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1 / 2)

隨著雞翎關的攻克,東路明軍的士氣達到了頂峰。

朱雄英和同伴們站在關城之上,眺望著富良江的方向。

這是他在這個世界參與的第一場戰爭,戰爭以極為殘忍的方式,將鐵與血展露在了他的麵前。

撫摸著關牆崩斷的箭垛,看著上麵的斑斑血漬,朱雄英的腦海裡卻莫名地閃過了一個念頭——火器真是一個“善良”的發明,在遠距離就能射殺敵人,不用讓操縱火器的士兵感受到冷兵器戰爭肉搏的痛苦。

實際上,在朱雄英看來,大明現在裝備的這些火炮,哪怕是所謂的“新式火炮”,其實也已經比較落後了,按照他的設想,最起碼大明的火器,要先發展到拿破侖時代的那種水平。

當然,這裡不隻是單純的火器,而是與之配套的整個工業水平。

因為對於總數二百多萬人的明軍來講,單獨送來一些先進武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大明既無法製造出與之配套的零部件來維修,也無法生產需要大量消耗的彈藥出來,而且,明軍的運力也跟不上。

要知道,像是這種二十多萬人參與的大規模戰役,哪怕明軍的火炮裝備比例其實已經非常非常低了,但每天消耗的彈藥,依舊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萬兩黃金裡有九千兩花在了炮彈上。

所以,火器化率的提高,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武器本身,還有配套的工業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

就算現在給明軍一堆現代火炮,巨量消耗的炮彈從哪來?搞這些東西不說難如登天也差不多了,或許在國外方便一點,但蟲洞畢竟是在國內,基本上是沒辦法運輸的。

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到下次時空蟲洞開啟以後,還是搞點近代火器的配套生產設備比較好。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兩邊時間流速不同,對於大明這邊過去了將近一年,朱雄英都已經站穩腳跟並且參與到曆史大事件中了,但其實對於現代世界來講,也隻是不到一個樣而已,而且即便是那頭收到了朱雄英的請求,去收集物資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大明的發展也確實急不得。

一切都有慢慢來的時間,正因如此,朱雄英並沒有急著在這場戰爭中去急功近利地表現什麼,而是用自己的節奏不斷地熟悉戰爭、了解戰爭,明白戰爭中發生的這些事情,跟書上和文報上的記載究竟有什麼差彆,明白將領和士兵,在戰爭中考慮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實際上,隨著雞翎關的攻克,東西兩路軍開始向富良江方向靠攏合兵一處,整個安南的戰局,也已經在聯軍崩潰後的反轉中,再次反轉了過來。

不過這種大方向的局勢,卻並非是很多基層的明軍士兵和軍官們考慮的事情,士兵們根據上級層層轉達的命令,開始了他們的行動。

一部分人留下來將雞翎關建成後勤基地,並且修補城牆以備日後戰局不利之用。

剩下的軍隊則按照戰損程度開始分批休整,而大量狀態比較好並沒有在攻城中傷筋動骨的部隊,則繼續向前。

雞翎關到富良江的路不好走,不過也不是沒有路,朱雄英跟著炮手們一起用騾馬牽引著火炮好在不需要他們扛在肩膀上,實際上也確實扛不動,這玩意太沉了,要是人力來抗,抗不了多遠就得趴下,主要還是得靠騾馬帶動輪子走。

但也有人抗的時候,隨著隊伍緩緩行進,朱雄英和同行的炮手們汗流浹背,腳下的土地雖不再泥濘,但崎嶇不平的山路卻使得行進速度大打折扣,每當騾馬不堪重負時,他們便不得不眾人合力,肩扛手提,一步步挪動這沉重的家夥。

過程很痛苦,但值得慶幸的一點,是往南到富良江沿岸就不是煙瘴區了。

途中,士兵們偶爾也會得到休息的機會,通常都會找處樹蔭清掃乾淨毒蟲後歇息片刻。

明軍的炮手,除了來自幼軍的這批少年,同時也有其他地方的,短暫的休息時間裡,來自天南海北的炮手們會互相打趣。

他們用家鄉話聊著天,話題從家鄉的趣事到戰場的傳聞,再到對家人的思念,不一而足。

“聽說富良江那邊‘風景如畫’,等打完了仗,咱們可得好好逛逛。”一個身材魁梧的炮手擦著汗,咧嘴笑道。

看他擠眉弄眼的樣子,就知道他說的風景如畫,自然不是字麵意思。

“得了吧,就你這模樣,彆嚇到人家姑娘才是。”旁邊一個瘦小的炮手打趣道,引來一陣哄笑。

朱雄英等人,這時候也從後麵追了上來,來到此地歇息,蹲在樹下加入了他們的聊天,雖然他的年紀不大,但憑借著遠超這個時代普通人的知識,很快便與這些老炮手們打成了一片。

“兄弟年紀雖小,但見識不凡啊。”魁梧的炮手稱讚道。

朱雄英謙虛地擺擺手,道:“哪裡哪裡,都是書上看到的。”

正說著,前方傳來號令,隊伍即將繼續行進。

炮手們紛紛起身,整理裝備,準備再次上路,萍水相逢的炮手們,並沒有意識到朱雄英的身份,畢竟朱雄英已經成年了,身材又高大,跟他們聽聞的印象裡的那些還沒長大成人的皇孫實在是不相符,再加上臉龐有些黑,筋骨肌肉也跟其他當兵的一樣,就更沒往其他地方想了。

實際上,在戰爭中,底層士兵們獲知的信息都是極為有限的,每個人能知道的,可能基本上就是自己所屬百戶裡發生的事情就了不起了,而對於此外更多的事情,譬如千戶官長什麼樣子,指揮使叫什麼名字,以及更上層的八卦,就基本上一無所知了,可能知道的最多,也就是個孤零零的名字,根本和人對不上號。

而且軍隊裡為了防止軍心動搖,一般來講,都是禁止討論這些有的沒的事情的。

朱雄英帶領的小旗,也繼續開始行軍,心中卻對即將到來的富良江之戰充滿了期待.想想看,數十萬大軍過江,是個什麼宏偉場景?

