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了,都還沒恢複元氣。
這也是為啥,湯瀟逸永遠都人手不足。
作為一名事務官,最基礎的讀寫總得會吧?知道怎麼把情況清楚的寫在紙上吧?
識字的標準是能夠讀寫一段文字,根據後來的標準,大概是開始看圖寫話,就算入識字人口。
但,擁有這個能力的,整個清國隻有不到400萬人。
聽起來很多,但人家不全會為你辦事。
很多人,湯瀟逸也不敢用,生怕被帶壞了風氣。
而自己培養,就是劉一鳴現在遇到的情況。
原計劃自己培養、招募並培訓教師20萬人,以一比五十的比例,能撐起1000萬名學生的基礎讀寫、算術。
就算分科也沒事,沒有老師是隻教一個班的,一個老師教150200人,也能頂一頂。
然後一邊擴大教師培養數量,一邊將教育年限延伸至九年,一年一年的套著,也就能套過來。
劉一鳴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地方要重視這件事,提高入學率。
地方也確實很重視,甚至都不用劉一鳴通知。
因為學政一直以來都是華夏的重點工作。
結果就是,在校生一下子變成了近四千萬,平均一個老師要教200個學生。
還要分科,一個老師最後可能要教導500600個孩子。
光上課都上不過來,根本不可能。
“陛下,現在人手極端不足,臣已經恨不得讓官吏去兼任老師了,但這不現實,他們自己的水平也一般。”
“臣有一個想法,還望陛下允許。”
劉一鳴想了半天哪裡有人,突然靈機一動。
“什麼事?如果是那些窮酸腐儒,願意接受我們條件的,可以讓他們當老師。”
“不願意的,寧缺毋濫,彆給我把下一代禍害了。”
湯瀟逸眉頭一皺。
劉一鳴立刻拱手拜了拜:
“陛下,臣以為,除了窮酸腐儒,暫時是找不到其他人手了,但是,臣突然想到,還有一個地方有人。”
“而且他們絕對忠於陛下,水平也不錯,還有不少高水平人才,作風也勉強。”
“更重要的是,這有利於帝國對下一代的培養。”
湯瀟逸先自己檢索了一下。
要解決這個難題,一下子沒有一二十萬人是不可能的。
他手裡文化人肯定超過這個數,但能調動或者有空能兼職的絕對沒這麼多。
畢竟再怎麼兼職,也不能一天隻露一麵吧?還得花時間教孩子讀書寫字算術,還得講課。
講課也很重要,教孩子們理解課文,理解自然科學,這是一個基礎。
“誰?你先說。”
湯瀟逸皺著眉頭,想不出來。
“帝國海陸軍,帝國海陸軍低級軍官的要求是會讀寫,中高級軍官對於算術也肯定是精通的。”
“特彆是技術兵種如海軍、炮兵、工程兵等後勤部分兵種,對於技術,肯定也有獨特見解。”
“雖然可能不會教書,但是讓他們照本宣科,應該沒什麼問題。”
“進行短期培訓後,大部分都能勝任老師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