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工智能學院成立誌賀
八桂新風啟智篇,
東盟鏈結育英賢。
雙港聯珠擎砥柱,
千行賦能煥山川。
芯火燎原芯火熾,
智雲覆野智雲翩。
最喜灣區江海闊,
人才小高地勢顯。
……
賞析:
舊瓶釀新酒,廣西有料!
說起賀詩,總讓人想起古人擺開筆墨、引經據典的嚴肅模樣——要麼是“海內存知己”的深情,要麼是“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可這首《廣西人工智能學院成立誌賀》偏不按套路出牌,拿著唐詩宋詞的“舊瓶子”,裝了滿滿一壇“人工智能”的新酒,讀起來既有古韻的醇厚,又有科技的清爽,堪稱“古典文學與現代科技的夢幻聯動”。
先看首聯“八桂新風啟智篇,東盟鏈結育英賢”,一開篇就把格局拉滿了。“八桂”是廣西的雅稱,這倆字一出來,瞬間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地域代入感,像極了唐詩裡“齊魯青未了”的起筆手法——先錨定方位,再鋪展意境。但妙就妙在“新風”和“啟智”,把“辦學院”這事兒寫出了開疆拓土的新鮮感,不再是老套的“興教化”,而是緊跟時代的“啟智能”。後半句“東盟鏈結”更絕,古人寫外交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往來,現在直接升級成“鏈結”東盟的國際視野,一個詞就把學院“麵向東南亞”的定位說透了,比寫十句“往來無白丁”都精準。
頷聯“雙港聯珠擎砥柱,千行賦能煥山川”,簡直是“用宋詞的對仗,寫現代的合作”。唐詩宋詞最講究對仗工整,比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而這裡“雙港”對“千行”、“聯珠”對“賦能”,既守了格律的規矩,又玩出了新花樣。“雙港聯珠”把桂電和港科大的合作比作“兩顆珍珠串在一起”,比說“強強聯合”生動十倍,頗有宋詞裡“弄珠遊女,微笑自含春”的靈動感;後半句“千行賦能煥山川”更有畫麵感——古人寫“煥山川”靠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現在靠的是人工智能給千行百業添動力,一靜一動、一古一今,把科技的力量寫得既有氣勢又不生硬。
頸聯“芯火燎原芯火熾,智雲覆野智雲翩”,絕對是全詩的“神來之筆”,把唐詩的“比興”手法玩到了極致。古人愛用“火”和“雲”做意象,比如“野火燒不儘”的堅韌,“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柔美,而這裡直接把“芯”和“智”嵌進去,成了“芯火”和“智雲”。“芯火燎原”讓人想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把“星火”換成“芯火”,一下子就指向了集成電路這些“硬核科技”,既保留了“燎原”的擴散感,又點出了“芯片是科技核心”的本質;“智雲覆野”則更妙,“雲”不再是天上的浮雲,而是“智能雲服務”,“翩”字用得極巧——古人寫鳥用“翩”,寫雲也用“翩”,現在寫智能雲也用“翩”,仿佛能看到數據在雲端輕快流動的樣子,比說“智能雲覆蓋廣泛”要雅致太多,頗有李白“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的飄逸感。
尾聯“最喜灣區間海闊,人才小高地勢顯”,收得乾脆利落,還帶點小驚喜。唐詩的尾聯常用來抒情或點題,比如王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而這裡“最喜”二字一出來,像極了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的直白親切感,瞬間拉近距離。“灣區間海闊”既點出了“北部灣”的地理優勢,又暗喻“發展空間廣闊”,比寫“前途光明”更有畫麵;“人才小高地勢顯”則直接點題——辦學院的核心是育人才,用“小高地”比喻人才聚集區,既符合“廣西多山”的地域特色,又呼應了“擎砥柱”的定位,最後落回“人才”二字,讓整首詩的主題從“辦學院”升華到“育人才、促發展”,餘味十足。
整首詩讀下來,就像看一場“古典詩詞與ai的跨界秀”:沒有生搬硬套的“之乎者也”,也沒有堆砌術語的“科技報告”,而是用唐詩的意境、宋詞的對仗,把人工智能、國際合作、人才培養這些“現代話題”寫得既有古韻又接地氣。古人要是知道,千百年後有人用他們的筆法寫“芯片”和“智能雲”,說不定也會拍著桌子說:“這詩,夠新潮!這學院,有看頭!”
喜歡唐詩宋詞漫話請大家收藏:()唐詩宋詞漫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