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朝廷再撥款賑災,便能徹底穩住人心。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也就導致大宋朝的禁軍隊伍越來越大,給國家的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
這就是貫穿有宋一朝冗兵、冗費,再加上冗官的三冗難題。
可以說,北宋的滅亡,就是因為三榮問題沒有得到實際的解決。
雖然曆史上,宋仁宗趙楨在慶曆年間,任用範仲淹、歐陽修、包拯、富弼等主持變革。
裁減冗員,取消恩蔭等,一係列節約財政的措施。
但一年之後就宣告失敗,條例被一一廢除。
宋神宗時期,富有雄心壯誌的神宗趙頊,又任用王安石、呂惠卿、蔡京、蔡確、章惇等大力變革,解決三冗問題。
可結果也是半半拉拉,甚至還直接導致了新舊派的黨爭。
朝廷政令朝令夕改,百姓無所適從。
北宋又曆經短暫的宋哲宗、宋徽宗、宋欽宗三朝之後,便被金國攻破汴梁開封,直接滅亡。
當下。
包拯聽完範統和馮文斌的陳述,對楚州眼下的情況也有了個梗概。
這二人還算有點良知,知道楚州災情嚴重,朝廷極為重視,不敢從中中飽私囊。
要不然,包拯現在非得讓他們人頭落地。
尤其是通判馮文斌,一直都兢兢業業,努力維持著局麵。
甚至在朝廷賑災糧沒有下來的情況下,多次冒著殺頭的風險開啟戰備糧倉來賑災,不知避免了多少災民餓死,這讓包拯很是欣慰。
大宋朝也不全是貪官汙吏,還是能臣乾吏啊!
“馮通判不愧是呂相爺的學生,知變通,明知開啟戰備糧倉有殺頭的風險,依然開倉放糧,足見憂國憂民之心。”
“待楚州事情了結,本府回京之後,必會如實稟報聖上和太後,為馮大人加官晉爵!”
馮文斌一聽,也是喜出望外:“多謝包大人栽培,下官一定感激不儘。”
包拯道:“馮大人不必謝本府,如大人這樣的臣子,正是朝廷所需要。”
馮文斌此時卻歎了口氣:“唉,下官慚愧。到任兩年,未能解決災情,有負皇上和相爺的重托啊!”
包拯道:“此乃自然災害,豈是人力所能左右,須怪不得馮大人!”
馮文斌自嘲的搖了搖頭:“話雖如此,終究是下官才能不足。”
“楚州旱情越演越烈,每天都有無數災民餓死。”
“可如今州衙早已無糧,朝廷的賑災糧款一直不到。”
“包大人奉命巡察,想必知道賑災糧款什麼時候到?”
包拯聞言一愣,他奉命巡察楚州不錯,可皇上和呂夷簡都沒透露過賑災糧款的事。
“不瞞馮大人,本府也未曾聽皇上和相爺提及賑災之事,想必朝廷自有主意。”
“不過,眼下災情迫在眉睫,州衙也不能坐以待斃,得想辦法自行解決。”
“自行解決?”馮文斌瞪大了眼珠,顯得不可思議。
災民千千萬萬,粥少僧多,而各大糧商又趁機哄抬物價,百姓·根本無錢購買糧食。
州衙也沒糧食可發放,這如何解決?
在知州範統和通判馮文斌眼裡,這幾乎就是一個死局。
“還請包大人賜教,下官洗耳恭聽!”馮文斌虛心請教。
“以工代賑!”包拯簡單地說了四個字。
“以工代賑?”馮文斌和範統相互目詢,抓頭撓耳,不太明白是何意。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