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和謝莉斯聽入了迷,對華夏美食發出了由衷的感慨,也勾起了謝莉斯的好奇,“還有什麼其它的美味呢?”
畢竟保羅是見多識廣的,他提出的問題更為具體,“關於羊肉、禽肉和素食你們是如何利用的呢?”
賈曉臻作為這次華夏飲食文化分享的主角,繼續娓娓道來那豐富多彩的華夏美食故事。
賈曉臻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率先打開了話匣子:“從現在開始,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北方草原的羊肉,那可真是一種獨特的美食體驗。”他微微仰起頭,仿佛看到了遠方的草原,“想象一下,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夕陽的餘暉灑在大地上,草原牧民們圍坐在篝火旁,炙烤著羊肉。那場景,簡直就是一種獨特的‘食材中心主義’美學。”賈曉臻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仿佛自己正置身於草原之中。
保羅好奇地問道:“那這種‘食材中心主義’美學具體是怎樣的呢?”
賈曉臻笑了笑,繼續說道:“在草原上,羊肉是絕對的主角。牧民們尊重每一塊羊肉,他們用最原始、最純粹的方式來烹飪羊肉,讓羊肉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在呼和浩特,羊肉的烹飪方法雖然不算繁多,清燉、做餡兒、燒烤、紅燜,再加上涮肉,僅此而已,但每一種方法都蘊含著當地人對羊肉的深厚情感。”
謝莉斯接著問:“那這些烹飪方法有什麼特彆之處嗎?”
賈曉臻興致勃勃地說:“先說清燉吧,把新鮮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再放上一些簡單的調料,用小火慢慢燉煮。這樣煮出來的羊肉,肉質鮮嫩,湯汁鮮美,喝上一口湯,仿佛能感受到草原的清新氣息。做餡兒就更有意思了,把羊肉剁碎,加入蔥薑蒜等調料,包進餃子或包子裡。當你咬開一口,那滿滿的羊肉餡會讓你陶醉在濃鬱的肉香中。”
王啟明這時補充道:“沒錯,我曾經去過呼和浩特,那裡的燒烤羊肉真的是一絕。羊肉被切成小塊,用竹簽串起來,放在炭火上烤。烤的時候,要不斷地翻麵,刷上油和調料,直到羊肉表麵變得金黃酥脆。咬上一口,外焦裡嫩,香氣四溢。”
朱漢騰也忍不住說道:“紅燜羊肉也非常棒。把羊肉切成大塊,先用油煸炒一下,然後加入各種調料和香料,加水燜煮。煮到羊肉軟爛入味,湯汁濃稠,用來拌飯簡直是人間美味。”
保羅點了點頭,說道:“聽起來真的很誘人。那涮肉又是怎樣的呢?”
賈曉臻笑著回答:“涮肉就更有講究了。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滾燙的火鍋裡輕輕一涮,幾秒鐘後就可以撈出來。蘸上自己喜歡的醬料,入口即化,那種鮮嫩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而且,在吃涮肉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氛圍特彆好。”
謝莉斯感歎道:“真沒想到,羊肉有這麼多的吃法,而且當地人還怎麼吃都吃不膩。”
王啟明笑著說:“這就是羊肉的魅力所在。對於草原上的人來說,羊肉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朱漢騰也表示讚同:“是啊,每一種烹飪方法都體現了當地人的智慧和對美食的追求。而且,不同的季節,羊肉的口感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總能在不同的時候品嘗到羊肉的不同美味。”
賈曉臻麵帶微笑,眼中流露出對往事的回憶,緩緩說道:“我有一位內蒙古朋友,他常常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那時候,豬肉憑票供應,要是家裡能得到半截五花,那簡直是如獲至寶。”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五花肉的大小,“家裡人會想儘各種辦法充分利用這來之不易的半截五花。他們會先煉出豬油儲存起來,那煉出的豬油香氣撲鼻,在當時可是非常珍貴的。肥瘦相間的部分呢,會用來燉煮,經過長時間的燉煮,肉變得軟爛入味,入口即化。瘦一點的部分就用來炒菜,能為飯菜增添不少香味。要是再節省些,還能做成炸醬拌麵,那味道,至今都讓他難以忘懷。”
保羅好奇地問道:“那在內蒙古,當時的羊肉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賈曉臻笑了笑,繼續說道:“在內蒙古,羊卻從未緊缺過。當地人大都保持著對羊的粗獷而濃烈的熱愛。在他們眼中,隻有大塊結實的肉才配得上稱為羊肉,這才符合遊牧文化的粗野之道。所以,在內蒙古吃羊肉,無需含蓄和矜持,這是對美食的尊重。”他拿起桌上的水杯,輕輕喝了一口水。
王啟明接過話茬:“我曾經去過內蒙古,那裡的羊肉還有很多種吃法。比如手把肉,就是將羊肉煮熟後,直接用手拿著吃。這種吃法最能體現羊肉的原汁原味,隻需要蘸上一點鹽,就能品嘗到羊肉的鮮美。還有羊肉湯,用新鮮的羊肉熬製而成,湯鮮味美,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
朱漢騰也補充道:“沒錯,而且內蒙古的羊肉餃子也非常好吃。羊肉餡調製得恰到好處,既保留了羊肉的鮮美,又不會有膻味。餃子皮擀得薄厚適中,煮出來晶瑩剔透。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都是羊肉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