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冰箱的年代,如何長久保存肉食是一大難題。
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發現,利用鹽醃、風乾或煙熏等手段,可以延長肉食的保存時間。
於是,鹹肉、臘肉、熏肉應時而生。肉在時間的醞釀下,衍生出令人難以忘懷的獨特風味。
這一發現,讓醃製工藝逐漸繁複,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對美味的極致追求。
董大家中,一派繁忙的景象,與此同時,大隊部也熱鬨非凡。
趙老三和董大將他們分得的多餘的兩百來斤野豬肉賣給了大隊,這一舉動立即得到了大隊長的積極響應。
這年頭,社員一年到頭很少吃肉,一是沒錢買,二是沒肉票。
而且,無論是生產隊還是社員自己養的豬,都是公家的預購豬,是不能私自宰殺的。
大隊長當即決定,以生產隊的名義結賬,將肉優先分給本隊的社員,如果有剩餘的,再給大隊的孤寡分一些。
現在的農村,實行著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管理體製,生產隊是最基層單位。
一個生產隊就是一個自然村,大約有30餘戶、150多人、50多個勞動力以及200多畝耕地。當然,有些大的生產隊,人數會多達兩三百人。
一個生產大隊一般有8到10個生產隊,整個大隊的人數上千人到兩三千人不等。
像趙家大隊,就有9個生產隊,一千五六百人。
二百來斤的肉,有限的很,對於整個趙家大隊來說,根本就不夠分,而且其他生產隊都分散布局,來回也不方便。
所以,大隊長才決定緊著本隊,把肉優先分配給本隊的一百五十多口。
生產隊的分肉方案也簡單,成年人可分一斤,孩子減半,剩餘的,哪家想要,就拿錢來買,每斤三毛,無需票證!
要知道,市麵上的豬肉售價是8毛5,家豬收購價是每50公斤525元(毛重,出肉率62),折算每斤5毛2。
相比之下,隊裡的售價無疑是極大的優惠。
這是因為,野豬肉有腥臊味,如果沒有特殊的烹飪手段,難以下咽。肉質也比不上家豬,價格也就比家豬低得多。
至於大隊收購野豬肉的價格。
連皮帶骨,每斤2毛5,如果是整頭未宰殺的野豬,每斤2毛。
有人會說了,生產隊收購價2毛5,出售3毛,還要賺差價!
不要忘了,收購時,是帶骨、帶頭、帶蹄的;而出售時,肯定是純肉,價格適當提高一些,也是理所應當的。
對於趙老三和董大來說,這個收購價格已經很良心了。
今天200來斤野豬肉,收入就是50多塊錢,彆看錢不多。要知道,現在農村一個工分才值7分錢。
一個壯勞力,一天滿分才10個工分,折算成錢才7毛。
但大多數社員出勤一天未必能賺滿10個工分,一般就八九個工分,甚至五六個工分。這麼算,一個勞動日的收入就大打折扣,可能就隻有四五毛。
因此,一天能收入50多塊,那可是一筆巨款。
儘管野豬肉的腥臊味讓不少人皺眉,但畢竟是難得的肉食。
這對於缺少油水的社員們來說,那點口味上瑕疵早就被忽略不計,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期待和興奮。
“哎呀,這非年非節的,能有肉吃,真好!”一社員激動地搓著手,眼睛緊盯著肉,生怕錯過了好的。
“是啊,聽說這次還有一頭大母野豬,是不是那扇?你瞧那肥膘,得有三指厚了吧,等會兒我家就要那一塊了!”另一社員邊說邊往前擠,生怕落後。
分肉現場熱鬨非凡,社員們個個摩拳擦掌,都想搶塊大肥膘。偶爾還能聽見幾聲爭執,不過都被大隊乾部悄然化解。
經過一番忙碌,每家每戶都如願以償地領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肉,每戶都能分上好幾斤。搶到肥膘的,那可高興極了,拿著肉,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這邊,陳安把肉醃好後,又忙碌地準備殺豬菜。
先烤了4隻小野豬腿,剩下的一隻野雞、兩隻野兔也被處理乾淨,放上烤架。肉在炭火上慢慢烤製下,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陳安讓師叔嬸嬸看著烤架,注意翻轉食材,他又開始幫忙準備其他菜品。
不多時,豐盛的殺豬菜便呈現在大家麵前,令人垂涎欲滴。
首先是誘人的溜肉段、小炒裡脊,散發著濃鬱的香氣。
緊接著是一大盆熱氣騰騰的排骨燉冬瓜,排骨的醇香毫無保留地彌漫開來,每一塊都浸透了湯汁的精華。
還有蒜泥白肉,展現了豬肉的原汁原味,大塊豬肉煮至恰到好處,切成大片後,搭配蒜醬,解膩增味,讓人回味無窮。
醬油和蒜泥的巧妙結合,不僅凸顯了豬肉的鮮美,更讓這份美味吃起來香而不膩。
蒜泥護心肉,就是選用豬心臟與肝臟之間的那部分肉,筋道十足,蘸上蒜醬,口感層次更加豐富。
小炒拆骨肉,從大骨頭上剔下來的純瘦肉,經過簡單烹飪,肉質細嫩,筋骨相連,風味獨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