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思兔閱讀 

【第二十九講】(1 / 1)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十四頁,辛二、彆明。

我們一個凡夫眾生,由於過去的業力,在三界得一個果報體。這個果報體,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快樂的果報,也有一些痛苦的果報,所謂的一個苦樂參雜的果報體。那麼一般來說,我們今天都是在痛苦的果報出現的時候,在逆境的刺激之下,才產生一種想要修學佛法的善根。所以,我們開始修學佛法,不管依止什麼法門,其實我們目標是一樣的,就是要減輕痛苦的果報,增加安樂的果報,所謂離苦得樂。當我們開始離苦得樂的時候,那就是要開始去轉變我們業力的時候。

那麼應該怎麼轉變業力呢?徹悟禪師說:“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就能轉業。從剛開始一個粗淺的修學,我們內心當中“心與佛合”,我們依止一念皈依的心、一種專注的力量來憶念佛菩薩的功德,這個時候產生強大的加持,我們可以暫時地離開痛苦而得到安樂。那麼進一步要能夠究竟地解脫,就必須要“心與道合”,你要把宇宙間那種生命的道給參透出來。什麼是我們生命的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表相:這是個男人,這是個女人;這是個好人,這是個壞人。我們從整個生命的相狀當中產生了執著,而忽略了生命這個相狀背後的“道”。這是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

所以我們從本經上來看,你看阿難尊者剛開始請求佛陀開示圓頓止觀法門,佛陀就問他一個問題,說你當初在我法中是依止什麼樣的一種殊勝的相狀而發心出家修行?阿難尊者說,我是看到了佛陀三十二相勝妙殊絕而發心出家。所以阿難尊者整個修行的根本是“見”,他見到了三十二相。那麼佛陀這個時候就開始引導他從見的功能當中去悟入這個道。

你看前麵的十番顯見,蕅益大師的科判把它判作“彆就‘見精’開顯‘見性’”,從見的功能當中攝相歸體。你為什麼能夠見?當然我們見到東西就是向外攀緣。我們看到花,對花產生攀緣;我們看到佛菩薩的相狀,向佛菩薩的相狀產生攀緣。所以我們永遠沒辦法悟道。在十番顯見當中,佛陀要我們回光返照。你為什麼能見?當問一句這個見的功能“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時候,回光返照、探本求源,找到我們的常住真心。而這樣的一種道就是一種不變而隨緣、隨緣而不變,也就是天台宗說的即空、即假、即中之道。所以你看前麵的十番顯見,主要的是依止“見”,從見的功能當中去悟道。

辛二、彆明分四:壬一、明五陰性;壬二、明六入性;壬三、明十二處性;壬四、明十八界性

本科,其實它的重點在“遍曆陰入處界會理”。前麵是說我們在見東西的時候有道;這個地方佛陀就廣泛說,其實道是無所不在的,不僅是你見到東西有道。你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通通有道,其實道是無所不在的。所以覺悟也沒有分任何場所的,隻是我們當麵錯過,如此而已。這個時候,佛陀必須告訴我們說,其實道是無所不在的。

那麼,它理由何在呢?這當中有兩段:第一段是總示,總相的說明;第二科彆明,就詳細地、各彆地說明這個道為什麼是無所不在,把這個道理解釋清楚。彆明當中分成四科:第一科是明五陰性,二是明六入性,三是明十二處性,第四是明十八界性。

這四科,我們可以簡單說明一下。這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於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心世界,隻是開合不同。那麼身心世界是一個相狀、是一種作用,它背後的體性、它背後的道到底是什麼?我們有必要把這個相狀背後的那個本來麵目打開來,來探討這個身心世界這麼多相狀背後到底它的道是什麼。以下看佛陀怎麼引導我們從相去悟入這個道。

壬一、明五陰性分二:癸一、總征;癸二、彆釋

首先我們看壬一,明五陰性,從五陰的諸法當中去悟入真如之道。

這個“陰”,它的意思就是積聚的意思。比如說色法,它是積聚了五根六塵等十一個法才能構成一個色陰,所以它不是單一的,它是積聚了很多很多的同類的法,而構成所謂的色受想行識。

五陰當中,其實是把這個心法開出了四種——受、想、行、識,等於是在身心世界當中“開心合色”,來指導迷心重的眾生能夠悟入真如之道,所以叫五陰之法。我們看第一個。這當中有兩段:第一個總征,第二個彆釋。

癸一、總征

看總征。

阿難!雲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佛陀就招呼了阿難說:阿難尊者!你要知道所謂的真如之道——所謂的即空、即假、即中之道,它不隻是存在於見分而已,其實整個五陰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這個如來藏,我們解釋一下。前麵佛陀講這個道的名稱,都是講到“常住真心”或者“寂常心性”。但是從這一科的整個大科,佛陀是習慣用“如來藏妙真如性”來表顯這個道的名稱,所以我們把這個名稱解釋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被迫加入妖精籍的我成為至強 墨爺的三胞胎和他們的神棍媽媽 鶴唳長安(探案) 懸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神算嬌妻:攪動全城風雨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買下來 赴春潮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 絕症你逼我獻血,我死你後悔什麼 靈異複蘇,無所謂,反正我有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