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和孫疙瘩兩人一起,慢慢地在石佛寺大街上隨便溜達著。
馬上就上午了,該到吃午飯的時候了,孫疙瘩領著路,來到一家燴麵館,中午兩人準備吃的是中原燴麵。
中原是最大的小麥產地,麵食多有所長,中原燴麵就是麵食的代表之一。
燴麵漢魏時期亦稱湯餅,唐以後名稱漸變,宋代汴京食店便有“插肉麵、大奧麵”的在集市上出現,後世多稱羊肉燴麵。
取其筋軟光滑、湯醇性溫特色的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方便快捷、享譽中原,遍及全國。
燴麵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麵、牛肉燴麵、三鮮燴麵、海鮮燴麵等眾多分類。
中原燴麵所用的麵為扯麵,類似於拉麵,但稍有不同。
一般用精白麵粉,兌入適量鹽堿和成軟麵,經反複揉搓,使其筋韌。
燴麵的精華全在於湯,羊肉湯要選用上好鮮羊肉,經反複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
下麵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麵拉成薄條入鍋,麵熟出鍋即成,視燴麵分類、價格、品種,分彆搭配以牛羊豬肉、黃花菜、黑木耳、香菇、腐皮絲、鵪鶉蛋、水粉條、遼參、蝦仁等配菜,就是品種繁多、風味濃鬱、分類不同的中原特色燴麵。
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澆一點香醋,其味更鮮。
因為麵胚、配菜都是提前預備好的,食客進門開火燒水、滾水下麵、麵香肉爛,味道濃鬱,而且方便快捷、價格高低隨便搭配,引車賣漿之人幾元錢就滿足口腹之欲;達官貴人華堂高座,遼參燴麵、海鮮燴麵一碗飯一、二百元,要吃的就不是飯而是為了高雅。
經過漫長歲月沉澱和曆史的變遷,燴麵它成了中原地帶最典型的風味小吃。
李一帆和孫疙瘩吃過午飯,輾轉來到石佛寺一個偏僻的小巷道,好多家商戶都開著大門,但是沒有任何商品在外邊擺放。
孫疙瘩說道:“走吧,這裡隨便哪一家都是經營青銅器生意的,你自己隨便挑一家吧!”
李一帆走進去一家大門,兩間打通的房屋,地麵上、周圍貨架子上,擺放著琳琅滿目、奇形怪狀地無數青銅器。
說實話,李一帆走著看著,都有一點走進古墓那種陰森森的感覺!
一位骨瘦如柴,滿頭花白頭發,穿一身邋遢舊衣服,戴著圓片眼鏡的老人,坐在一張官帽椅上,看著最少也得有七十歲以上的年紀,隔著一張桌子,老人家開口說道:“來了?”
李一帆笑道:“老人家好,來走走看看,找您老學點知識!”
白發邋遢老頭說道:“學無止境啊,我姓周,你可以跟著周圍的年輕人一起,叫我周老頭就行。”
李一帆趕緊點點頭:“周師傅好,我想進一點貨玩玩,請您老人家開金口,給晚輩指點指點迷津!”
“來到都是客,來坐下喝一杯茶,我家閨女拿來的雲南陳皮普洱,嘗嘗咋樣!”
陳皮普洱茶具有助消化、理氣化痰、降脂減肥、抗氧化以及提神醒腦的功效,作為張清風張半仙的大弟子,李一帆還是知道一點陳皮普洱的知識。
老式八仙桌上,一杯棗紅色的老普洱茶,從茶壺裡倒出來,頓時香氣彌漫,茶香濃鬱,李一帆慢慢端起茶杯,嗅著濃鬱的茶香,看看茶杯中深紅色的茶湯,輕飲一口,在口中慢慢品味著陳皮微苦辛溫的藥味,普洱茶葉的滋味。
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加上陳皮的中藥味道,更是彆具一格、滋味不同。
據傳說桔普茶,是由良溪村道光進士羅天池始創。
羅天池原名汝梅,字草紹,1805年生於新會棠下鎮良溪村,清道光六年進士,被譽為“粵東四大家”之一。
道光廿七年(1847年),羅天池辭官回鄉,帶回許多雲南普洱茶。
回鄉的當年秋天,羅天池不慎染上感冒,當時正在書房品茶解悶。妻子用陳皮煮水給他服用,他誤以為妻子煮水給他泡茶,於是把陳皮湯倒入壺中。這才發現是鎮咳、化痰的陳皮湯,心想倒掉可惜,就啜了一口,頓覺香味直透鼻孔,兩頰生香。喝了幾杯,便覺得咽喉舒暢,咳痰少了。
第二天,羅天池又叫妻子煮陳皮水給他泡普洱茶。連服兩天,感冒好轉,心情舒暢。
從此以後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歡加上陳皮一起衝泡。
當隔壁的族弟給羅天池送來自己種的柑桔時,萌發了將兩者相結合在一起的想法。
他把柑皮撕開三瓣,放置普洱茶葉,然後再將其包起來,此法雖易裝茶葉,但茶葉也易散落。
於是,羅天池繼續改良,後來便有了當今之做法,取柑桔乾果,挖取果肉,置入普洱茶葉,再封其挖口,曬乾儲存。
風乾的柑桔皮呈紅褐色既乾又脆,散發出淡淡的桔子清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