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河上彥齋的這一席話,吉村寅太郎的眸光重新變得複雜難言。
對方的話音仍在繼續:
“高取城是天下屈指可數的堅城。”
“坐擁得天獨厚的地利……既如此,我們有何道理不接著打下去?”
“即使隻剩下這麼點兵力,隻要我們下定必死的決心,據城死守,便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那個橘青登的麾下兵力不過才三千人。”
“哪怕我們可用來守城的士兵隻有寥寥的幾百人,也足以讓橘青登一籌莫展!”
“他若是不管不顧地展開強攻,準叫他磕掉一嘴的牙!”
“假使久攻不下,他哪怕是恨得牙癢癢地,也隻能無奈撤兵。”
“屆時,我們的生機和勝機就來了!”
說到這,河上彥齋頓了一頓,似乎是在醞釀情緒。
“你叫‘吉村寅太郎’,對吧?”
“吉村君,下定決斷吧!”
“是要收攏兵力,決戰高野城嗎?”
“還是就這麼灰溜溜地認輸,然後淪為喪家之犬?”
霎時,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吉村寅太郎的身上。
“……”
吉村寅太郎埋低著腦袋,緊盯自己的腳尖,使人看不清他刻下的神情麵貌。
大約5秒鐘後,他緩緩地抬起腦袋,露出布滿紅血絲的雙眼。
“怎能就這麼認輸呢!”
他將牙齒咬得嘎吱作響。
“那須君,河上君,謝謝你們。”
“多虧了你們,我徹底清醒了!”
“在起事之初,我就已經下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哪兒有事到如今卻臨陣脫逃的道理!”
“我要戰鬥!”
“我要戰鬥到底!”
“我要戰到最後一刻!”
言及此處,吉村寅太郎猛地轉過頭,望向他的戰友們。
“你們呢?你們作何想法。”
“若想繼續與我並肩作戰,我熱烈歡迎!”
“若想離開,那就走吧,我絕不責備你們,也不會攔你們。”
“接下來的戰鬥將會非常殘酷。”
“在這樣的殘酷戰鬥中,心誌不堅的人不僅派不上用場,反而還會倒拖我們的後腿!”
“所以有人想要退出的話,就儘管離開吧!”
鬆本奎堂學著吉村寅太郎的模樣,狠咬牙關。
“吉村先生,您在說什麼呢!”
“我和你一樣,在決心起事的時候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我也要戰鬥!即使是死,也要力戰而死!”
在吉村寅太郎和鬆本奎堂的牽頭下,現場的氛圍徹底“點燃”了。
其餘人三三兩兩地發表激情澎湃的宣言:
“我也是!”
“說得沒錯!我們還有高取城!還未到山窮水儘的時候!”
“縱使最後仍是一敗塗地,我們也要使該死的新選組付出深刻的代價!”
……
望著重新振奮起來的戰友們,吉村寅太郎默默地捏緊雙全,而後一臉認真地看向河上彥齋:
“河上君,可以請爾等助我們一臂之力嗎!”
河上彥齋微微一笑:
“樂意之至!”
“我們正是為了支援你們,才不辭辛苦地趕赴此地!”
“身為堂堂的尊攘誌士,豈能向無恥卑劣的幕府走狗服輸?”
……
……
紅底金字的誠字旗迎風飄揚。
蒼茫的大地上,一條淺蔥色的遊龍蜿蜒前行。
隨著“出陣”的命令下達,戰兵三千,輔兵四千,合計七千,號稱十萬的大軍,就這麼浩浩湯湯地南下,兵鋒直指高取城!
七、九番隊打前鋒。
一、二、三、四、八番隊居中軍。
五番隊與六番隊緊隨其後,負責保護輜重部隊。
十番隊則位於最後頭,替全軍看住“屁股”。
青登依舊發揚自己的“親身偵察”的豪壯本色。
他留下土方歲三來統禦本軍,自己率領近藤勇、山南敬助等人,以及少部分的侍衛,提前趕赴接下來的戰場。
經過整整一日的跋涉,他們終於來到高取城之下。
近藤勇瞪圓雙目,一臉呆滯。
“這是……什麼……?”
