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三國的大使們雖然表麵上展現了友好的姿態,但背後隱藏的利益博弈和權力鬥爭,正如顧同所預料的那樣。
於是乎,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與華夏達成協議。
而在這個過程中,陳望不僅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手腕,還在顧同的指引下,參與了幾乎所有的關鍵決策。
當然,外部的成功並沒有讓他們在華北的軍事部署上,有所鬆懈。
顧同深知,他們雖然通過外交獲得了相對有利的條件,但隻有強化軍事力量,才能真正確保華夏的未來。
隨著外交戰線的逐步穩固,陳望和顧同迅速轉向國內軍事部署的調整和加強,特彆是在黃河防線的部署問題上,統帥部已經做出了明確的指示。
與此同時,全麵強化新編第一兵團,提升其綜合作戰能力,確保能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占據優勢,也成了統帥部的重點工作。
陳望在統帥部的會議中得知,自己即將擔任重組的“第一兵團”總司令,而這一兵團將成為未來鬆江戰場的重要支柱。
在統帥部的重組計劃中,第一兵團的編製與裝備配置被視為未來戰鬥的關鍵。
顧同和陳望深知,麵對日軍的強大軍力,隻有通過精細的編製和先進的裝備,才能確保兵團在未來的戰鬥中占據主動權。
當然,說到底,“第一兵團”還是借鑒了德軍編的製模式,每個師不僅在兵力規模上保持高度精乾,而且在裝備和戰術配備上,都力求做到最優化,以實現戰場上的超常表現。
“這一次,第一兵團的重組,不僅是兵力的擴充,更是戰力的提升。”
顧同頓了頓,對陳望繼續說道:
“統帥部決定,第一兵團下轄三個軍——‘新一軍’下轄三個師,另外兩個軍各下轄兩個師,此外,統帥部還決定設置重炮旅、裝甲旅和特戰旅等新型部隊。
重炮旅和裝甲旅,將會成為兵團突擊,與日軍重武器的核心力量,給日軍帶來他們無法估量的威脅。”
陳望深知顧同所言不虛。根據統帥部的計劃,雖然第一兵團下轄的軍隊數量並不龐大,隻有七個師,十萬人馬,但每一支部隊的裝備和訓練,將達到早已經史無前例的,最先進的標準,特彆是在炮兵和裝甲部隊的配置上,將實現質的飛躍。
國府獲得了英美法的貸款後,立刻進行了軍備的采購,重炮旅將配備當前中央軍從美利堅購入的一批新式火炮裝備,能夠在遠程壓製日軍的重炮。
換言之,作為兵團的主力火力單位,第一兵團的重炮旅將配備多種型號的大口徑火炮,主要用於遠程火力壓製和對敵陣地的轟炸,以確保能在長距離上給予敵人沉重打擊。
而裝甲旅也將引進全新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提高機動性和突破力,為未來的戰鬥提供極大的戰術支持。
裝甲部隊是第一兵團的另一核心力量,裝甲旅將配備全新型號的坦克,而這些裝備擁有極強的防護能力與火力,尤其在突破敵軍防線時將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陳望聽著這些宏偉藍圖的時候,也隱隱察覺到了不妙,在那些裝備真正運到,並且裝備進部隊前,他隻能是保持樂觀狀態。
當然,相對這重炮旅和裝甲旅,特戰旅的裝備就好解決的多了,主要是訓練上,還需要時日。
這支特種作戰部隊,並不僅僅隻是特戰團那種突擊尖兵,他們還將專注於戰場的滲透、偵察和破壞任務。
法肯豪森已經從國內招募了一批軍官,他們將通過高強度的訓練,把特戰旅訓練成具備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對敵軍指揮所、補給線、重要設施等目標進行打擊的強兵。
與此同時,在配合兵團重組之際,周品,胡璉,萬煌,李年等人,也迎來了晉升機會。
周品,萬煌和李年分彆晉升為“第一兵團”下轄各軍的軍長,而胡璉則被任命為集團軍的總參謀。
這些久經沙場的優秀指揮官,將和陳望共同協作,指揮這支新擴編的精銳部隊,確保“第一兵團”能夠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新的職務,意味著新的挑戰。”
胡璉在得知晉升的消息後,露出了一絲微笑,十分官方道:
“不過,我相信,在陳司令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
周品則沉默了片刻,低聲說道:
“沒錯,我們這些人,在戰場上的每一場拚殺,都是為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尊嚴。”
……
……
在兵員配備方麵,陳望與顧同達成了一致,統帥部將會抽調最精銳的新兵和軍官。同時,地方軍隊也將在戰後重組過程中給予支援。
這些新的兵員,都將在訓練中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確保能夠迅速融入第一兵團,形成一個強大的作戰集體。
而在他們的預料之外,陳望通過係統獲得的各種獎勵,也即將在“第一兵團”南下金陵的時候,通過係統指派的貨船,運送到金陵。
這些獎勵的到來,將使得“第一兵團”的戰鬥力在短短時間內得到了質的飛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