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裡,正確的講學是平等對話,是製造共鳴。
此法絕不適用於當下靠著應試文章考取功名的百姓之子。
但卻適用於小萬曆。
作為大明帝國的最高掌權者,小萬曆的品行思想、生活習慣、性格脾氣等決定著大明朝的國運。
故而,他可以不是一個賢君明主,但必須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
近午時,終於輪到了沈念。
沈念今日要講的是《資治通鑒》中的一個小典故:焚錦銷金。
此典故講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將一堆珠玉、錦繡焚燒在殿前,以此告知天下人,為君者必須要崇尚節儉,為天下百姓作表率。
《帝鑒圖說》圍繞此典故,畫了一副精致的木版畫。
依照常規講法——
沈念應率先將木版畫拿出,然後對照木版畫,將此典故通讀一遍,解讀一遍,然後總結中心思想:奢靡之物易溺人,為君者尤要注意節儉,就算完了。
然沈念卻換了一種講法。
他站在講案前時,木版畫上蓋著一層紅綢。
沈念道:“陛下,臣鬥膽,想讓您隨著臣所講內容,猜一猜此木版畫是一個什麼典故?”
小萬曆當即就來了興趣。
猜謎語,那定然是比聽說教有趣。
唰!
沈念胸膛一挺,朗聲道:“敢問陛下,可知當下京師內粟米一石折銀多少?糯米一石折銀多少?筍雞一隻多少錢?一隻二十斤重的活羊又要多少錢?”
此話一出,小萬曆傻眼了。
他哪知曉這些。
一旁的日講官也有些傻眼,他們也不知道。
關心朝堂大事的他們,根本沒時間在乎這些生活瑣碎。
馬自強則是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沈念的講義就是這樣寫的,也是他審閱同意的。
隨即,沈念道出了答案。
“粟米一石折銀六錢四分,糯米一石折銀一兩一錢兩分,一隻筍雞七分銀子,一隻二十斤重的羊約三錢兩分銀子。”
接下來,沈念又自問自答了各種珠寶玉器、錦繡絲綢、禦茶禦服的價格。
一賤一貴,懸殊巨大。
“陛下,天下萬民,勤勞節儉堪堪溫飽度日,富貴者略加節約,便是窮苦者一生之積累,自古以來,為君者……”
沈念由淺入深,慢慢地講著。
看似沒講典故,其實句句都在說典故。
這一刻,不僅小皇帝聽進去了,一旁的日講官們也都聽進去了。
這就是沈念的講法。
他的技巧非常多。
若小萬曆不是皇帝,沈念絕對會撤去這些講案,盤腿坐在地上講這些曆史典故。
越高大上的內容,必須越接地氣地講,方有效果。
不多時。
小萬曆便興奮地說道:“朕猜出來了,是唐史中的焚錦銷金。”
百官用這個典故舉過許多例子,小萬曆自然知曉這個有名的典故。
“陛下聖明!”
沈念掀開紅綢,然後退到一邊。
他講完了!
張居正看向沈念,麵帶欣賞,禦前的日講官隊伍裡,就缺這麼一種類型。
隨即,日講便結束了。
小萬曆大喜,又因明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當即都給了賞。
“賞張居正銀八寶四十兩,甜食三盒;呂調陽、張四維銀八寶二十兩,甜食兩盒;馬自強、許國、申時行等銀八寶十兩,甜食一盒;沈一貫、王家屏、沈念等銀八寶五兩,甜食一盒。”
日講官們甚喜,皆知今日是沾了沈念的光。
沈念看小萬曆的反應,便知以後文華殿兩側的講官隊伍裡也將有他的一席之地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