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百姓定居賀蘭的第三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亂了平靜。連下三日的大雨衝垮了城西的河堤,渾濁的河水漫進棉田,剛結出棉桃的植株歪倒在泥水裡,農戶們舉著鋤頭搶救,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心血被洪水吞噬。瑾潼站在河堤上,看著眼前的狼藉,指尖攥得發白——這季棉花若是絕收,不僅農戶們要受損失,連和大月氏約定的冬衣供貨都要受影響。
二王子帶著士兵們連夜加固河堤,泥水浸透了衣袍也顧不上換。李默蹲在田埂上,扒開濕泥查看棉株根係,眉頭擰成了疙瘩:“根須泡爛了,救不活了。現在補種棉花趕不上節氣,隻能改種速生的粟米,或許還能收一季。”可粟米種子儲備不足,城西農戶有二十多戶,就算把官倉的種子全拿出來,也還差一半。
瑾潼正著急,忽然看到遠處塵土飛揚,一支商隊朝著城門口趕來。她眯眼細看,發現商隊旗幟上繡著“中原洛陽”四個字,心裡忽然一動——是之前在大月氏遇到的那個中原商人!果然,沒過多久,商人就領著幾個糧商跑了過來,手裡捧著一袋粟米種子,氣喘籲籲地說:“瑾潼姑娘,聽說賀蘭遭了災,我們特意從洛陽運了種子來,還有兩千石糧食,夠農戶們渡過難關了!”
原來商人回中原後,不僅幫賀蘭招攬百姓,還四處宣傳賀蘭的安穩。這次聽說暴雨衝了棉田,洛陽的糧商們主動提出支援,既想結個善緣,也盼著以後能和賀蘭做糧食生意。瑾潼握著商人的手,眼眶發熱:“多謝各位,這份情賀蘭記下了!”
接下來的日子,全城又忙了起來。中原過來的農民熟悉粟米種植,主動帶著賀蘭農戶翻地補種;王掌櫃讓棉布坊暫停新訂單,先把庫存棉布拿出來,給受災農戶做了過冬的棉衣;阿竹則燒了一批粗瓷碗和陶罐,送到農戶家裡,怕他們的餐具在洪水裡衝丟了。沈先生還帶著書院的學生,每天去田裡幫農戶拔草,孩子們的小臉上沾著泥點,卻笑得格外燦爛。
補種的粟米長勢很快,不到一個月就冒出了綠油油的苗。這天午後,瑾潼去城西查看農田,剛走到田埂,就看到幾個中原農戶圍著一個賀蘭老農,手裡拿著農具比劃著。走近一聽才知道,中原農戶在教老農堆肥的法子,說這樣能讓土地更肥沃,粟米收成能多兩成。老農聽得認真,還時不時點頭,嘴裡念叨著:“原來這地裡的學問這麼多,以前隻知道靠天吃飯,現在跟著你們學,真是長見識了!”
瑾潼看著這一幕,心裡暖暖的。她忽然想起之前中原繡娘提過,想在賀蘭開個繡坊,把中原的蘇繡和賀蘭的棉布結合起來,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回去後,她和二王子商量,把城中心一間閒置的院子騰了出來,又從官倉撥了些銀子,幫繡娘們置辦了繡架和絲線。繡坊開張那天,賀蘭的商戶們都來捧場,王掌櫃還當場訂了一百匹繡著棉田紋樣的棉布,說要賣給江南的綢緞莊。
轉眼到了秋天,補種的粟米獲得了豐收,金黃的穗子壓彎了稈,農戶們背著竹筐收割,臉上滿是喜悅。中原糧商也如約來了,看到賀蘭的粟米顆粒飽滿,當即和二王子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約定每年秋天來收購粟米,運去中原販賣。商人笑著說:“現在中原好多地方都缺糧,賀蘭的粟米品質好,肯定能賣個好價錢,以後我們就是長期夥伴了!”
