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和徐希顏一個想法。
“就是讓他們教教孩子讀寫,上百人幾百幾千人的隊伍都能帶,幾十個蘿卜頭還帶不了了?”
湯瀟逸直接下命令,對軍人這招最好用,
“海陸軍各自抽調人手,在轄區、周圍人手不足的區域的學校兼職代課。”
“我也不是那麼不講道理,擅長什麼教什麼,補貼按作戰補貼的一半發放。”
“而且就教一年級,讓班排長上也有夠了。”
二人立正站好:
“是!陛下!”
湯瀟逸點點頭,揮揮手,
“沒事就回去忙吧。”
補貼是他才想到的,然後就發現他真是個天才,這樣就又省了錢。
教育質量不僅沒降低,反而因為多元化教師的因素,提供了更多可能。
沒辦法,掃盲都還沒開始的時代。
會800個常用字都算半個讀書人,能輕易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時代。
你還奢望什麼教育質量、小班教學、個性化培養?
也有。
大戶人家的私塾。
不僅小班教學,多對一對多,多個老師對一個學生的教學都有,而且這個學生還有多個伴讀或者書童。
不過現在也少了,因為大多數大戶人家,都和作奸犯科有關。
“陛下,之前提到過的,使用小口徑子彈的輕機槍,弄出來了,您要不要看看?”
徐希顏沒走,而是有些底氣不足的問道。
湯瀟逸眼前一亮:
“這麼快?”
這才兩個月,東西都做出來了?
而且是輕機槍,不是在馬克沁上改改就完事兒。
“東西在哪兒,基礎數據帶來了嗎?”
湯瀟逸期待的看著徐希顏,想看一看華夏自己的創新能力。
他提供了一個想法,以及一個清國沒有的工業基礎和技術氛圍。
雖然基礎也還不完善,但技術氛圍不錯。
不會出現清國那樣,把普通技工不當人看的情況。
“臣已經帶來了,正放在外麵……”
除非湯瀟逸允許,不然皇宮內不讓帶武器,徐希顏也遵守。
不一會兒,湯瀟逸來到了靶場。
他還是很期待的,因為參數聽起來不錯。
“戰鬥全重12.6千克,全長1220毫米,槍管長585毫米,頂部供彈,彈匣容量30發。”
“這點子彈火力持續性很差,我們正在討論是加大彈匣容量,還是采用彈帶供彈。”
“發射挪威瑞典6.555毫米步槍子彈,最大射速400發每分鐘,槍口初速850米\秒。”
“為了方便移動和射擊,前方有一個兩腳架。”
“槍機是馬克沁重機槍的槍機改的,采用槍管短後座原理,行程比馬克沁略長,以降低後坐力,提升精準度。”
“理論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400米,不過試射過程中發現連續射擊遠距離目標,散布比較大。”
“精準度較重機槍嚴重下降。”
這個參數彆說二戰,和一戰麥德森比都重了,而且射速慢一些。
並且,用的還都是同一款子彈。
但這是1897年,而且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
有這個結局,已經相當好了。
“啊這……”
湯瀟逸看著槍管上散熱筒罩上密集的圓形散熱孔,感覺自己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