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右眼。
首先聲明,湯瀟逸是一個唯物主義者。
但是眾所周知他自己),他是穿越者,穿越都出來了,還不興有點命運的提示嗎?
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湯瀟逸也決定給自己上一個保險:
“對於超級戰列艦的設計,設計局準備的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合適的方案?”
鄭尚青有些驚訝的和李和對視了一眼,然後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
“關於新式戰列艦計劃的論證工作比較龐大,我們也難以確定未來的發展趨勢究竟如何。”
“所以,我們以您的指示為藍本,分多個小組進行設計,近期有個進入討論的方案。”
鄭尚青不太自然的摸了摸鼻子,倒不是工作原因,而是他覺得這太巧了。
這份方案在設計局都還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隻不過海軍很喜歡,所以還沒被淘汰掉。
對的,淘汰掉,鄭尚青覺得這個方案好是好,就是太好了,對船廠的要求拉到了極限。
萬一船廠出個小問題,也許就會變成大災難。
所以,鄭尚青準備淘汰掉,或者說先封存。
而現在,湯瀟逸提起來這件事,鄭尚青還以為是湯瀟逸安插在設計局的人手想他彙報了這事兒,並對此表示不滿。
“最初藍本是標準排水量噸左右,航速24節以上,火力為912門305毫米艦炮。”
“新的方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排水量,以達到我們能做到的極限水平。”
“標準排水量噸,滿載排水量噸。”
“采用長艏樓船型,艦長191米,艦寬28米,吃水深度9米。”
“這種尺寸和船型設計,既能保障艦體內部有足夠空間容納武器、動力係統,又能給船員提供較好的生活設施。”
“長艏樓船型可提升艦首乾舷高度,有效減少惡劣海況下的上浪情況,同時也為武器裝備的布置提供了良好基礎。”
“動力係統采用油煤混燒+蒸汽輪機提供動力,這一設計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通過,也是因為我們的重巡洋艦還沒服役。”
“臣原本打算等重巡洋艦完全服役後,看一下動力係統的工作情況再做打算。”
“采用16座帝國二年乙型大型油煤混燒鍋爐,搭配4台帝國元年甲4型戰列艦用大型蒸汽輪機。”
“理論上能提供軸馬力的澎湃動力,預計能達到26.5節以上航速。”
這個速度放到其他戰艦倒是沒啥,但這是戰列艦,這個速度都比此時的巡洋艦快了。
所以鄭尚青才拿不準,不敢上手。
畢竟一艘戰列艦,動輒幾百萬的造價,萬一有問題,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看多了大數字也許沒什麼感觸,這麼說吧,一百萬兩,能養一個陸軍師。
一艘戰列艦的造價,就能養好幾個師,而戰列艦本身也是要花錢的。
海軍是燒錢的,大部分小國彆說造了,給他一艘主力艦,也許就能拖垮他的海軍甚至財政。
例如當前的東瀛,被四艘戰列艦拖的半死不活的。
放棄吧,不甘心,繼續養下去,也看不到頭。
“武器係統采用三聯裝方案,三座三聯裝炮塔前一後二沿中軸線布局。”
“之所以如此布局,是為了穩定重心做出的妥協。”
“火炮采用305毫米45倍徑艦炮,這個口徑我們目前還沒取得突破,加工難度較大。”
“另外,我們的產能也不太夠,如果要製造305毫米艦炮,必須再擴大工廠規模,或者停掉部分項目。”
湯瀟逸眉頭一皺,到目前為止,這確實是一艘優秀的船。
對比同類船隻來說。
但有點偏科了。
航速快固然重要,但火力僅僅隻有9門305毫米艦炮的話,就有點對不住這個噸位和航速。
如果進步到超無畏艦時代,那這個船就隻剩下航速能看了。
“這麼大的船,這麼長,完全能放得下4座炮塔,為什麼不呢?”
湯瀟逸問道。
鄭尚青鬆了口氣,剛剛湯瀟逸皺眉他還以為咋了呢:
“陛下,這艘船在設計時我們考慮了帝國目前寬闊的海疆,所以對航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少需要能夠不用中途補給,直接從蘭芳航行到檀香山,並保持進行一場激烈海戰的能力。”
“所以必須做出取舍。”
湯瀟逸搖了搖頭,能單刀赴會固然好,但太刻意追求航程而降低了潛力,有些舍本逐末了。
“改成四炮塔型號,12門305毫米艦炮或者8門356毫米艦炮都行。”
“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長期處於一線戰艦的位置。”
鄭尚青點了點頭,這一點並不算難,因為艦體真的很大。
對航程要求不那麼苛刻的話,可以削減燃料艙的空間,甚至於,讓水兵們擠一擠,空間就有了。
那樣的戰艦自然能夠放下4座炮塔。
至於火力,雖然305毫米艦炮都沒影,但這是放眼未來嘛,不影響。
“防護方麵,主裝甲帶250毫米,甲板裝甲采用多層甲板結構,總裝甲厚度80100毫米。”
“另外在重要部位如彈藥艙、炮塔正麵、司令塔等部位,將裝甲加厚至300毫米。”
“足夠應對305毫米艦炮在戰鬥距離上的正常炮擊,對於356毫米艦炮的防禦能力,還沒有進行過論證。”
畢竟還沒有356毫米采用無煙火藥作為發射藥的艦炮,黑火藥和無煙火藥就是兩種東西。
使用不同火藥的艦炮的初速和射速都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305也沒有,設計局是按照華夏帝國305毫米預開發的參數指定的裝甲防禦參數。
“另外為了魚雷艇、驅逐艦的威脅,戰艦還裝備了12門76毫米艦炮,8門120毫米艦炮作為副炮。”
“副炮火力弱了些,但與巡洋艦一起行動,能有效彌補。”
湯瀟逸點了點頭,問出了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能造嗎?”
鄭尚青猶豫了一下,狠狠點頭:
“目前有兩個船塢能夠建造這樣的船隻,技術上雖然接近極限,但理論上可行。”
“隻是……”
“彆隻是了,回去進行設計吧,兩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