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覺得他做了一筆不錯的買賣,這些可以淘汰的老舊火炮賣上了高價,至於能不能保衛東察合台汗國的安全,他並沒有抱以期望,或許嚇唬嚇唬人可以,真想要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很難。
不管是大明還是帖木兒汗國,如果真的想不計代價覆滅東察合台汗國的話,這些老舊火炮肯定是攔不住的,有句老話叫“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其實脫離原文從另一種角度來理解,那就是在絕對的國力差距麵前,任何天塹都不能起到作用,譬如曆代王朝統一戰爭,沒見過哪次長江真能攔得住北方的敵人了,亦或者說,在數十萬軍隊麵前,哪還有什麼所謂不可逾越的大山大河呢?
所以,更多地是賣給東察合台汗國一個心理安慰。
那麼對於大明來講,如果以後真的想要征服西域,這些火炮會成為明軍的阻礙嗎?
也很難,征服西域的最大阻礙不是東察合台汗國和西域的諸多勢力本身,而是明軍投送兵力和補給的能力,明軍現在攻城手段多樣,新式火炮在質量、射程、機動上更是輾軋這些老式火炮,所以談不上會養虎為患。
總之這次的軍售,主要是為了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順帶給東察合台汗國一些保衛自身的信心,處理掉明軍淘汰的庫存。
至於鋼筋水泥城牆的事情,朱雄英說的清楚,這東西是大明要自己用來修築北部防線的,因此東察合台汗國的使者們都很知趣,知道大明不可能給他們這種技術,所以連問都沒問。
而且,聞弦而知雅意,這話不僅僅是說給東察合台汗國說的,東察合台汗國內部一定是有親帖木兒的勢力,因此也是借由其口,讓帖木兒知道大明的防禦水平,這樣雙管齊下,既然帖木兒考慮到大明的防禦能力,又讓其知道明軍的強大,帖木兒自然會做出理智的選擇。
朱雄英回到了宮中,可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朱元璋並不在宮中,於是他又去了文華殿。
“李成桂好大的膽子!”
一靠近文華殿的殿門,朱雄英就聽到了朱標罕見的在發火。
朱標是一個情緒非常穩定的人,如果不是遇到了確實很讓人生氣的事情,那麼朱標多半是不會發火的。
見朱雄英來了,前兵部尚書,現太子少保唐鐸對著朱標拱了拱手告退,朱標麵色稍霽把剛摔在地上的文書撿起來塞回了桌上。
“英兒今天可還順利?”
“順利。”朱雄英瞥了眼桌子,“父親何故大動肝火?”
朱標猶豫了刹那,還是抽出奏章遞給他:“高麗的事情,鄭夢周送來的。”
鄭夢周,如今的高麗宰相,狀元出身,亦是高麗的儒學宗師,將從元朝傳入高麗的程朱理學發揚光大,被譽為“高麗理學之祖”,其思想脈絡為朝鮮士林派所傳承數百年,是士林派鼻祖,影響極為深遠。
鄭夢周六次奉旨出使大明,三次到達京城朝見,為大明和高麗之間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高麗內部,鄭夢周作為傳統“事大主義”的外交政策奉行者,極力推崇大明的典章製度,正是在鄭夢周及其黨羽的作用下,原本穿元朝官服的高麗百官改換大明官服,實現了衣冠正朔。
而大明和高麗之間的外交關係,說起來也是紛繁複雜高麗在元朝統治時期,雖然還有國王,但在行政層級上是作為元朝的征東行省存在的,在理論上不是一個獨立國家,呃,不過高麗王國並沒有因征東行省的設立而消失,行省丞相由高麗國王兼任,自辟官屬且財賦不需要上繳,相當於“一個班子兩套牌子”,因此征東行省僅在名義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轄,實際上由於曆史上高麗國祚悠長,而且蒙古人的統治並沒有改變高麗內部的社會結構,還是高麗王國的延續。
在洪武五年之前,大明和高麗的關係很好,這是因為在元末的時候高麗的恭湣王利用紅巾軍大起義,鏟除了國內的親元派,廢征東行省理問所,攻陷了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重新宣布獨立不過元朝被紅巾軍折騰的元氣大傷,高麗也沒好到哪去,北伐的紅巾軍雖然沒把元朝覆滅,但是東入遼東後卻差點把高麗給滅了,逼得恭湣王從開京出逃,等到大明把元朝給趕回草原上以後,恭湣王便果斷棄元歸明,接受明朝冊封使用洪武年號,成為明朝的屬國。
而從洪武五年開始,大明和高麗的關係開始變差了,這是由於北元尚占據著遼東和草原,大明與高麗之間沒有直接的陸地聯係,再加上傾向於大明的恭湣王遇弑,在其遇弑後,高麗內部以世家大族為主的親元派和新興士大夫為主的親明派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鄭夢周作為親明派的領袖堅持對明事大,反對通使北元,推動高麗朝廷遣使赴明告哀,又拒絕迎北元使及在高麗百官上北元書簽名,由此得罪了權臣李仁任,鄭夢周因而被流放,而繼任的新王王禑在李仁任的輔佐下,恢複了對北元的宗藩關係。
朱標大概給他講了講大明和高麗關係的演進過程,大約是講累了,喝了口水。
“那現在為何鄭夢周要來信求援?李成桂又是怎麼回事?”
對於高麗國內的政治演進和鬥爭,朱雄英確實是知之甚少,朱標的言語很有條理,幾段話就給他講清楚了,但也僅限於洪武五年前後發生的故事,從洪武五年到現在,卻並沒有說。
“鄭夢周和李成桂本是同盟,是一起反對新王王禑同北元結成宗藩關係的,並且兩人經常搭檔出征兩年的時候因為在遼東剿滅女真人的事情,咱們順手把偷偷拓展邊界的高麗人也給打了,當時王禑決定出兵進攻遼東,任用的就是李成桂作為主帥,而李成桂行軍至鴨綠江中威化島時抗命回師,攻入開京廢了王禑,李成桂與鄭夢周一起擁立高麗神宗七世孫王瑤繼位,是為恭讓王,一文一武共同掌控了高麗的朝政。”
實際上,受到程朱理學影響的高麗新興士大夫是反對兩端外交,根據“事大主義”主張一心事明的,對內這些“親明派”則是批判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並,主張實行田製改革廢除私田、農莊。
而新興士大夫作為不容忽視的政治勢力,又跟在高麗軍界內部,在同北元和倭寇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名將李成桂相結合,二者聯手,才逐漸形成能夠左右高麗國運的聯盟。
但如今掌權了,李成桂手裡有兵,卻是不願意跟鄭夢周一起分享權力,逐漸有了黃袍加身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