一旁的山南敬助淡淡地回應道:
“這是高取城。”
“我知道這是高取城!我的意思是:難道我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攻打這座山峰嗎?!”
必須要親眼一睹高取城的真容,才能深刻理解“建立在海拔584米高的山峰上的城池”究竟意味著什麼!
隻見青登等人的前方聳立著一片蜿蜒疊翠的山群,中有高峰直插霄漢,幾條流水環繞著它。
峭壁猶如刀刻,山林鬱鬱蔥蔥。
興許是昨夜剛下過一場雨的緣故,山巔上縈繞著飄渺的雲霧,使山脈的輪廓變得模糊不清。
高取城就潛藏在這片雲霧之中。
視力稍好的人,無不看到一座巍峨、氣派的城池威風凜凜地屹立在此山的頂峰之上。
它在雲霧的遮掩、映襯下,像極了神明所居住的仙境。
高取城是一座外形不工整的、連廓式的山城。
所謂的“連廓式”,便是本丸和二之丸、三之丸等其他曲輪並列的設計。
【注·曲輪:城中用堀、石垣或者土壘分隔開的不同區域,比如本丸(城的中心)、二之丸、三之丸(以本丸為中心向外拓展的區域)、西之丸(在本丸西麵的區域)、水之手曲輪(有水井等水源的曲輪)。】
乍一看去,高取城就像是一隻大章魚,緊緊地攀附在山峰上。
如果視力再好一些的話,便能看見高取城上飄揚著大量旗幟。
其中最顯眼的旗幟,莫過於安插在天守閣上,寫有“七生賊滅天後照覽”這一行大字的旌旗。
山南敬助見狀,沉聲道:
“橘君,最不理想的局麵出現了……天誅組收攏了殘兵,準備跟我們打籠城戰了。”
青登神色如常,淡淡道:
“毋需悲歎,這本就是我們早早就預料到的事情。總之,現在先細致地觀察一圈吧。”
說著,他勒緊手中的韁繩,輕磕牛腹,奔向不遠處的山腳。
……
……
2日後,新選組的各支部隊陸陸續續地抵達山腳。
老樣子——繼續踐行青登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作戰策略。
新選組的打灰老哥們再度發威。
擔任後勤人員的四千輔兵亦放下他們手中的推車、肩上的米袋,扛起鋤頭、鏟子,加入進挖土、砌牆的行列之中。
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一條條戰壕、一列列柵欄、一麵麵木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興建起來。
新選組包圍了下山的每一條道路,並且以防禦工事來加強封鎖。
高取城中的人除非長出了翅膀,否則是絕不可能逃過如此嚴密的包圍網的。
就在全軍抵達山腳的當天晚上,青登召開了番隊長及以上的乾部們都得到場的軍事會議。
……
……
新選組營地,本陣——
山南敬助站立著,為現場眾人彙報戰場態勢。
“高取城共有5處關鍵設施。”
“由北向南,分彆是國見櫓、三之丸、二之丸、本丸,以及天守閣。”
櫓——日本城池中的很經典的防禦設施。
可以將其理解為高聳的碉堡,既可以充作瞭望塔,也可以當作箭樓來使用。
“昨日,我們已經派出五、八番隊,對高取城展開佯攻,試探敵軍的防守力度。”
“結果,五、八番隊的隊士們連城牆都翻不過去,上去多少人就死傷多少人。”
此言一出,新見錦和藤堂平助雙雙埋下腦袋,麵露羞愧之色。
山南敬助見狀,立即道:
“新見君,藤堂君,請抬起頭來,我並不是在責怪你們。”
“高取城乃舉世無雙的名城,光是要爬上5町多高的山峰就已很是不易。”
“我們會落得如此結局,倒也是理所應當的。”
【注·町:1町=10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