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陣後。
天幕繼續呈現大秦滅亡的第二件重大變故。
【始皇帝的過早離世,尚不足以成為大秦滅亡的直接原因。
真正導致大秦帝國在始皇帝駕崩六年後瞬間崩塌的,源自一場後果嚴重的篡改旨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十一年。
始皇帝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突然病重,行至沙丘病亡。
當時隨行之人中,有始皇帝的兒子胡亥、丞相李斯、宦官趙高。
始皇帝臨終前立下遺詔,讓蒙恬和扶蘇回鹹陽操辦他的喪葬。
如此安排即是默認由扶蘇繼位為皇帝。
但是胡亥、趙高、李斯三人秘不發喪,竟篡改始皇帝詔,改立胡亥為太子。
並在詔書中,指責皇長子扶蘇和蒙恬率領數十萬將士戍邊多年未能立功,且扶蘇屢次上書指責始皇帝所實施行的政令,於此,令扶蘇和蒙恬自殺謝罪。
胡亥和趙高篡改遺詔的動機顯而易見。
而李斯與這二人同流合汙的原因,或許在於扶蘇尊崇儒學,提倡以仁治國,而他是法家代表,奉行的是以嚴苛律法治國,擔心扶蘇繼位後他的丞相地位不保。
也或許是在趙高和胡亥的要挾下,李斯最終同意了篡改遺詔。
李斯的同流合汙,也導致了篡改遺詔再也無法挽回。
最終遠在長城戍邊的扶蘇接到被篡改的旨意後,以為父皇真的如此埋怨不喜他。
期間蒙恬極度懷疑旨意的真實性,再三請求與始皇帝查明旨意真相,可卻被使者押入獄中,無法阻止扶蘇自殺。
最終扶蘇在使者的見證下自刎而死,與始皇帝同年逝世。
蒙恬也被卸去兵權押解陽周,三十萬大軍由王離接管。
之後胡亥繼位。
在趙高的教唆下,將與扶蘇親近的蒙恬、蒙毅紛紛逼迫自殺。
其他手握權力也有能力的大臣和將軍,也紛紛被胡亥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換上趙高信任的人。
其中就包括了幫助胡亥登基,卻手握重權的李斯,被腰斬於市,夷三族。
並且為始皇帝下葬時,胡亥將宮中沒有子女的始皇帝嬪妃全部賜死殉葬。
為鞏固權利,胡亥還將十二個有潛在威脅的兄弟,於鹹陽公開處死。
如此不止,又極度殘忍地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用巨型石碾生生碾死,其他兄弟也陸續被捕殺,以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