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時,這些一直在鄉野的孩子才知道,為什麼今年家中要準備這些物件,為何家中爺奶這幾日臉上的笑都不曾落下。
不僅是因為丹平村今年豐收,更是因為穆先生終於願意正式收下他們了。
也終於知道,原來,這些平凡的糧物,有這般神聖且美好的寓意。
這一刻,修修補補幾次的村塾,在他們的眼中,越發神聖、莊嚴。
其中,最興奮的當屬周頡了,他是村長周大成最看重的孫輩,平日裡,周大成便會時不時和他說一說祖上的風光。
他們周家,在來丹平村前,也算半個書香世家,隻是嫡係惹了事,連帶著他們這些旁支也受了牽連。
不過幾年,周家嫡係便一蹶不振,他們作為周家的旁支,隻能帶著一家老小尋個地方避禍.
而後,日子過得越發緊巴,到如今,連個教書先生都請不起,族中孫子輩的孩子也大多隻識得幾個字。
每年的春學、秋學季,周大成便會惋惜,丹平村已經近二十年沒有請到先生了。
繼而感歎,若是當年周家不曾落敗,此時家中的孩子便不是在田間務農,而是在開蒙儀式上正衣冠、行拜師禮了啊……
而如今,他們這群鄉野小子們,竟是真的有機會在學堂,得以正衣冠、明事理、做學問,還有了不嫌棄他們的先生。
阿爺說,穆先生是個學識淵博、品性高尚之人。
讓他好好跟著先生學,若是哪日先生願意受他們的拜師禮,那便是他們這些窮小子的造化了。
正想著,周頡又聽上首先生示言:“正所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此‘三到’缺一不可。
此乃村塾第二規,過去一載,爾等表現尚可,此後當再接再勵。”
“學生謹記!”
一年前,先生說,村塾有教無類,但若是心不在此、誌不在此、讀不進書的,他們的便宜師生情也就止步於今年秋收前。
先生說到,也做到了。
今日過後,他們才是正式入了先生門下。
“村塾第三規,同窗間,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不可因一時口角、誤解而互使手段。”
“是!”
陳君適時道:“請學子自成兩列,互行鞠禮,此後當互愛互幫。”
一群學生連忙依言照辦,也不知是不是錯覺,這一拜,前幾日還有些口角的同伴,看著都順眼了些。
“請學子們將手置於盆中,淨手靜心,去除心中雜念,認真學習,發憤圖強。”
陳君自門外端進來一個銅盆,眾人依次淨手。
穆淺染看著,心中忍不住點頭,還好,幾個孩子們手都是乾淨的,不然這淨手水怕是要越洗越臟了。
“入泮儀式終章——開筆禮,請先生為學子們開智,朱砂點痣,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後於學業上一點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