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平定安史之亂時,郭子儀指揮或參與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複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要戰役,他的兒子郭旰也英勇戰死;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說服回紇,威服叛將,平定河東,簡直就是唐王朝的“救火隊長”。唐肅宗曾經拉著他的手說:“國家再造,卿力也。”
由於皇帝逃離長安,一名小官吏王甫竟然自稱京兆尹,聚眾二千多人在都城為所欲為。郭子儀僅帶幾名親兵進入城內,他派人傳喚王甫,王甫過來後來爬在地上磕頭。郭子儀二話不說就將他斬首,然後遣散了那些烏合之眾,京城很快安定下來。
像曆代的名將一樣,郭子儀也遭到來自朝廷權臣的猜忌和讒言,大太監程元振忌憚他功高任重,整天在皇帝身邊說三道四。唐肅宗幾次急詔他回京述職,郭子儀隻要一得到詔書,當天就移交兵權,隨後就跟來使啟程回京。有一次他乾脆上表,自請解除“天下兵馬副元帥”和節度使的職務,要求留在京城任職。
如此這般幾次後,唐肅宗徹底打消了對郭子儀的疑慮,放手讓他統領軍隊;而郭子儀也跟皇帝暢開心扉,好幾次二人談話時都激動得“涕泗交流”。
李亨在靈武稱帝時,李豫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負責將長安、洛陽搶回來。李豫在郭子儀等將領的努力下,還真收複了長安、洛陽,以此功勞和長子名分,李豫被李亨立為皇太子。
自從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兄弟之後,沒有幾個皇太子能夠正常繼任;而李亨治國又有特殊的理念,就是隻相信太監和老婆。
於是宦官李輔國操縱軍政大權,勢力囂張;皇後張良娣任意乾預政事。李輔國和張皇後又合又鬥,把朝政玩得不亦樂乎,皇太子李豫根本就沒有說話的空間。
終於李亨皇帝病重,張良娣認為這是大權獨攬的機會,可以借機把李輔國宰了,於是召來李豫商量道:“李輔國久典禁兵,製敕皆從彼出,且擅自逼遷上皇,為罪尤大。今主上彌留。李輔國連結程元振等陰謀作亂,不可不誅。”李豫雖然無權,但不傻,李輔國當時是掌握兵權的元帥府行軍司馬,禁軍都是他的人,殺他的風險太大;其次張良娣又不是李豫親媽,幫她壯大勢力後隨時都可以把自己廢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李亨差不多要見祖宗了,自己身為太子無須多此一舉。所以李豫借口不願驚嚇父親,拒絕了張良娣的站隊邀請。
太子走後,張良娣又召越王李係入議,且對他說:“太子仁弱,不能誅賊臣,汝能行否?”李係是肅宗次子,本來就痛恨李輔國;現在一聽有機會當皇帝,立即一口應允。
不過張良娣的謀略還在商量階段,李輔國就出手了。趁李豫入宮的時候,李輔國派兵迎接李豫,把皇太子控製在手後,李輔國率兵衝進皇宮,張良娣聞變急忙奔至肅宗寢室以避兵鋒。不料李輔國膽大妄為,竟然帶領數十人突入皇帝寢室,逼張良娣出來。張良娣自然不肯,哀乞肅宗救命。肅宗經此一急,頓時氣壅說不出話來。李輔國目無君上,將張良娣兩手扯住拖出寢門,比曹阿瞞還要厲害。肅宗皇帝又驚又駭,喘急多時無人顧問,就這樣死了。
李輔國見肅宗已死,便叫黨徒勒斃張皇後,越王李係也被牽出斬首。張皇後有個兒子年僅三歲,取名李侗已封定王。李輔國親往搜捕,哪知道小兒身在繈褓無人照管,這時候已經嚇死了。
李豫坐上了皇位,也就是唐代宗。李豫明白能夠當上皇帝全靠李輔國,所以尊他為“尚父”。
李輔國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這一稱呼,為了讓李豫做個無憂無慮的皇帝,李輔國決定把臟活累活都往自己身上扛:“大家但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這話把李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都三十好幾的人了,你還讓我呆在宮中玩遊戲!”當然這話隻能在心裡說,這氣也隻能回宮裡發,畢竟李輔國重兵在手啊。李豫不但要感謝李輔國的貼心照顧,還要升他的官——司空兼中書令。中書令也就是唐朝的宰相。
這段時間李輔國得意洋洋,日子過得很滋潤。李豫的日子卻過得很緊湊。他找來統領禁軍的宦官程元振,商量解決李輔國的辦法。
在程元振的支持下,李豫先把李輔國的兵權去掉,然後再把李輔國的中書令職務去掉,改封博陸郡王,仍為司空、尚父。這一次李輔國得意不起來了,因為代宗把他的實權都拿走了。
不久有個武林高手,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李輔國的臥室,然後把他的腦袋砍了下來。李豫聽到噩耗後放聲大哭:“我的那個乾爹啊!”詔令追贈李輔國為太傅,並親切慰問受害者家屬,給予李輔國國家級葬禮。為了穩定受害者家屬的情緒,李豫還特地下令各地嚴拿凶手。
遺憾的是凶手一直沒有抓到,這個事件成了一樁官方懸案。
郭子儀一度被罷免了軍權,由部將仆固懷恩代理節度使。由於遭人陷害,仆固懷恩舉兵造反。為了取得士兵們的支持,他謊稱“郭子儀已被奸臣所殺”,因而叛軍攻勢淩厲直撲長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