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公元187年冬—公元226年6月29日,男。三國時期魏國君主、文學家。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魏武帝曹操次子。東漢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太子。延康元年(),曹操死,繼位為丞相、魏王。當年十月,迫漢帝禪位,自立為帝,國號魏,改元黃初,將都城由許昌遷至洛陽。在位七年。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與西漢用宦者充任中書不同。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在他統治之初,三公希預朝政。
廢除東漢以來災異歸過三公的舊習。鑒於東漢母後乾政和外戚之禍,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丕少時好弓馬,誦詩、論。及長,熟讀《五經》、《四書》、《史記》、《漢書》;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他生於戰亂年代,青年時便隨軍作戰。建安16年(公元211年),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22年(公元217年),被曹操立為嗣。曹操死後,丕襲魏王、丞相。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為魏文帝,都洛陽。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複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早年經曆
漢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曹丕生於譙。曹丕聰穎的天資和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曆《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教曹丕學射箭。曹丕六歲時學會了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騎馬,曹丕八歲時學會。曹丕十歲開始就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煉了他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隨著他年齡與閱曆的不斷成長,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納袁熙之妻甄氏。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帶著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墳墓。事畢,曹丕等乘馬遊觀,經過東園,循著渦河,穿過高林,駐馬書鞭,寫下《臨渦賦》。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丕帶著其子曹叡和東鄉公主,隨曹操東征孫權。
奪嫡之爭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給環夫人所生的曹衝。曹衝字倉舒,是個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他不僅聰慧過人,並且天性仁厚愛人,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為此,他深得曹操的寵愛。可惜天不福曹氏,這樣一個寧馨兒卻在十三歲時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然而,多才多藝的曹丕之後又出了一個曹植,其風流文采竟然更勝乃兄,深受曹操寵愛。於是就發生了丕、植兄弟間的奪嫡之爭[]。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不影響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擁丕派有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等,擁植派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等,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擁植派中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彆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占優勢,“幾為太子者數矣”。但因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為曹操所不悅。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諷密謀攻打鄴城,與之同謀的陳禕自首,曹丕率眾平定,誅殺魏諷。
登基為帝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承丞相位,稱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權的曹丕,麵對突而其來的權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動和誌滿意得。麵對從乃父手中接管下來的國家,深感完成乃父複興國力和實現統一之遺誌,將是他人生今後任重而道遠的責任。曹丕從東漢末年,綱紀紊亂的曆史中吸取教訓,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穩定政權局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