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賀蘭河的水,悄悄向前流著。轉眼到了秋天,棉田一片雪白,農戶們背著竹筐摘棉花,笑聲順著風飄得很遠;瓷窯裡新燒的“賀蘭山水紋”瓷器,被江南商人以雙倍的價錢買走,還預定了明年春天的貨;書院裡,小石頭已經能幫沈先生算玉米產量,算得比賬房還準。李默改良的玉米種植法也見效了,畝產比去年多了四成,農戶們的糧倉都堆得滿滿的,連往年要靠借糧過冬的人家,今年都曬了好幾串玉米。
這日清晨,城門口忽然來了一支西域商隊,為首的人穿著大月氏的錦袍,腰間掛著黃金打造的彎刀。守城的士兵連忙通報,二王子和瑾潼趕到時,那人正捧著一卷羊皮書,笑著迎上來:“我是大月氏的使者,奉國王之命來賀蘭,一是感謝貴國幫我們控製瘟疫,二是想和二王子商議長期合作——我們國王希望,以後每年從賀蘭采購十萬匹棉布、五千件瓷器,還想派工匠來學習紡織和燒瓷的手藝。”
二王子接過羊皮書,上麵用漢隸寫著合作條款,字跡工整得很。他和瑾潼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笑意。“我們很樂意與大月氏合作,”二王子笑著說,“工匠來學習也沒問題,我們還可以派農師去大月氏,教你們種玉米和番薯。”使者聞言大喜,當即拿出國王賞賜的西域寶石,遞到瑾潼手裡:“這是我們國王給瑾潼姑娘的謝禮,感謝你派醫官和藥材去幫我們。”
使者在賀蘭停留了一個月,每天都去棉田、瓷窯、書院參觀,看得連連讚歎。臨走時,他還代表大月氏國王,邀請二王子和瑾潼明年春天去大月氏訪問,商議開通新的商路——從大月氏再往西,能到安息國,那裡的香料和寶石,在江南能賣很高的價錢。二王子和瑾潼答應下來,還讓工匠準備了賀蘭山的奇石和新燒的瓷器,作為送給大月氏國王的禮物。
冬天來得很快,一場大雪過後,賀蘭銀裝素裹。瑾潼和二王子帶著助貧會的人,挨家挨戶走訪貧困農戶。走到城西李大叔家時,李大叔正帶著兒子在院子裡劈柴,斧頭落下時,木屑紛飛。看到他們,李大叔連忙放下斧頭,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快進來烤烤火,我剛煮了玉米粥!”
屋裡的炭火盆燒得正旺,牆角堆著新做的棉衣,牆上還掛著個青釉瓷碗,碗底刻著“賀蘭書院”四個字。“這是書院送的入學禮,”李大叔指著瓷碗,笑得滿臉皺紋,“我兒子今年去書院讀書了,小石頭還是他同桌呢!今年玉米收成好,我賣了不少錢,不僅蓋了新屋,還買了兩頭牛,明年打算多種兩畝棉田。”
瑾潼看著李大叔兒子臉上純真的笑容,心裡滿是欣慰。她忽然覺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從剛到賀蘭時的戰火紛飛,到如今的安居樂業,從百姓們吃不飽飯,到現在的糧倉滿溢,每一步都不容易,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二王子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溫暖的溫度:“你看,我們的賀蘭,越來越好了。”瑾潼點頭,嘴角揚起溫柔的笑容:“會越來越好的。”
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賀蘭的棉田又長出了嫩綠的新芽,瓷窯裡傳出陣陣燒製瓷器的聲響,書院裡再次響起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二王子和瑾潼帶著商隊,裝上賀蘭山的奇石、新燒的瓷器和改良後的玉米種子,啟程前往大月氏。
這次訪問很順利。二王子和大月氏國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不僅確定了每年的貿易量,還約定每年互派使者,交流農桑、紡織和醫術;瑾潼帶著醫官,在大月氏的城邦裡義診,教當地百姓用艾草熏屋防瘟疫,還送去了兩百斤玉米種子,手把手教他們怎麼催芽、怎麼種植。
在大月氏停留的第五天,瑾潼在市集上遇到了個中原商人。那人穿著破舊的絲綢長衫,手裡拿著個算盤,語氣裡滿是無奈:“中原最近不太平,戰亂不斷,我從洛陽過來,走了三個多月才到這裡。好多百姓都流離失所,想找個安穩的地方定居,可西域這邊要麼太冷,要麼太窮,實在不好找。”
瑾潼心裡一動。賀蘭現在有很多荒地沒開墾,若是能讓中原百姓來定居,不僅能多些人手種地、做工,還能帶來中原的手藝——比如絲綢紡織、木雕工藝,這些都是賀蘭沒有的。她連忙對那商人說:“我們賀蘭土地肥沃,糧食足夠,若是中原百姓願意來,我們可以給他們分土地、蓋房子,還提供種子和農具。你回去後,能不能幫我們傳個話?”商人聞言大喜,連忙點頭:“當然能!若是真有這樣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人願意去!”
