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咯!投石索是這麼用的!”
“拉弓的時候,先將弓身舉過頭頂,然後左右手一起用力往下拉,這樣能夠利用到後背的肌肉,更加省力!”
“我、我們沒用過弓,可能射不準……”
“射不準也沒關係!隻要朝著敵軍的方向射擊就可以!哪怕不能射中敵人,那飛蝗般的箭雨也能對敵軍造成妨礙!”
“握緊你們手中的長槍,見到敵人便刺,就這麼簡單!不要害怕!你們手中的長槍可是有有三間長!敵人想碰都碰不到你們!”
“懂用鏟子和鋤頭嗎?”
“懂!當然懂!我們雖不擅長舞刀弄槍,但論起揮鋤舉鏟的本領,我們可太精通了!”
“那就好!去那邊拿鏟子和鋤頭,跟著我一起挖戰壕!”
……
新禦庭番的番士們出色地完成了“宣傳”的任務。
阿占等人所獲得的豐厚獎賞,外加上青登本身的崇高民望,令無數人為之神往。
於是乎,隨著“仁王征兵”的消息愈傳愈廣,無數平民源源不斷地湧向江戶城!
隻有赤阪禦門是戰場,其它禦門相當安定。
因此,這些趕來助陣的平民先前往除赤阪禦門之外的其它禦門,在經過仔細的審查後,再分批奔赴前線戰場!
其中隻有極少數人擁有一定的武術基礎。
絕大部分人連刀都沒碰過,戰鬥力堪憂。
這般狀況,早就在青登的預料之內。
青登根據身體素質的強弱、武藝水平的高低,將他們——姑且將他們稱為“義軍”——分成三軍。
身強體壯,並且粗通武藝的人,編入“第一軍”。
“第一軍”乃近戰部隊,負責上最前線同敵兵廝殺。
因為其任務最危險,所以其軍餉在原先的3兩金的基礎上,多加2兩金的補貼。若是不幸戰死,還有豐厚的撫恤。
身體素質稍差一點的人,編入“第二軍”。
“第二軍”乃遠攻部隊,專門負責拉弓、擲石。
力氣稍大的人去拉弓,力氣稍小的人去擲石。
“拉弓射箭”是一種很簡單的事情,稍微有點力氣的人都能辦到。擲石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能否射中、扔中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不過,這等規模的兵團作戰,也不需要將士們的命中率有多麼高。
隻要能夠保證箭(石)雨不歇、箭(石)雨密集,就足以讓敵軍無比難受。
至於“第三軍”,則是完全的“輔兵部隊”。
那些身體孱弱,實在不適合上戰場的人,統統編入“第三軍”,留在後方,主要任務是挖戰壕。
雖然青登總以“猛打猛衝”、“乾就完事了”的莽夫形象示人,但在一般情況下,他的作戰風格更像是西漢初期的名將程不識——因為太過穩重,所以從不吃敗仗,匈奴人看見他就跑,以至沒打過什麼大仗,乃“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最佳典範。
“穩中求勝”一直是青登的帶兵風格的一層重要底色。
每多一道戰壕,守軍就多一重依仗。
因此,為求穩妥,青登特地下令:從赤阪禦門到江戶城的這一路上,必須挖滿戰壕!能挖多少就挖多少!
隻要戰爭仍在繼續,就要不停地挖戰壕!
就這樣,在青登的親自操刀下,快速搭起義軍的“架子”,雖很粗糙,但也勉強夠用了!
……
……
“沒錯!就是這樣!保持隊形!不要慌!不要亂!”
屹立於戰場最前線的原田左之助,不厭其煩地指揮義軍。
隻見其身後的一批義兵——約莫百人——手持三間槍,排列成緊密的“刺蝟大陣”。
眼中所見是血光,鼻下所聞是腥臭,耳邊所聽是喊殺……初臨戰場的緊張感,支配了現場每一個義兵的麵部神情。
目光發直、眼神呆滯、呼吸急促、冷汗直冒……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為求安全感,他們挨得極近,肩抵著肩,腳踩著腳,像極了緊靠作一團兒,互相取暖的羔羊。
這般一來,雖讓槍陣變得相當密集,令敵人不敢靠近,但也相當危險。
一旦遭受攻擊,就極易引發連鎖反應,隻要倒下一個,便會倒下一大片。
原田左之助見狀,不禁咂舌,心中暗道:
——讓這些沒受過訓練的平民上戰場,果然還是太勉強了……
便在他暗自感慨的這個時候,其前方傳來激烈的喊殺——新的敵兵殺將而來!
“殺啊啊!”
“不要停下!保持攻勢!”
“報答一橋公的恩情!”
撲麵而來的森然殺氣,令原田左之助迅速作出反應——他一邊調整狀態,擯棄雜念,集中精神,一邊舉高長槍:
“跟我上!逢敵便殺!就這麼簡單!”
吼畢,他身體力行,衝鋒在前。
寒光凜凜的長槍在其掌中如羽毛一般輕盈,如繩子一般柔軟,如毒蛇一般危險!
分秒間,其槍下亡魂又多三條。
隨著全身筋骨逐漸舒展開來,他的攻勢越發犀利,愈戰愈勇。
然而,陡然間,其腰腹處倏地傳來陣陣刺痛——正是昨日留下的傷口。
這陣突如其來的刺痛,令其神情微變,動作不由自主地一頓。
這雖是轉瞬即逝的破綻,但好巧不巧的,恰好被某敵兵捕捉並利用。
對方瞅準這一戰機,滑步上前,舉刀過頂,力劈而下。
原田左之助反應不及,隻能吃力地架起長槍,準備硬接對方的斬擊。
便在雙方即將交手的這一瞬間——
噗嗤!
一杆三間槍自斜刺裡刺出,正中敵兵的肚腹。
但凡是正常人,隻要肚子被紮穿,甭管剛剛多麼氣勢洶洶,都會瞬間失去全身氣力。
敵兵的刀直接停在半空中,再也揮不下來。
原田左之助微微一怔,隨後瞬間反應過來,飛速調整槍頭的朝向,刺穿敵兵的心臟。
在解除危機後,他扭頭看向剛剛替他解圍的人——一名年紀很輕的義兵。
但見對方緊握掌中的槍杆,臉色煞白,表情呆滯。
不難看出,這是他第一次殺敵,腦筋一下子沒轉過來。
在瞧見對方是義兵後,原田左之助的眉宇間閃過一抹訝異。
他剛剛還在暗忖“讓平民們上戰場,實在太勉強了”,心中充滿“輕視”與“不信任”。
沒成想,僅片刻的工夫,他就讓自己瞧不上的平民給救了。
換做是其他人,可能會對此感到鬱悶、懊惱——當然,原田左之助並不屬於此列。
原田左之助的字典裡壓根兒就沒有“鬱悶”、“懊惱”這幾個詞彙。
他臉上的“訝異”很快就轉變為“欣喜”,旋即彎起嘴角,由衷地致謝道:
“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