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這隋文帝楊堅自坐上天下之位,至今已然過去了十二年的悠悠歲月。自從開皇九年天下逐漸安定之後,隋文帝楊堅便一心撲在治國理政之上,勵精圖治,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輕徭薄賦,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大力推行均田製,使百姓有田可耕,生活有了保障;整頓戶籍,使得國家對人口的管理更加規範有序;改革貨幣,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在他的英明治理下,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又一段輝煌盛事。
然而,縱使國家在各個方麵都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繁榮景象,隋文帝楊堅的內心深處卻始終存有一樁令他憂慮不已的事情。那便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老一批曾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們逐漸老去,他們的精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前。而在沙場征戰、保家衛國的關鍵領域,中堅力量卻顯得日漸匱乏,國家將領呈現出青黃不接的尷尬狀態。每每想到此處,隋文帝楊堅便如鯁在喉,憂心忡忡,難以展顏。
這一日,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禦書房內。隋文帝在這莊重的禦書房中特意召見了伍建章、高熲兩個他視為心腹的知心大臣。待二人恭敬地行過禮後,隋文帝緊皺著眉頭,神色憂慮,眼中滿是深深的愁緒。他緩緩開口說道:“朕近日來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心中所憂之事,想必兩位愛卿也能猜到幾分。想當年,朕能平定天下,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將們功不可沒。可如今,他們皆已步入暮年,而新一輩的將領尚未能完全挑起大梁。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若沒有能征善戰的將領統率三軍,這如何不讓朕擔憂啊!朕每每思及此,便覺心頭沉重,如壓巨石。”
伍建章和高熲將隋文帝楊堅的擔憂看在眼裡,記在心頭。伍建章微微仰頭,臉上努力擠出一絲寬慰的笑意,緩緩說道:“陛下,您且寬心。想當年靠山王楊林掃北之際,那突厥大將沙圖射確實勇猛無敵,讓我軍倍感壓力。但正因如此,我們通過比武選拔的方式,硬是從眾多勇士中脫穎而出了宇文成都、魏成、新永豐三名大將。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為我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一晃眼過去了五年,我中華大地廣袤無垠,人傑地靈,更是英雄輩出。依臣之見,何不再去舉行一次比武選拔,廣納天下英雄豪傑。如此大規模的選拔,定能為我朝挖掘出更多有勇有謀的良將之才,充實我軍的力量,讓我朝的軍威更盛,陛下也能安心了。”
高熲連忙向前一步,恭敬地拱手,一臉鄭重而誠懇地附和道:“陛下,伍將軍所言甚是在理。微臣也甘願和伍將軍一起擔當此次選拔的官員,為陛下儘心竭力,分憂解難。再者說,這些老將們也都有兒子,將門無犬子,說不定他們的後人也能在此次選拔中大放異彩,嶄露頭角,繼承父輩的英勇與智慧,為我朝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延續家族的榮耀。”
高熲說完,目光轉向身旁的伍建章,那眼神中帶著一絲複雜且難以言喻的情緒。他心中跟明鏡似的,清楚得不能再清楚,這伍建章的兒子伍雲召和侄子伍天錫,那可都是青年人中的出類拔萃之輩。伍雲召槍法精妙,身姿矯健;伍天錫力大無窮,勇猛非凡。他們在江湖上早已聲名赫赫,是眾多青年武者所敬仰和追趕的對象。
想到這裡,高熲不禁暗自長長地歎息了一聲,臉上流露出一抹無奈和遺憾。隻可惜自己的兒子高弘德對武藝毫無興趣,整天沉醉於詩詞文章之中,舞文弄墨倒是頗為擅長,可論起武功,卻實在是令人搖頭。如今他的武功水平,甚至還比不上自己年輕的時候。
隋文帝聽了二人的提議,眉頭微微蹙起,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他在心中反複權衡著利弊,目光深邃而凝重。過了片刻,隨即表示可以,他抬起頭,神色嚴肅且莊重地說道:“若此選拔日後能成為常態,文、武皆可舉辦,廣泛地招攬天下的賢能之士,為國家所用,這實乃國家之幸事,百姓之福分啊!”
後來,此事在隋煬帝楊廣在位之時被進一步發揚光大。楊廣極具雄心壯誌,他不滿足於現有的規模和形式,不僅大規模地擴大了選拔的規模和範圍,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其中,還對其進行了一係列深入的改革和完善。他精心製定了更為規範和公平的選拔標準和流程,力求讓真正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在楊廣的大力推動下,這一舉措逐漸演變發展,影響力日益擴大。最終,成為了影響深遠的中國科舉製的先河。它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為普通百姓提供了晉升的通道,為國家選拔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這一創舉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為後世選拔人才開創了全新的道路,在中國的曆史和文化發展進程中產生了極為深遠、不可磨滅的影響。
於是,朝廷迅速發布通告,通過驛站快馬加鞭,沿著四通八達的官道,傳遍了隋朝的各個地方。那通告上明晃晃地寫著:凡是武功高強者,皆可前來參加選拔,一展身手,為國立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