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端起茶碗又吃了一口茶道:
“據陳摶老祖留下的刻字來看,此水聚地脈生氣,起伏於龍身之上,朝於太旺,澤於將衰。
可調燮體內陰陽,開智安神,滌除百病而福祚綿長。
你看,果然誠不欺也,大宋皇室即將後繼有人了。”
言罷,猛然想起朝堂上得的那本《孔家菜譜》,遂取出來,遞與曹皇後道:
“今日朝堂確實有好消息,宋綬代表清風樓楊掌櫃的獻了這本菜譜。
我意待俞娘子誕下麟兒之日,做慶賀之筵席,還請皇後選些適宜的菜品出來。”
曹皇後拿起菜譜翻了幾頁,麵露微笑道:
“若說習文練武,臣妾倒是略知一二。至於燒菜麼,可不敢妄談,怕會遺人笑柄。
還是請禦膳房做主比較好,這樣屆時才不致出了差池。”
仁宗自是明白她行事謹慎慣了,自然也未放在心上。
又與她閒嘮了一會,正準備起身離開之時,宮人領著養子趙忠實走了進來。
彆看這孩子隻有五歲,頭上卻頂著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的稱謂。
見到仁宗,恭恭敬敬地施禮道:
“孩兒見過爹爹。”
仁宗滿心歡喜,一把將其抱在懷裡,握著他的小胖手道:
“這段日子爹爹沒來坤寧宮,忠實有沒有乖呢?”
“乖呢,母後每日都告誡兒臣要體諒爹爹的苦衷。
還言說為人臣者,既不能為官家分憂,起碼不要添麻煩。
故而兒臣即便想爹爹了,也不敢去福寧殿尋您。母後說,那樣子會影響您處理朝政。”
趙忠實的一番話說得仁宗心裡不免劃過一股暖流,看著皇後,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要說這位養子乃宋仁宗叔叔趙元份之孫、濮安懿王趙允讓之親子。從輩分上來說,算是宋仁宗的堂侄了。
仁宗之所以將其接進宮來,乃是因大婚之後很久未誕育皇子。
遂迫於無奈,也出於民間“帶子”之說,與景祐二年1035年),將堂侄趙宗實養在了宮中。
讀到這裡,看客或許好奇,仁宗為何要選趙宗實這個堂侄作為儲君之備呢?此事還跟洛懷川有莫大的關係。
他猶記得那時自己被朝臣要求立儲的折子弄的是焦頭爛額,寢食難安。
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隻好溜出宮來尋洛懷川。洛懷川聞他講完事情的經過,遂問道:
“不、不知官家心裡可有人選?不妨說出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