這年冬天,賀蘭格外熱鬨。不僅和大月氏的冬衣貿易按時完成,還和中原的糧商、綢緞莊建立了合作。市集上,中原的絲綢、江南的茶葉、西域的香料擺得滿滿當當,甚至還有漠北的商人來賣駿馬,說聽說賀蘭安穩富庶,想和賀蘭做馬匹生意。瑾潼和二王子商量後,在城外建了個馬廄,專門收購漠北的駿馬,一方麵可以給士兵們配備,另一方麵也能賣給西域的城邦,又多了一條銷路。
開春後,書院來了位新先生,是沈先生從江南請來的,擅長造船和水利。新先生一來,就盯上了賀蘭河,說這條河直通黃河,若是能造些商船,順著河把賀蘭的棉布、瓷器運到江南,比走陸路快得多,還能省不少運費。二王子聽了很是讚同,當即安排工匠跟著新先生學造船,還在賀蘭河邊建了個造船廠。
造船廠開工那天,好多百姓都去看熱鬨。工匠們從沒造過能走大河的船,新先生就手把手教,從選木料到釘船板,每一步都耐心講解。阿竹還特意燒了一批防水的瓷罐,說要裝在船上,讓商船能順便運些瓷器去江南。瑾潼也常去造船廠,有時幫工匠們送些茶水,有時和新先生討論航線,心裡滿是期待——等商船造好,賀蘭的貨物就能更快地運到江南,日子肯定會更紅火。
三個月後,第一艘商船造好了。船身寬大,能裝下兩百多箱貨物,船帆上還畫著賀蘭的棉田紋樣,格外醒目。商船下水那天,全城百姓都來送行,二王子親自把一麵寫著“賀蘭商運”的旗幟插在船上,對船長說:“一路小心,把賀蘭的好東西帶到江南,也把江南的新鮮事帶回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商船出發後,瑾潼每天都去河邊等消息。第十天傍晚,終於有人來報,說商船快到了,還跟著三艘江南的商船。瑾潼和二王子趕緊去城門口迎接,隻見賀蘭的商船走在前麵,後麵的江南商船上裝滿了茶葉、絲綢和瓷器顏料。江南商人跳上岸,握著二王子的手笑著說:“賀蘭的棉布和瓷器真是名不虛傳,我們這次來,不僅是想進貨,還想和賀蘭合作,在江南開個賀蘭商品的鋪子!”
接下來的日子,賀蘭和江南的貿易越來越頻繁。江南的茶葉在賀蘭很受歡迎,西域商人買棉布時,總會順帶買些茶葉回去;賀蘭的瓷器用江南的顏料繪製後,紋樣更鮮豔,賣價也高了不少。阿竹還和江南的瓷匠合作,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瓷器,又輕又堅固,深受商戶們喜愛。
這天,瑾潼正在助貧會整理衣物,忽然看到張婆婆領著幾個孩子來了。孩子們手裡拿著作業本,臉上滿是驕傲地說:“瑾潼姐姐,我們這次考試都考了第一名!沈先生還誇我們呢!”張婆婆笑著補充道:“多虧了書院,孩子們現在不僅能讀書,還能學算術、學農桑,以後肯定有出息。前幾天還有個江南來的先生,說要教孩子們學畫畫,孩子們高興得睡不著覺!”
瑾潼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心裡滿是欣慰。她忽然想起剛到賀蘭時的模樣,那時戰火剛停,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書院也隻有幾間破舊的屋子。而現在,賀蘭有了繁榮的市集、豐收的農田、熱鬨的書院,還有來自中原、江南、西域的朋友,每個人都在為更好的生活努力。
傍晚時分,瑾潼和二王子並肩走在賀蘭山上。夕陽西下,把賀蘭山染成了金色,遠處的棉田一片翠綠,瓷器坊的煙囪裡冒出嫋嫋炊煙,書院裡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二王子握住瑾潼的手,輕聲說:“你看,我們當初的願望,都實現了。”
瑾潼點頭,嘴角揚起溫柔的笑容:“這隻是開始,以後賀蘭會越來越好。我們還要開更多的書院,讓每個孩子都能讀書;要種更多的糧食,讓百姓們再也不用餓肚子;還要和更多地方做朋友,讓賀蘭的名字傳遍四方。”
風輕輕吹過,帶著棉田的清香和瓷器的溫潤。這風,見證了賀蘭的蛻變,也將帶著賀蘭的希望,吹向更遠的地方,吹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喜歡江花玉麵請大家收藏:()江花玉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