隨著隊伍的行進,富良江逐漸映入眼簾,江水滔滔,波光粼粼,仿佛一條銀色的巨龍橫臥在前方。

朱雄英站在高處遠眺,隻見對岸的諒山巍然聳立,如同安南軍的天然屏障,阻擋著明軍的步伐。

“看來,這場仗不好打啊。”朱雄英心中暗自思忖。

諒山作為天然要塞,阻擋著明軍的南下之路,而在諒山上麵,就是安南軍富良江防線的中樞,也就是多邦城。

整個富良江防線,都是以諒山為核心構建的,諒山以北,是層巒起伏、叢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諒山以南,是稻田縱橫、水網密布的北部平原,而這個地方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王城升龍府的屏障門戶。

而諒山也不是一個光禿禿的山,它的周圍被扣馬山、巴外山等山嶺及一係列高地所環抱,地形十分險峻,如果要在此地用兵,諒山正是鎖鑰之地,守住它,可將來敵擋在越北山地;拿下它,便一馬平川,直取升龍府。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處是必經之地,可以說拿下了諒山製高點,整個富良江防線都將一覽無餘,大炮架在上麵,明軍可以無壓力渡河。

反之,如果多邦城能像南宋的釣魚城一樣釘在那裡,那麼整條富良江防線都是沒辦法攻破的。

平原野戰,安南軍絕不是明軍的對手,失去了最前線的關隘以後,富良江防線,就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心理底線了,富良江防線守不住,仗就不用打了。

曹國公李文忠作為統籌征安南全局的統帥,此刻正忙碌於各路大軍的調度與協調之中,他深知東路軍雖然取得了雞翎關的勝利,但西路軍的進軍同樣關鍵,從西邊是沒有可以供大軍渡河的渡口的,基本沒辦法出奇兵,而從西向東到諒山的路又實在難走,因此,西路軍雖然先一步攻破了仙遊關,可從北岸向東抵達諒山的時間,反而比東路軍要晚,而兩路大軍隻有合兵一處,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徹底擊潰安南軍的抵抗。

攻克雞翎關的總攻是顧成所帶領貴州兵的功勞,但此前的傷亡,都是廣西都指揮使司付出的,所以留守雞翎關協調後勤的是顧成,而李文忠也沒有著急進軍,而是就這麼在富良江北岸開始紮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量的物資和兵力源源不斷地從後方運來,為接下來的南下作戰做好了充分準備,而西路軍也在沐英的調度下,逐漸靠攏,完成了對諒山的包圍。

對麵的安南軍,負責防守富良江防線的,是胡季犛的長子胡元澄,除了他以外,還有車騎將軍範可永、輕車將軍胡烈、破虜將軍潘麻休等將領,都是親附於胡季犛的胡氏宗族或是親信。

此時,麵臨明軍的大軍壓境,兵力和戰鬥力都處於劣勢的胡元澄,也是緊急召開了會議。

胡元澄坐在議事廳的主位上,麵色凝重,目光掃過下方的將領們,眾將均是一臉嚴肅,氣氛緊張。

“明軍來勢洶洶。”胡元澄直言道:“諸位將軍,明軍此時士氣正盛,接下來必將全力南下,富良江防線是通往升龍府的必經之路,當年宋李熙寧之役的故事,想來大家都清楚。”

胡元澄這裡提到的“宋李熙寧之役”,是北宋和安南的李朝之間在富良江發生的一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在華夏的曆史上毫無名氣,但對於安南人來講,那就是僅次於蒙古入侵的大戰了,屬於是曆史上難得的大戰,因此基本上每個稍有見識的安南人,都知道這件事情。

而這次戰役,其實是安南李朝對北宋廣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對李朝的反擊戰爭,三百多年前,北宋熙寧八年,李朝發動了侵宋戰爭,由大將李常傑領兵,攻破北宋欽州、廉州、邕州等地,在三州屠殺並俘擄民眾而回。

隨後鐵血大宋這次不是辱宋,是真的鐵血了一回,北宋並沒有獻上歲幣,畢竟打不過大遼和西夏還打不過你安南了?北宋君臣上下一心,調撥兵馬囤積物資,於次年,也就是熙寧九年就打了回去,並且充分發揚了“得道多助”的精神,聯合了占城、真臘等國。


最新小说: 冤種全家聽我心聲後,全員黑化 仙子不興煮,得用黑鼎涮 最強升級係統 太清傳人 穿越異界練小號 前世害我家破人亡?重生後我殺瘋了 沈少,你前妻又在打臉別人了 我的姑母是馬皇後 傅太太勇闖娛樂圈 暗夜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