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182頁,辰五、歎美法勝以寓勸修。
當我們在學習一部經或一部論的時候,我們會有二種情況出現:第一種情況,有些人把這一部經學完了,他的內心當中產生一個清淨無漏的善根,但是你看他身口意沒有太多的改變,他平常做什麼,他還做什麼。也就是說這一部經進入到他的身心世界,並沒有產生一個強大改變的力量出來,這種人叫做跟這部經結緣。第二種情況,有些人把這一部經學過以後,這部經的法義在他的身心世界,的確可以看得出來產生一種強大的滅惡增善的效果,我們應該說這個人的生命開始增善了。這兩個差彆在哪裡呢?有些人為什麼這一部經到他的身心世界,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有些人隻是一種善根而已呢?
《法華經》說:「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其實每一部經都有它的一個方便門,有些人就是找不到門,所以他這一部經進不去,在門外看一看,“喔”!這一部經有很多珍寶。他知道這一件事情,但是他並沒有把這珍寶拿來真實的受用。為什麼?因為他找不到門,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天台宗在講經之前,一定是五重玄義,掌握經的體宗用。那麼本經的方便門是什麼?我們怎麼能夠找到這部經的入口,它的門在哪裡呢?我們分兩部分:一、講到這一部經的理觀,二、它的事修。
這一部經的理觀是從不生滅心,而修學空假中三觀。我想你要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第一個,你的內心是依止什麼心態,「雲何應住?」是很重要的。在本經當中講到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人,對整個生命的現象,要以「無住為住」,以不生滅心來當作你因地的發心。你生命不是要追求什麼,而隻是恢複你本來的麵目而已。你生命的目的是乾什麼?就是把你原來的清淨本性把它恢複出來而已。這種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向外追求,它是向內安住的。安住在不生滅心的時候,我們開始調伏其心,空假中三觀,使令我們能夠保持中道。一方麵「觀相元妄」,一方麵「觀性元真」,用空假中三觀,使令內心當中能夠保持平衡的中道思想。這個就是整個本經的理觀,以不生滅心來修空假中三觀。依止一念心性而修空假中三觀,依止空假中三觀還是開顯一念心性,「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如此的輾轉相續,就把整個五蘊身心的障礙破壞掉了。這就是整個本經的理觀。
本經的事修,它的正行主要是二十五圓通,但本經的意思是以耳根為根本。蕅益大師說:念佛圓通也不錯、也是可以。總而言之,以念佛圓通跟耳根圓通,這二個交互的作用,禪淨雙修來當正行。另外本經講到有兩個助行是很重要的:一、嚴持四重禁戒(四種的清淨明誨),調伏四種煩惱,這是助行的第一個,「持戒」。二、誦持神咒,持咒的功德來破除我們的障礙,特彆指的是鬼神障。你能夠把這部經的理觀跟事修都掌握了,那你就掌握這部經的「門」,它的方便門你就掌握到了。那我們就可以進入裡麵去受用這部經的種種功德,種種的作用。
辰五、歎美法勝以寓勸修
【圖一】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他讚歎耳根法門的殊勝,來勸勉末世眾生能夠如法的修學。
總標諸佛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盤門。
前麵我們看到二十五位聖人,廣泛的陳述二十五圓通的法門,最後文殊菩薩做一個總結,他說:“此”指的是耳根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依止耳根來入流亡所,是過去微塵數諸佛,所依止一路修學而能夠悟入大般涅盤之門。也就是十方諸佛都是依止耳根之門,而成就涅盤。這個地方指的是沒有例外的,這是總說,以下把十方微塵數諸佛,把它開出來三世。
彆列三世
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過去諸佛在耳根反聞聞自性當中是已經成就,現在的菩薩也即將依此法門而悟入圓明妙心,未來大乘的修行人也應該依止耳根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來修學。這個地方講到是沒有例外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走這條路,我們講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但是這路是有一個特彆容易上去的路,這個路當然指的是耳根的路。前麵講的是道理,以下引用實際的例子來做證明。
示己親證
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文殊菩薩說:我過去在因地的時候,我也是從耳根而悟入圓明妙心,不隻是觀世音菩薩如此修學而已。引用道理,引用實際的事證,來讚美耳根的殊勝。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盤門。」為什麼說通往涅盤隻有這條道路呢?其實這一句話是有兩層意思:第一、就一個因地的菩薩來說,這個門是單指耳根,你彆無選擇。因為一個初心菩薩,他本身的障礙就很重,我們內在的煩惱、外在的鬼神、還有果報體的障礙、各式各樣的障礙太多,所以從一個初心菩薩來說,那一路涅盤門當然隻有指的是耳根這個門。二、如果約著果地的功德,法身菩薩所證果地的功德來說,那這個門指的二十五個方便都是進入涅盤之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