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思兔閱讀 

【第四十三講】(1 / 1)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九十六頁,壬二,明大均。

本經的正宗分開始的時候,阿難尊者請佛陀開示首楞嚴王三昧的修學法門,佛陀花了三卷的時間來詳細說明生命的真相。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對生命有正確的了知,才能夠生起正確的觀照。

前麵三卷的經文,我們可以會歸成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相妄性真。蕅益大師在注解當中經常提到說:“觀相元妄,觀性元真。”這個“相”的意思就是,我們整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隻要你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摸得到的東西都是虛妄的,都是生滅變化的。在這種相狀當中,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我愛執,產生一種顛倒想,由此起惑、造業乃至於出現生死的流轉。前麵的三卷經文其實就是在破除這個虛妄相。對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的這個虛妄相,經過我空、法空的智慧,我們修不迷不取不動,把虛妄相破了以後,顯出一個什麼東西呢?顯出了現前一念心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個就是真實的。諸佛所證、眾生本具的現前一念心性,這個是不生不滅的真實的功德。

所以,我們大乘的佛弟子,在看生命的時候是兩個方向:第一個,當我們把生命攝用歸體,把整個身心世界回歸到真實的時候,那就是一念的心性;第二,當我們依體起用,我們一念心性受了業力的熏習,就會隨緣而顯現種種的五陰身心:一個男人的身心、或者一個女人的身心,這就是一個體用的關係。比方說,我們今天一個大海,這個大海就是一個法性的本體。業力風一吹的時候,產生一個水泡。這個水泡當然各式各樣,有大水泡,有小水泡。這個水泡就比喻我們的身心世界是生滅變化的。這個身心世界最後結束了,又回歸到大海去。

所以當有人問我們說,你從什麼地方來?那答案隻有一個:我們每一個人生命是從我們的真如本性而來,從現前一念心性而來。那你死掉以後,經過幾十年,你的身心世界消失了,你又將往哪裡而去呢?你還是回到了現前一念心性。所以生命就是這樣不斷地變化,“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而我們的一念心性本來就無生,也就沒有滅。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是不生不滅的,它也就是整個修行當中我們所要找到的本來麵目。我們講“大佛頂”,就是講的這一念心性。你把大佛頂找到了,你才能夠成就如來的密因,才能夠依此修學,成就諸菩薩的首楞嚴王。所以它是整個《楞嚴經》的核心思想。

說“開悟的楞嚴”,那麼你悟到什麼東西呢?你就悟到了整個生滅的因緣,並且從生滅的假相中找到了不生滅的心性。這個就是明心見性。“觀相元妄,觀性元真”,這就是所有大乘佛弟子修學止觀的一個根本思想。你絕對不能依止相而修。依止生滅的相而修,你不能成就不生滅果的,不可能。所以著相修行是不能成佛的,你一定要找到你的本性,稱性起修。以真實的因地,才能夠成就真實的功德。所以,在前麵的三卷經文,我們可以知道“相妄性真”的道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佛陀剛開始是把真跟妄作一個很詳細的分彆:真實的心性是不生滅的,虛妄的相狀是生滅變化的。但是佛陀到最後的時候告訴我們:生滅中有不生滅,不生滅中也有生滅,相中有性,性中有相;波浪當中是有大海的,大海當中也有波浪。這個是告訴我們什麼事呢?我們的目標是要趨向於現前一念心性。但是你要怎麼回家呢?你還是要用你現在的這個身心世界。

如果說我這個身心世界是假的、是暫時的,那我就把這個身心世界自殺,我不要我這個身心世界。那你也沒辦法回家了。你就是要借假修真。你這個身心世界是生滅的,但是你從這個地方觀進去,就能夠找到不生滅的家。你當初從真如本性流轉出來,一念妄動變成這個身心世界,你回家還得要循著這個身心世界回到你的家去。你看看後麵的經文講到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圓通其實就是前麵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特彆講到六根,你還得從生滅的六根門頭去悟入不生滅的本性。

所以,我們常說借假修真,你要假借生滅的因緣來成就智慧。你為什麼會有智慧?你要聽音聲。你說,欸,音聲是生滅的!音聲是生滅的,但是它所詮釋的道理是不生滅。你還得要假借你的身心世界去拜佛、去修福報,所以你必須假借你的生滅的因緣來積功累德,來成就你的不生滅的清淨的功德。這個就是我們在前麵的三卷經文得到的第二個思想,就是真妄不二的道理。

那你把這兩個思想掌握住了,前麵的三卷的經文你大概就知道了:第一個,相妄性真;第二個,真妄不二。這個是整個前麵三卷的思想,也是整個《楞嚴經》修止觀的最重要的觀念。

壬二、明大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被迫加入妖精籍的我成為至強 墨爺的三胞胎和他們的神棍媽媽 鶴唳長安(探案) 懸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神算嬌妻:攪動全城風雨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買下來 赴春潮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 絕症你逼我獻血,我死你後悔什麼 靈異複蘇,無所謂,反正我有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