回到賀蘭後,瑾潼把這事告訴了二王子。二王子很是支持,當即安排人開墾東邊的荒地,蓋了五十間土坯房,還準備了種子和農具。三個月後,第一批中原百姓來了——一共三十多戶,大多是農民和手工藝人,帶著家人和簡單的行李,臉上滿是對新生活的期待。瑾潼和二王子在城門口迎接他們,把土地契約和住房鑰匙交到他們手裡。李默還特意辦了個農桑學堂,教中原百姓種玉米和番薯;阿竹則帶著中原的繡娘,教工匠們在瓷器上繡花紋,燒出來的瓷器更精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原百姓很快就融入了賀蘭的生活。繡娘教商戶們織絲綢,把賀蘭的棉布和絲綢混織在一起,做成的衣服又軟又結實,深受西域商人喜愛;木匠們幫書院修了新的書桌和書架,還在院子裡做了個木製的天文儀,沈先生用它教孩子們看星星;農民們則在荒地上種起了小麥和大豆,秋天收獲時,賀蘭的糧食產量又多了三成。
這年夏天,賀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市集上,中原的絲綢、江南的茶葉、漠北的駿馬、西域的香料擺得滿滿當當,商戶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田地裡,玉米和番薯長勢喜人,棉田一片翠綠,農戶們忙著除草、施肥,臉上滿是笑容;書院裡,中原的孩子和賀蘭的孩子一起讀書、寫字,下課了就一起在田間奔跑,笑聲飄得很遠;瓷窯裡,新燒的“絲瓷合璧”瓷器被西域商人以三倍的價錢買走,還預定了明年的貨。
這天傍晚,瑾潼和二王子並肩走在賀蘭山下。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賀蘭山巔,把天空染成了絢麗的橙紅色。遠處的田地裡,農戶們正忙著收割小麥,歌聲順著風飄過來:“賀蘭山下棉田白,賀蘭河邊糧滿倉,日子越過越紅火,幸福萬年長……”書院裡,沈先生帶著孩子們在院子裡賞月,手裡拿著天文儀,教他們辨認北鬥星;市集上,商戶們還在忙著做生意,燈籠的光映在地上,像一條長長的火龍。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賀蘭。”二王子輕聲說,語氣裡滿是驕傲和欣慰。他握住瑾潼的手,指尖傳來溫暖的溫度,“若是沒有你,沒有阿竹、李默、沈先生,沒有這些百姓,賀蘭不會有今天。”
瑾潼臉頰微紅,輕輕靠在二王子的肩上,嘴角揚起幸福的笑容:“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你看,張婆婆的孩子在書院讀書,李大叔蓋了新屋,中原百姓在這裡安了家,連大月氏都和我們成了朋友——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賀蘭,安穩、熱鬨,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風輕輕吹過,帶著青草的清香、泥土的氣息和瓷器的溫潤。這風,吹綠了賀蘭的草木,吹活了賀蘭的經濟,吹暖了百姓的心,也吹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喜歡江花玉麵請大家收藏:()江花玉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