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滿朝嘩然。
隻因皇帝發出一道聖旨,並且當庭讓太監宣讀了一番。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河北路青州知州,楊一笑,允文允武,忠君愛國,有大功,當嘉獎。”
“第一功,其為朝廷駐邊,收複中原失地,曆一百三十二年之後,幽雲諸州終有州域回歸,此等功勳,開疆拓土也。”
“第二功,其領大軍拒敵,揚我雲朝之威,於河北路相州設下戰陣,鏖戰半月絞殺八萬狼族,又親率大軍馳援收複之地,於幽州一戰絞殺狼族十四萬,打出赫赫威風,強勢逼退狼族,此等功勳,守土保國也。”
“朕於聖賢古訓聽聞,臣有大功,不可不賞,聖天子當以豐厚之賜,酬勞國朝功臣之辛勞。”
“故,頒旨傳抄天下,之於楊一笑,賞功鹹聞之。”
“第一賞,拔擢楊一笑爵位,去涇縣縣男之爵,改加涇縣縣伯封賜,食邑一百八十戶,承襲兩代而遞減。”
聖旨上的第一份賞賜,大臣們全都不出意料,畢竟昨天早朝的時候就商量過,可以給楊一笑這種虛頭沒實際的封爵。
爵位而已,從縣男拔擢為縣伯,雖然升了一級,但是毫無意義,僅僅食邑一百八十戶,也就是說這種爵位可以享受一百八十個老百姓的供養,這點小小的好處,幾乎和沒給一樣。
這份封賞唯一的意義,估計也就一個‘縣伯’稱呼,以後任何人見了楊一笑,都要按規矩稱呼一聲涇縣伯。
除此以外,彆無好處。
故而滿朝文武大臣聽到這裡時,基本上全都表現的宛如沉穩老狗,甚至在心裡還暗暗得意,認為這種爵位是對楊一笑的嘲諷。
緊接著,聖旨繼續宣讀,這一下,滿朝文武有些發懵了。
“第二賞,通傳天下之嘉許賞,蓋因楊一笑功勞頗大,於國於民皆有提振,朕感其勞苦功高,又思其乃外戚晚輩,故於皇後相商,請皇後鳳足北上,親至青州之地,當麵予以嘉許。”
嗡嗡嗡!
偌大朝堂瞬間響起雜亂的議論聲。
皇後北上?
親自嘉許?
這這這……
陛下這是搞的哪一出戲碼啊。
自古以來獎賞功臣,從未聽說派女人出麵,尤其是皇後這種身份,尊貴程度號稱後宮之主,世所周知,所謂天子之足不輕易出京,其實還有一個潛規則,皇後之尊貴也不能輕易出京。
然而現在,陛下的聖旨卻宣告說,要讓皇後鳳足北上,親自去嘉許那個楊一笑。
這簡直是荒唐啊!
“陛下,不可……”
立馬有大臣站出來,據理力爭開始進諫,大聲道:“微臣以為,此事不可行之。皇後乃天下女性尊貴之首,豈能親自去給一個小兒嘉許?”
“即便那楊一笑稍微有所薄功,但是朝廷按照相應規定予以獎賞就是了,豈能讓皇後親自動身,風塵仆仆的長途跋涉。”
“故而微臣力諫,請陛下收回聖命。”
對於這大臣的進諫,朝堂裡頓時一片附和,其實這倒不是大臣們忠心,而是心裡對楊一笑有嫉妒,小小一個外戚,仗著私兵建立一點功勞,竟然讓皇後去親自前往嘉許,這種待遇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功勞很大。
然而不管大臣們如何進諫阻攔,龍椅上的皇帝始終裝作耳旁風一般,同時,朝堂裡那些皇族則是心知肚明怎麼一回事。
這些皇族宗室為了私利賣出皇後,豈能讓良好的算盤被大臣們打翻?
於是隻見幾個老頭子站出來,之乎者也的大肆詭辯一通,說來說去隻有一個道理,那就是皇後去嘉許楊一笑很有必要。
如此一幕,漸漸讓大臣們心中有所領會!
能躋身朝堂的都是老狐狸,幾乎個個都是陰柔狡詐老謀深算,雖然大臣們猜不透這件事的內幕,但卻能看出來皇族和陛下已經達成共識……
也就是說,讓皇後北上是無法更改之事。
隻不過雖然無法更改,但是大臣們仍舊故意添堵,所以繼續不斷進諫,裝出一副據理力爭的忠臣姿態。
說白了,還是想在這事上惡心惡心楊一笑。
然而當皇帝終於開口時,僅僅隻說了一句話就讓大臣們閉嘴……
“朕,問問諸位愛卿,倘若按爾等的諫言,不請皇後去北上嘉許,那麼按照朝廷律例,就該拿出實質性的封賞。”
“戶部尚書,你說,你戶部現在能拿出多少金銀,用於一個開疆拓土保家衛國的功臣賞賜。”
“你拿不出吧,就算能拿出你也不願意拿吧?因為幾十兩金銀肯定不行,此等封賞最起碼也要幾千兩。你這個掌管國帑的戶部尚書不舍得,朕這個皇帝同樣也是不舍得……”
“吏部尚書,你也說說,如果讓你吏部舍出來一個高官厚職,你們哪一位能心甘情願的把自己官位讓出,如果有人願意讓出,朕就打消皇後北上之意,因為朕可以用你們讓出來的官位,去犒勞楊一笑開疆拓土的大功……”
“說啊,都說啊,誰肯,朕等著聽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