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思兔閱讀 

【第四十一講】(1 / 1)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九十一頁。辛五、明藏性即空大性。

我們在修習首楞嚴王三昧或者說是大乘的圓頓止觀之前,要先建立大乘的正見。那麼什麼是大乘的正見呢?本經引導我們去觀察生命的時候,它主要把生命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妄的。一個是真實的功德,一個隻是虛妄的因緣。從這兩部分來觀察生命。

在整個三卷的經文當中,佛陀剛開始所開顯的是我們能觀的心有真妄的差彆。我們能觀的心在麵對外境的時候,有所謂的攀緣心跟常住真心。攀緣心就是說我們的心對外境有所執著,仁者心動。我們這個心態的產生,是因為某一種人事的因緣的刺激,所以這個心是隨境而生,也隨境而滅。這種攀緣心是要不得的。你不管是念佛、持咒、拜佛,乃至修任何的功德,你用攀緣心來修學,你得不到真實的功德,因為它的根本是虛妄的。所以在修行之前,你一定要把心帶回家,回歸到你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本性。你要先遠離外境的執著,回到你的清淨本性,從這個本性當中去發動你的修學,那麼所有的功德都是如來密因,都是諸菩薩萬行的圓滿。所以你在修行當中,第一個先找到你的真實心,是非常重要的。

找到你的心以後,從你的心開始生起觀照。這個時候就可以麵對所觀境,這一切人事的是是非非的因緣。那麼這個所觀境應該怎麼去觀察呢?佛陀講到了會四科融七大。前麵四科的經文,佛陀主要講到一個觀念:妄相無體。說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種身心世界,它的相狀隻是一個“當處出生,隨處滅儘”的一種幻妄稱相而已,它沒有真實的體性。

前麵四科的經文,是在破除我們對妄相的一種執取。我們認為身心世界是真實的,那個就是自我。其實那個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我們捏造出來的。這個身心世界是變化的、是虛妄相的。所以在四科當中,主要是發明的“達妄本空”,那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個生滅的過程而已,它沒有真實的體性。到了七大就不一樣了,講到性本具相。所以四科是發明整個生命的過程,而七大是說明整個生命的根源。

那麼這個幻妄稱相、這個即空即假即中的影像,是從哪裡來的呢?是我們一念心性變現出來的。我們這一念心,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含攝無量無邊的性德。到了七大的時候,就講到這個性德是真實的。所以四大是講相妄,七大講性真。講到整個地水火風空根識它的體性是遍滿整個法界,你隨時有因緣,它隨時出現。你有一處的因緣,它就在一處出現;你有兩處的因緣,它就在兩處出現。它的體性是遍滿的。

就像我們念佛一樣。你說我們念佛為什麼能夠消業障?它的功德是從哪裡來?它不是從佛號而來。如果功德是從佛號而生,那你放錄音帶就好了嘛,你乾嘛用心去念呢?你說我的功德是從我的心生起。如果從你的心生起,那你就不要念佛嘛。那麼我們念佛,真實會產生一種滅惡生善的功德。這個功德從哪裡來?從本經的解釋,相妄性真。這個功德的體性是遍滿法界的,你一處念佛,它就一處顯現;你兩處念佛,兩處顯現,就是個人的循業發現。它的相狀是循業發現,但它的體性卻是真實遍滿。我們能夠從四科七大當中看到生命的過程,是相妄,是性真的,是周遍法界的,所以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隻要我們願意努力,所有的功德都可以顯現,而且所有的功德都是遍滿法界,沒有一個地方欠缺。

所以說前麵的三科,就打下你整個大乘的止觀的基礎,我們三科的文也即將圓滿,阿難尊者也即將開悟。所以你要知道、要掌握你內心當中,什麼是真實的,外境當中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我們的主人翁,什麼隻是暫時的過客,你要把它分清楚。

辛五、明藏性即空大性分四:壬一、破妄執;壬二、明大均;壬三、顯理性;壬四、斥迷惑。

我們看第五科的“明藏性即空大性”。這是七科當中的第五科。這藏性就是指的我們眾生本具的現前一念心性,它的體性是清淨本然,周遍整個法界的。“體”就是當下具足。就是這個廣大的心性,其實它當下就具足空大的體性。也就是說,空大之性是遍滿法界,但是空大的相用卻是要假借事造的因緣才能顯現出來。說這個道理。

我們看,這個當中有四段:一破妄執,二明大均,三顯理性,四斥迷惑。

壬一、破妄執

【圖一】

這個地方是破除和合跟非和合兩種的妄執。

我們先看“總標空性”。看經文。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刹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

這一段是把空性中虛空的體跟虛空的相這種體相之間作一個說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被迫加入妖精籍的我成為至強 墨爺的三胞胎和他們的神棍媽媽 鶴唳長安(探案) 懸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神算嬌妻:攪動全城風雨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買下來 赴春潮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 絕症你逼我獻血,我死你後悔什麼 靈異複蘇,無所謂,反正我有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