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治元年(1864),10月9日——
秦津藩,大津,橘邸,青登的辦公間——
在身體已無大恙後,青登重歸工作崗位。
此時此刻,他正埋首案前,手捧一紙信件,專心研讀,表情嚴肅。
此信出自德川家茂之手,剛剛才送到青登手上。
近日以來,二人格外頻繁地交換信件,幾乎每天都有信使在江戶、大津兩地間奔走。
假使有人看見他們倆的這些信件的具體內容,隻怕會大吃一驚吧。
每一封信都在商量同一件事情:改革幕府軍製!
青登正式右遷“陸軍總裁”後不久,他就收到了德川家茂的密信。
這信的篇幅很長,濃縮一下的話就一個內容:旗本八萬騎不堪重用!改革當前軍製迫在眉睫!
旗本八萬騎——江戶幕府的核心軍事力量。
這句話的意思,當然不是指江戶幕府有八萬名旗本,把幕府整個打包賣了也養不起這麼多旗本。
在幕府下達總動員令後,旗本和禦家人都有義務派他們的家臣參戰。
想當年,青登仍是百石家祿的禦家人時,他唯一的家臣就是老仆九兵衛。
假使幕府下達總動員令,那麼不僅青登要上戰場,九兵衛也要跟著參戰。
旗本、禦家人,外加上他們的家臣,攏共可以湊出八萬兵力,這就是“旗本八萬騎”的由來。
旗本和禦家人乃戰兵,承擔具體的作戰任務。
他們的家臣則作為輔兵,負責運糧、挖戰壕、修工事等後勤工作。
在封建時代,該製度還算先進。
既有脫產的職業武士,也有素養尚可的輔兵。
憑借這一製度,手握八萬大軍的江戶幕府使天下諸藩莫敢不從。
然而,時代變了。
旗本八萬騎已無法適應當前局勢。
況且,旗本、禦家人的腐化已成老生常談的問題。
任誰都不會覺得這些被聲色犬馬掏空身子的家夥,能有啥戰鬥力可言。
德川家茂的想法很簡單,即借鑒新選組的模式,大力引入西方的先進裝備與戰術,組建西式新軍。
姑且不論那些宏大目標,光是能找旗本八萬騎的麻煩,就令青登倍感興趣。
一旦成功改革軍製、組建新軍,勢必會讓旗本八萬騎的地位遭受動搖。
青登老早就看這些飽食終日、隻曉得吃喝玩樂的廢物們相當不爽了。
因此,他自然樂見這幫家夥吃癟。
如今的青登已是堂堂的陸軍總裁,掌握幕府的全部陸軍力量。
若要改革幕府軍製,那麼由德川家茂牽頭,由青登來負責具體事務,自然是再合適不過。
隻不過……“改革”雖是簡單的兩個字,但卻重逾千斤!
一旦改革軍製,就意味著動旗本八萬騎的蛋糕。
有道是“斷人財路猶如弑人父母”。
曆史無數次證明了:利益集團的蛋糕,不是那麼好動的,一著不慎,便是血流漂櫓。
旗本、禦家人所恃之物,無非是“幕府的核心軍事力量”的身份。
他們本可以躺在祖宗的功勞薄上混吃等死。
而現在,你要剝奪他們的特權地位?
早在新選組崛起的時候,就已讓他們倍感不安了。
隻是因為青登的威望太高,外加上新選組的駐地在京畿,遠離旗本、禦家人的老家(關東),所以反對聲才稍小一些。
可想而知,德川家茂對外宣布改革軍製時,反對聲定如山呼海嘯一般!
屆時,可不是靠德川家茂的將軍身份,或是靠青登的個人威望就能彈壓下去的。
不誇張的說,站出一人,喊出“誅青登,清君側”的口號,也不是沒有可能。
茲事體大,絕不可輕舉妄動。
於是乎,負責傳運二人信件的信使並非普通的飛腳,而是新禦庭番的精英忍者,絕不走漏半點風聲。
總而言之,若想改革軍製,那麼擺在青登和德川家茂眼前的方法,無外乎兩條。
其一,調集新選組、八王子千人同心等所有青登能調動的部隊,打一場翻天覆地的內戰!從根子上鏟滅旗本八萬騎,徹底挖掉這顆膿瘡!
