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一開始帶著她們移栽的是西瓜苗,挺遠的距離才種上一株。
所以大家都潛意識裡都覺得,自己移栽的速度就是這麼快。
所以這會兒移栽草莓的時候,自己栽了半天,發現身後沒栽多少地。
回頭一看,雖然不至於原地踏步,但跟種瓜苗比起來,慢的太多了。
她們以為是自己忙著嘮家常,手上的活兒慢了下來,這地種不走。
所以後麵都沒怎麼說話,認真的乾著手裡的。
畢竟張安家給的工錢比較高,都跟外麵打工的差不多了。
這不比在外麵打工好啊,不用錢在吃喝住上麵,拿到的都是儘賺到的,還能照管到家裡。
這麼好的工作待遇,她們平時跟彆人說都挺自豪的。
要真是因為自己一直聊天嘮家常,這活乾不走,耽擱了時間。
她們都擔心以後張安家找人的時候,不找她們。
看到她們這樣,張安笑了笑提醒著。
讓她們彆隻顧著速度,也要注意種苗的質量。
要是質量不過關,後麵自己來補苗都得累死。
春爭日,夏爭時,萬事宜早不宜遲。
前不久忙了好幾天,才把窩地裡的西瓜和草莓給種好。
張安連著澆了好幾天的水,種下去的幼苗已經開始定根生長。
這兩天基本都已經長出新的芽頭。
剛閒下來,王芳就趕著時間把自家兩塊菜地種上蔬菜。
生怕種的時間晚了,彆家地裡的菜都可以下鍋的時候,自家的還是菜苗苗。
而且到了過段時間,天氣好起來,村裡開始有人過來。
到時候蔬菜的需求比較大,現在不趕緊種上,到時候就沒得菜做。
去年王芳在家裡種了兩分地大小的辣子,再加上去年的辣子結的辣椒又多又大。
去年的辣椒產量真的很高,原本王芳以為這辣椒已經吃不完了。
家裡做了剁椒之後,竟然還剩下許多乾辣椒,可能還得拿到街上去賣一些。
但王芳沒想到,去年家裡做好的辣椒麵和油辣椒,得到了大家的喜歡。
王芳做的辣椒麵,不大一樣,有糊辣椒麵,還有加五香一起搗的五香辣椒麵。
反正林林總總四五樣,裡麵加了不同的香料,口味也不同。
幾乎每個上門來的人,回去的時候都買了一些帶回去。
他們大多都是黔省本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辣椒。
這辣椒好不好,他們一吃就知道了。
所以去年張安家的辣椒,除了留給自己家裡吃的量。
其他的年底都沒撐到,就已經賣完了,最後還得給村裡人買辣椒回來做菜。
王芳沒想到,自己家裡原本是搞農家樂的,再不濟也算是個小飯館。
可到最後,竟然是靠辣椒賺了一筆錢。
所以今年王芳點辣椒的時候,直接多點了一倍。
今年打算把老屋後麵那塊菜地,全部都種辣椒。
也不知道外麵來的人喜歡,村裡也有不少人喜歡張安家的辣子。
今年剛開年,點辣子的時候,村裡就有不少人上門來討要辣籽。
好在去年家裡剪辣椒搗辣椒麵的時候,所有的辣椒籽都留了下來。
不然這麼多人來要,真沒有多少給人家。
按照這樣的速度,張安覺得以後村裡種的辣子,基本都是自家的這種辣椒。
地裡的活路做完,張建國又乾起了老本行。
每天吃完早飯,就把家裡的羊群跟大黑趕到山上去放牧。
而且還不止他一個人,黃二爺也趕著家裡的牛跟他一起。
這兩人每天沒事就趕牲口上山,瀟灑的不得了。
黃二爺家的老黃牛今年又產下一頭小牛犢子,現在他們家裡有三頭牛,已經算得上家資雄厚。
村裡很多人都笑著說,張建國這是提前過上了黃二爺的生活。
這可不是打趣,而是實打實的羨慕。
黃二爺一家在村裡,憑著他老頭子那一身山裡熟的本事,一直就過的就比大多數人家要好。
沒有什麼生活壓力,才能無憂無慮的到山上放牛。
村裡跟他一般大年紀的人,誰不想這麼悠閒啊。
放牛多麼省事,還輕鬆,但地裡的莊稼還得接著乾。
菜地剛剛種完,王芳都沒怎麼歇,就有人來喊她上山去摘嫩蕨。
這個時候,張安才記起,現在已經到了吃蕨菜的季節。
每年的三月份的時候,大家都趁著春忙還沒來的這段時間。
忙著上山多挖些春筍、摘點蕨菜。
張安原本也想去的,但王芳讓他在家裡看著,省的有人上門了,家裡沒人。
王芳自從去年收完家裡的莊稼,就沒好好出過門,一直在家裡待著。
村裡人剛開始開玩笑喊她叫老板娘,沒想到最後大家都這麼喊。
今天好不容易有熟人來喊,自然想著上山去透透氣。
所以王芳跟著那些嬢嬢出門上山之後,張安就在家裡當起了小掌櫃。
這時候才發現家裡麵守著也不輕鬆,時不時有人過來買些東西。
有些人是過來買蛋的,這個比較輕鬆,按照價格給人家數就行。
但有的人要的是土雞大鵝的,還得給他們稱一下重量算錢。
反正張安都沒怎麼閒過,剛坐下就有人來了。
這些事情平時都是王芳在做,張安也沒怎麼管。
今天這麼乾起來,發現在家裡也挺忙的。
到了快要吃中午飯的時候,才沒什麼人上門。
張安才有時間準備做中午飯,今天自家老母親沒在家裡。
所以做飯這樣的大事,就得張安自己來完成。
“張安,張安,有人在家沒有?”
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張安就聽到有人在外麵喊自己。
“咦,你怎麼過來了?”
外麵喊張安的人,正是丁一,跟他一起來的竟然還有個女人。
“怎麼,不介紹介紹?”
張安看著旁邊的跟丁一一起來的人笑著說。
“嘿嘿,我媳婦李麗,這次跟我一起過來了。”
張安知道丁一是已經結婚了的,當時來張安家的那一群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