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卓卿令士兵將洞門打開!
士兵們舉著火把衝了進去。裡麵的寬大令魏卓卿十分驚訝。
山匪們回來後都很累,李二狗做得飯菜很好吃,他們喝了不少酒,都睡著了。
為了防止李二狗這些人逃跑和鬨事,山匪把他們都捆綁結實,關到後山溝裡同馬關在一起。這樣,他們既不能逃跑,也對山匪構不成威脅。
魏卓卿的士兵將洞內的山匪全部抓了起來。等他們都從醉夢中清醒過來時,已經被捆綁得結結實實坐在地上了。
“各位軍爺,我們前無冤後無仇,這是啥意思?”山匪老大見洞裡來了這麼多士兵,知道事情敗露了。
“啥意思?車把式和押車的人呢?”
沒人說話。
“都不說是吧?好,把剛才說話的這個家夥拉出去砍了!”
“遵令!”兩條大漢上去把山匪老大提起來就往外走。
“且慢,軍爺,我說、我說還不行嗎?”一聽說拉出去砍了,山匪老大也尿了。
“停,放下他,讓他說。”魏卓卿令道。
“你們的車把式和夥計還有拉車的馬都在後山睡覺,一個也沒傷沒少。”
“嗯,你沒有傷害他們,算你小子聰明。帶我們的人去把他們放出來。”
魏卓卿不知道後山在何處,也懶得找,讓這個家夥帶著去。不一會兒,李二狗等人回來了,他見了魏卓卿不知道說啥好,低著頭不說話。
“我們的人都齊嗎?沒有受傷的吧?”
“回魏大人的話,人都在,一個也不少。也沒有人受到傷害,這些山匪沒有為難我們。”
確實,這些山匪沒有打罵他們。李二狗還為他們說好話。
魏卓卿有意收編這些山匪,便問他們:“你們放著正道不走,為何落草為寇?”
“回魏大人的話,”山匪老大學著李二狗說道,“我們縣被叛軍洗劫,還要抓我們去當叛軍,我們都不願意。朝廷的軍隊已經逃得無影無蹤,我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暫且在這山洞裡苟且活著。”
“你們可知道,你們劫持的是朝廷的貨嗎?”魏卓卿聽了山匪老大的話,覺得他們不是惡劣的土匪,更願意收編他們。
“回大人的話,我們確實不知道是誰的貨。不過,所有貨物都在這裡,原封未動。”
“李二狗驗貨!”
“遵令!”
李二狗帶著他的人很快驗完貨:“報魏大人,所有的貨都在,完好無損。”
“你們聽好了,”魏卓卿對山匪們說,“我給你們指一條生路,你們是否願意走就看你們自己了?”
“請大人明示,謝謝大人給我們一條生路!”山匪老大答道。
“為了保衛平原城,平原城的顏大人正在招兵買馬,你們願意投靠到他的名下,我可以向他推薦你們。”
“我願意!”山匪老大立刻表態。
“我也願意!”其他山匪也跟著表態,
“給他們鬆綁。”魏卓卿令道。
“大人,我們占山為王是被叛軍逼的,能不能不讓這段曆史跟著我們?”山匪老大試探性地問道。
“完全可以。”魏卓卿滿口答應,“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被逼無奈的窘況,隻要你們真心向善,菩薩都會幫你們。”
魏卓卿看到他的人和馬都沒有受到傷害,從而判斷出他們並不是作惡多端的山匪,良心還沒有泯滅。所以,願意給他們指出一條生路。
“謝謝大人!”
“你們在這裡住了多久了?”
“半年有餘。”
“帶我們在這裡看看。”
“遵令!”山匪老大應道。說完,他馬上對其手下說:“把山洞裡的火把都點上,魏大人要參觀山洞。”
山洞裡的兩邊岩壁上每隔十步就插著一個火把。魏卓卿等他們把山洞裡所有的火把都點燃,對山匪老大說:“除了你們以外,還有人知道這個山洞嗎?”
“回大人的話,除了我們以外,隻有你們這些人知道這個山洞了。”
“你們不是本地人,怎麼發現這個山洞的?”
“回大人的話,”山匪老大說道,“我們是被叛軍追殺逃到這裡的,大家在慌不擇路時,一個夥計不小心闖進了這個山洞口。
“當時,這個山洞口被許多雜草、樹枝和藤蔓掩蓋著,不是他闖進去,我們也發現不了。”
這時候,山匪們已經將洞內的火把都點燃了,魏卓卿才完全看清這個山洞裡的全貌,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從外表看不大的山洞,竟然有如此大的洞天!
他大概估計了一下:山洞的長度至少有幾裡地,一眼看不到儘頭;山洞的高度至少有七八丈,最低處也有四五丈高;山洞的寬度,至少有十多丈,最狹窄之處也得有七八丈。
“魏大人,”副手張江對魏卓卿說,“這可是一個屯兵、儲存糧草的好山洞。我們得派人占領這個山洞。”
魏卓卿在軍事上最聽張江的主張,便馬上說:“這個山洞交給你管了,你看著辦就是了。”
“遵令!”張江應道,然後對魏卓卿說:“我們四處看看?”
“好!”然後對山匪老大說:“你給我們帶路,我們再四處看看。”
“李二狗,給他一匹馬。”張江指著山匪老大對李二狗說。
李二狗把馬牽來迎麵看見了李一郎!
李一郎看見李二狗想回避已經來不及了,李二狗用非常憎恨的目光瞪著李一郎,他把李一郎恨到骨子裡了。
李一郎回避李二狗的目光,不敢看他。二人心裡都很明白,嘴上誰都不說話。這也叫心照不宣吧。
魏卓卿、張江在山匪老大的陪同下騎著馬往山洞深處走去。一邊走,魏卓卿一邊問山匪老大:“尊姓大名?”
“回大人的話,小的姓甄名大勇,原是守護城門的校尉。叛軍打來我們李太守沒有招架的能力,早早就逃之夭夭了,我們被叛軍俘虜隻有給他們賣命。”
“所以,你們就逃到了這個山洞裡來了。”
“是的,大人。我們也是迫不得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