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運十飛機設計的時候,技術指標接近於波音707客機,可因為當時工業水平達不到,所以降低了一些標誌,自然而然那架運十樣機也就比不上波音707。
事實上,在1981年的時候,關於運十,舉行了一場技術論證會,向財經領導小組申請168億經費,這個申請沒有得到批複,民航總局也未同意繼續研製。從那個時候開始,運十項目基本上都已經陷入了停頓工作。
雖然試飛在繼續,但是這些都是之前的經費在支撐。
甚至於,後麵因為經費已經徹底花光,運十飛機的試飛,都是賒賬用油料的。
說實在的,運十項目組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因為大飛機項目消耗的經費太恐怖了,搞大飛機,需要的都是國家的龐大體係以及技術實力、經濟實力來支撐。
而運十的研製費用總共也就用了58億人民幣!
讓劉韜很可惜的是,運十項目下馬後,團隊也就散了,甚至連資料都有所遺失,資料不全了。
想要重新聚集原有的技術團隊,並且要取得成功,非得花不少時間,以及砸入不少錢。
劉韜倒是沒有想過,自己一個人單獨乾,因為那不現實,客機不是坦克裝甲車,他一個人搞不定,需要的是一個團隊!
當然了,現在的條件,也比當初要好得多。
當初華夏的條件,那要差很多很多,不說其他的,就說大型模鍛壓機就好了,就不可同日而語。
大型模鍛壓機一直是象征工業實力的國寶級戰略裝備。
蘇聯、美國能夠在二戰之後在工業上有一個突飛猛進的進步,便是因為他們在二戰結束後意識到大型模鍛壓機的重要性,於是二者確認過眼神後,一拍即合地以戰爭賠償的理由拆走了德國的4台模鍛壓液壓機,美國拆走2台15000噸模鍛壓機,蘇聯拆走15000噸及3000噸模鍛壓機各1台。
這些設備,也成為美、蘇兩國製造大型模鍛壓機的技術基礎。
而華夏,是在50~60年代,為促進重工業發展,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了1台12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安裝在當時還在籌建中的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
後來,也就是1967年,華夏第一重型機器廠成功建成亞洲最大的30000噸級模鍛水壓機。1970年,30000噸級模鍛水壓機和12500噸臥式擠壓機開始在西南鋁加工廠(冶金部112廠)安裝。1973年9月,西南鋁加工30000噸模鍛水壓機第三次試車成功,擠模壓車間全部建成投產。
可是這是無法支撐大飛機的建造的,這一點從運十飛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可以看出。
民航客機最重要的便是安全,安全的第一個大前提是有一個安全的軀殼,這裡麵除了設計外,受力構件的加工至關重要,加工水平達不到,那麼加工出來的產品就達不到設計水平,問題就會頻發,因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後世華夏的國產大飛機進展非常順利,除了有充足的經費外,那是因為華夏的模鍛壓機在停滯了將近40年,在2010年前後爆發式地研製了多台大型壓機,僅2012年建成的就有30000噸(昆侖重工)、40000噸(三角航空)、80000噸(德陽二重)模鍛壓機各一台。
2013年,德陽二重這台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的模鍛壓機投產,實現了我國鍛造產品從高端向頂級的跨越,關鍵大型鍛件受製於國外的時代徹底結束。2018年,c919大飛機的最大、最複雜的關鍵承力鍛件——主起外筒實現國產化,就是這台80000噸級的模鍛壓機完成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