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夜。
中秋節宮宴後。
晏存被皇帝叫走,接到密令,督查近年來所有經二皇子手的案件。
晏存沒問緣由。
目前,他是皇帝的人,皇帝讓他乾啥他乾啥。
多說多錯。
即便不問,他也知道原因。
太子李世淼愛戴百姓,半月前於東宮遭遇刺殺,皇帝懷疑是老二想取而代之。
老大李世淼心性柔軟,非常善良,而且考慮事情比較周到。
隻是……若以帝王的標準來看,心腸過於柔軟。
老二李世森做事隻求結果,不拘手段。
大臣與百姓對他的評價都是冷酷無情。
這二人年紀相仿,俱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最近經常一起學習做事。
隻是老二爭強好勝,總暗暗與太子較勁。
平日裡相互攀比就罷了,竟然連賑災的糧款都膽敢動手腳。
二皇子著實是有些狂妄了。
皇帝認為得敲打敲打。
順便例行考驗一下晏存。
晏存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將這事兒辦得漂漂亮亮。
提出符合皇帝心意的懲罰,並替皇帝背了鍋。
二皇子喜歡斂財,他便罰了二皇子手中的錢。
大皇子喜好體察民情,他便提倡禁大皇子的足,以硬其心腸。
將對二皇子的督查結果上報皇帝之時,他一並交給皇帝一樣東西。
“皇上,臣行督查職責,於二皇子府上發現一則陳年舊信。寫信人身份敏感,微臣以為,此事大有蹊蹺,便擅作主張,以公務之由將信帶了回來。”
那信是晏存自己寫的,而且還故意做舊。
就為了能確保誤導皇帝的想法,讓皇帝誤以為他家二皇子和前朝國公府的人有關聯。
皇帝拆開那封,看了良久。
得知晏存並沒有看裡麵的內容,他便讓晏存當做什麼都沒有看到。
信中提到的那些東西,真假摻半。
老二恐怕是被人給利用了。
前朝國公府的事,皇帝知道實情。
關於國公府的覆滅,他是見死不救還從中分了一杯羹的那批人。
那杯羹,成為他坐上龍椅的關鍵。
晏存的身份,他也知道。
隻是沒有明說罷了。
恰好,這是一個機會。
在皇帝看來,這是一個考驗晏存的機會。
由此,晏存又被老皇帝委以重任,讓他去查多年前豔家的事情。
皇帝當時的表情,和平時沒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