其二就是鈍刀子割肉,以不會刺激對方的溫和方法來慢慢消除旗本八萬騎的影響力。
前者肯定是不可取的。
這個時候打內戰,“長州征伐”怎麼辦?剛消停下去的朝廷怎麼辦?在旁虎視眈眈的薩摩、土佐、肥前等藩怎麼辦?摩礪以須的法誅黨怎麼辦?
青登可不認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能量,足以同這麼多勢力開戰。
再者說,滅了旗本八萬騎,那還有江戶幕府嗎?
旗本八萬騎乃江戶幕府的統治基石。
換句話說,他們是江戶幕府的統治意誌的具體化身之一。
“消滅旗本八萬騎”跟“消滅江戶幕府”是沒有兩樣的。
具體要如何行動?
怎樣才能將改革的代價降至最低?
近日以來,圍繞著這兩個問題,青登和德川家茂展開了漫長的探討。
光是互傳的信件,就多達二十餘封——得虧日本不大,從江戶到大津沒有多遠,否則光是來回的路程就能跑死信使。
截至今日,他們總算達成相同意見:以八王子千人同心與“講武軍”為試點部隊。
一上來就搞傷筋動骨的全麵改革,那肯定不現實。
因此,隻能慢慢來。
先從一兩支部隊開始改革,然後再慢慢擴大範圍,即鈍刀子割肉、溫水煮青蛙。
雖然肯定還是會有人跳出來嚷嚷,但動靜勢必小上不少,完全能夠憑借青登和德川家茂的威信彈壓下去。
八王子千人同心乃半兵半農的民兵武裝。
因為世代務農,外加上民風使然,所以他們不像旗本、禦家人那樣腐化嚴重,是真正的良家子部隊,既具忠心又有一定的戰力,選它作為試點部隊,再合適不過。
“講武軍”亦然。
“講武軍”是講武所新軍的簡稱。
早在許久以前,講武所就在幕府的命令下組建並培養以槍炮為主要兵器的新軍。
遺憾的是,出於經費短缺、旗本八萬騎的惡意攻擊等種種緣故,“講武軍”的發展相當曲折,經曆了好幾次縮編。
截至目前為止,其總兵力在500人左右,而且並不算是一支真正的西式軍隊。
若用簡單易懂的話來介紹……它是一支“拿著先進槍炮的古代軍隊”,還有很廣闊的改革空間。
綜上所述,以這兩支部隊作為軍事改製的首要對象,乃最合宜的選擇。
雖然不能確保這樣的做法一定卓有成效,但再不濟,等將來真的打內戰了,麾下多出兩支擅使槍炮的西式軍隊,也能增添不少勝算。
青登目前正研讀的這封信,其主要內容就是德川家茂告訴他:不日就向八王子千人同心和“講武軍”傾斜資源,爭取在三個月內取得成效。
待念完信,青登默默地合上信紙,仰麵朝天,“呼”地長出一口氣,口中呢喃:
“‘陸軍總裁’果然不是這麼好當的啊……”
自打升官以後,青登常常有如下感覺:手中權力未見擴張,肩上的擔子倒是加重了不少。
就在這個時候,房門外倏地響起侍者的聲音:
“主公,京都取締役東城新太郎來了!”
青登愣了一下,隨後迅速道:
“嗯,快讓他進來。”
“是!”
京都夏之陣結束後,那些為躲避戰亂而四處逃難的百姓們陸陸續續地回到京都。
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卻有不少歹人趁機霸占道路,專門搶劫這些返城百姓的錢財。
麵對如此惡劣的行徑,身為京畿鎮撫使的青登自然不能無動於衷。
自打東城新太郎就任京都取締役後,京都的治安就主要交由他來負責維護。
雖然明知對方是大鹽黨的臥底,但青登不僅沒有告發他,還一如既往地重用他——當然,某些涉及重要機密的任務,是不會讓他參與的。
青登火速派遣東城新太郎,命他在最短時間內掃清盜匪,並且派出新見錦、原田左之助以及他們麾下的五番隊、十番隊前去協助。
東城新太郎不愧是值得倚重的乾吏。
經過大半個月的高強度的剿匪,這些路匪死的死、逃的逃,京都周邊的道路重歸和平。
眼見路匪已清,青登今日就讓東城新太郎過來做詳細的工作彙報。
青登一邊默默等待,一邊坐正身子,稍稍整理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