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半途。闌
遠處傳來高昂的雞鳴聲,喚醒日始,天光漸白。
斜斜的朝陽穿過樹影,投下片片斑斕。
聽著周圍竊竊私語。
鄭修雖不像謝洛河能聽清他們在說些什麼。
可自從鄭修知道自己要假扮的人是“蕭不平”開始,便知道自己即將經曆什麼。
他的名聲實在太響了。
在信息封閉的時代要在人前假扮另一個人,並非一件難事。闌
沒有照片,沒有視頻,“蕭不平”的事跡流傳江湖大抵依靠口口相傳。
或許江湖上茶餘飯後對蕭不平的描述是:身材挺拔頎長,相貌英俊不凡,搖著一把折扇,扇子上寫著“人間逍遙”四字,身邊定會跟著姿色上乘的女子,攜手逍遙人間。瞧,這不就全對上了,不能說是很像,隻能說一模一樣。
起初鄭修還有點擔心在武林大會中碰見蕭不平的熟人或仇家什麼的,但隨後仔細一想,謝洛河都不擔心,他擔心什麼,於是放下心來,以遊玩的心態慢悠悠地上山。
隨著俠客們在比拚輕功步法,鄭修幾乎落在最後。
石階儘頭,一片青色的屋簷逐漸出現在鄭修的視野中。
遠處一座座工坊頂上黑煙滾滾,而近處,青色屋簷鱗次櫛比,飛拱長廊與半彎小橋穿插其中。
一隻丹頂嫣紅的白鶴展翅飛起,落在飛拱之上,呈金雞之勢,傲然獨立。闌
氣派的大門旁,站著兩位身穿素袍,豎著羊角髻,五官清修的少年。
站門左邊少年先是朝鄭修與小桃抱拳行禮。
“這位公子,請出示英雄帖。”
小桃下意識地抓緊了鄭修的袖子。
她有點緊張。
因為她很清楚公子在扮演另一個江湖上的“名人”。
鄭修從容將英雄帖遞出。闌
“嘶。”
兩位少年腦袋湊在一塊,看見名字的瞬間,同時倒吸了一口含著薄霧的濕濕涼氣。
“書童小莊,”
“書童小離,”
“見過蕭大俠。”
二位少年一邊抱拳一邊向後縮。
鄭修納悶地看著二位反應,心道離譜。闌
蕭兄啊蕭兄,你在江湖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麼高啊,讓我很難辦啊。
鄭修頭疼地將英雄貼拿回,二位書童暗戳戳地推諉一二,暗鬥一番後劃拳決定,最後是由小莊帶領蕭不平進入藏劍山莊。
藏劍山的地勢不算險峻,隻能算得上是一座小山丘。
上山的路更稱不上崎區險要,一條石階直通山頂。
而藏劍山莊從遠處望,那一片高低錯落的建築,像是一隻老虎趴在山上。
小莊麵色緊張,走在前頭。
他雖驚懼蕭不平在江湖上的響亮名聲,但走出幾步,見蕭不平並未對他圖謀不軌後,忐忑的心漸漸放下,沿途為鄭修介紹藏劍山莊能公布給遊客的布置。闌
原來,藏劍山莊世代由獨孤家族經營。
獨孤家先祖是一位被稱作“獨孤無名”的劍客,那位劍客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以一人一劍,在江湖上闖下赫赫盛名。
之所以被稱作“獨孤無名”,隻因家族族譜遺失,隻餘傳說,不留姓名,索性稱“獨孤無名”。
小莊自豪地訴說著孤獨無名的事跡。
傳說那位前輩三歲握劍、六歲成名、十二歲打遍天下無敵手、十九歲封劍於塚,三十歲孤獨求敗,天下無敵。
活了幾百年,領悟劍道的極致而“踏破虛空飛升上界”。
鄭修一聽就笑了。闌
這不是和【天地交罡歸一劍意】吹噓的劍聖事跡像極了麼。
大約無敵前輩的傳說用的都是這麼一個模板。
無論是現實還是公孫陌的記憶世界裡,鄭修極少聽見有人提過“踏破虛空飛升上界”,太飄渺了,一聽就是吹牛。
但鄭修笑了笑,並未點破。
小莊向鄭修介紹著藏劍山莊的悠久曆史時,他們從一座座工坊旁經過。
裡麵傳出鏗鏘有力的打鐵聲。
鄭修問:“藏劍山莊,莫不是以鑄造兵器成名?”闌
小莊詫異看向鄭修:“蕭大俠竟不知藏劍山莊獨步天下的‘三絕’?”
那神情,仿佛鄭修不知道藏劍山莊的“三絕”,是多麼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鄭修乾咳兩聲,解釋道:“平素略有耳聞,不若眼見為實。”
書童聞言,恍然大悟。鄭修的話讓他聽得非常舒服,言語間有幾分奉承,卻不顯諂媚。
他便欣然為鄭修解釋何為“三絕”。
“藏劍山莊有三絕,盛譽江湖。第一絕是劍,藏劍山莊的劍術舉世無雙;第二絕則是器,眾所周知,藏劍山莊鍛造的兵器,吹毛斷發、稱得上傳家寶具;第三絕則是茶,藏劍山莊後山種植的茶葉‘劍北遊’,香飄十裡,芬芳撲鼻,千金難求一兩。”
前兩絕聽得鄭修興致缺缺,第三絕卻讓鄭修眼睛一亮,欣喜道:“那我真要嘗一嘗了。”闌
鄭修的反應令書童微微一怔。
他下意識納悶,這位大俠想嘗的究竟是獨孤世家的劍術,又或是獨孤世家鍛造的大寶劍。
畢竟大多江湖俠客,習慣了風餐露宿、粗茶澹飯,對品茶興趣不大。
他萬萬想不到鄭修的英俊皮囊下,藏著一顆講究的靈魂。
走過一道精致小橋,潺潺水聲分外宜人。循著小道向山上走,路上行人稀拉。小童解釋,蕭大俠來得晚,在受邀的兩百人中,已有一百六十七位武林高手抵達藏劍山莊,而鄭修恰好是那第一百六十八人。
鄭修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來參加武林大會。
對於那獨孤翔,鄭修同樣不知底細。闌
鄭修心中不由生出了一絲擔憂。
對謝洛河的擔憂。
謝洛河絕不是來正兒八經參加大會的,鄭修這一點能非常肯定。
正所謂狗……咳咳,正所謂土匪改不了習性,謝洛河心裡鐵定藏著小九九,她以為不說自己就不知道?
希望人沒事。
鄭修默默想著。
沒多久,鄭修在書童小莊的指引下,來到山頂上一片空地上。闌
這裡是藏劍山莊的禁地——問劍台,平時隻有家主獨孤翔,與門內精英弟子能上問劍台靜修參悟劍道,小莊說他活了十三歲,也是頭一回看見問劍台上這般熱鬨。
在距離抵達問劍台仍有十來步階梯時。
鄭修便看見一根根高聳的石柱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