居所位於西安府內一處幽靜的庭院中,四周被翠竹環繞,顯得格外清幽雅致。

朱雄英在侍女的引領下,穿過曲折的回廊,來到了觀音奴的住處。

一踏入屋內,一股淡淡的焚香撲鼻而來,與上次在華清宮的硫磺熱氣截然不同,這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和而寧靜。

觀音奴正坐在窗邊的案幾旁,手執一卷古籍,專注地閱讀著,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她身上,為她平添了幾分溫婉.雖然她並不是一個能跟溫婉沾上邊的女人。

朱雄英輕輕咳嗽一聲,打破了室內的寧靜。

觀音奴抬頭,目光與朱雄英交彙,睫毛顫了顫。

“你終於來了。”

觀音奴輕輕放下手中的古籍,書頁間夾著的書簽悄然滑落,落在案幾上,發出細微的聲響。

她站起身,迎向朱雄英:“一年未見,可還好?”

“一切安好,隻是心中掛念之事甚多。”

朱雄英回答道,他的目光掃過屋內的陳設,最終落在了觀音奴的臉上,似乎覺得這樣盯著對方不太禮貌,目光便垂落了下去,裙下是露出羅襪上白皙的腳踝。

朱雄英也不太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許是上次華清池裡發生的那一幕,或許是些什麼其他的,總之在這一刻,他似乎有了一些反應。

朱雄英意識到自己目光的遊離,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懊惱,連忙收斂心神,努力讓自己的表情恢複自然。

他輕咳一聲,試圖掩飾那份突如其來的不自在,同時暗暗責備自己,怎能在這樣的場合下分心。

觀音奴似乎並未察覺到朱雄英的微妙變化,又或者她早已習慣了男人在她麵前的種種失態,隻是淡然一笑。

她輕輕移步,走到朱雄英身邊,自然而然地接過侍女遞來的茶盞,遞到朱雄英手中。

“來,先喝杯茶,解解乏。”

朱雄英接過茶盞,指尖不經意間觸碰到觀音奴的指尖,一股微妙的電流讓他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顫。

他連忙低下頭,小口抿著茶水,讓那淡淡的茶香在舌尖緩緩綻放,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

“不對勁”

天下第一美人固然誘人心魄,可自己的反應還是有些不對勁,怎麼比上次還不如?

朱雄英努力想要讓自己鎮定下來,找了個話題:“改封的事情,你有什麼看法?”

“奴家能有什麼看法?”觀音奴幽幽地說著,隨後一起飲了杯茶。

茶?

焚香的味道讓朱雄英的腦袋有些昏沉,這時候似乎閃過了一激靈。

但對麵的觀音奴,此時臉龐已經浮上了不正常的緋紅,穿著白色羅襪的小腿搭在了他的膝上。

“觀音奴,你想乾什麼?”

“我想要保命。”

觀音奴咬著嘴唇,咬出了一抹紅印:“若是真改封,我生不如死倒算了,我的那些族人該怎麼辦?”

“你不必如此。”朱雄英的呼吸有些粗重。

“我必須如此。”

觀音奴揮了揮手,侍女拉上了帷帳。

帷帳輕垂,將外界的光線與喧囂隔絕開來,屋內僅餘幾縷光線透過縫隙,斑駁地照在地板上,為這靜謐的空間添上一抹曖昧的色彩。


最新小说: 冤種全家聽我心聲後,全員黑化 仙子不興煮,得用黑鼎涮 最強升級係統 太清傳人 穿越異界練小號 前世害我家破人亡?重生後我殺瘋了 沈少,你前妻又在打臉別人了 我的姑母是馬皇後 傅太太勇闖娛樂圈 暗夜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